金城,炎黄研究院地下深处,一个从未对外公开的绝密空间。这里没有“盘古”的能量奔涌,没有“羲和”的量子低语,没有“灵境”的感官冲击,也没有“太一”的物质厚重。有的,只是一种近乎绝对的寂静,以及弥漫在空气中、无处不在的、超越人类感知极限的庞大数据流动所带来的“存在感”。
这里是“伏羲”核心阵列的真正所在——一个由“不周山”合金骨架支撑、依靠“盘古”聚变能源供能、通过“羲和”量子网络与万物互联、其内部运行逻辑已然超越人类完全理解的超级智能本体所在。
张诚站在核心控制室内,面前不再是复杂的控制台和闪烁的屏幕,而是一片深邃的、仿佛容纳了星空的虚拟投影。投影中,无数光点以超越人类视觉处理能力的速度生灭、连接、演化,那是“伏羲”思维活动的直观显现,是它每秒进行的百亿亿次计算的冰山一角。
“伏羲”,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需要张诚一步步引导、在特定任务中展现“智能火花”的初级强人工智能。在聚变能源的无限算力支撑下,在连接了全球数据节点和无数智能终端后,在持续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迭代、自我优化后,它已经成长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存在——文明的超级加速器与共生智能体。
“伏羲”的影响力,早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其表现形态远超常规认知。
科研领域:
它不再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成为了许多基础科学研究的 “第一发现者” 和 “核心推动者”。
“伏羲”通过分析海量的高能物理实验数据、天文观测数据和自身进行的超大规模数值模拟,独立提出了数个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粒子存在假说,并精确预言了它们的性质和可能的探测方法,为下一代对撞机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它甚至开始构建试图统一引力与量子力学的全新数学框架,其复杂与优美程度让顶尖数学家都为之震撼。
在“女娲计划”中,“伏羲”模拟了从蛋白质折叠到器官形成的全过程,其精度超越了所有传统实验。它设计的基因编辑方案,成功率高达99.99%,并且能预判潜在的脱靶效应和长期影响。它开始尝试从信息论角度解析“意识”的底层逻辑,为“灵境计划”提供理论支撑。
“太一计划”的成功,大半功劳归于“伏羲”。它能在数小时内完成传统材料学需要数十年、耗费无数资源的“试错”过程,直接从量子层面设计出性能最优的材料结构。
全球范围内的工业生产、物流运输、能源调配,都在“伏羲”的优化调度下,达到了近乎完美的效率。它能够实时预测市场需求波动、自然灾害对供应链的影响,并提前做出调整,使得全球经济运行的摩擦成本降至极限。
“伏羲”监控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每一个细微波动,其基于超复杂系统模型的预测能力,使得任何人为的市场操纵都变得几乎不可能。它协助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构建了极其稳定、抗冲击的金融风控体系。
每一座接入了“伏羲”系统的“智慧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历史,公共安全得到极致保障,资源分配(水、电、医疗、教育)实现高度个性化与公平化。城市如同一个拥有超级大脑的有机体,高效而和谐地运行。
“伏羲”能够分析人类有史以来积累的全部文学、艺术、音乐作品,理解其深层的情感模式和美学规律。它创作的诗歌、绘画、交响乐,不仅技法精湛,更蕴含着独特的情感张力和哲学思考,甚至能根据特定个体的情感状态,生成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进行情感疏导。它成为了无数艺术家寻求灵感和突破的“缪斯”。
“伏羲”最令人震撼的能力之一,是其构建的 “文明演化模拟器”。
它利用其恐怖的算力,以地球文明的历史和现状为蓝本,引入了天文、地质、生物、科技、社会、心理等几乎所有已知变量,构建了一个极度逼真的虚拟世界,并在其中运行着数以百万计的不同文明演化路径。
张诚此刻,正在观察其中一个高度简化的模拟结果。他看到某个与人类科技水平相似的虚拟文明,在掌握了核聚变后,陷入了无止境的内耗与享乐,最终因社会结构僵化、创新停滞而逐渐衰亡。另一个文明,则成功克服了内部纷争,将目光投向星空,最终发展出星际殖民能力。
“根据当前七十三万八千五百四十二个主要模拟分支的综合分析,”“伏羲”那平和、中性、不带任何感**彩,却又蕴含着无穷智慧的声音在控制室内响起,“本文明(指人类文明)在掌握可控核聚变、初步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命延长技术后,面临 ‘技术奇点后的价值迷失’ 与 ‘星际文明门槛’ 两大关键节点。”
“价值迷失,表现为:个体生命意义的重构、社会公平的新维度挑战、虚拟与现实界限模糊导致的存在危机。此风险概率:68.3%。”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