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
初春的北京,仍带着一丝料峭寒意,但位于中关村国家会议中心的“全球量子计算与信息技术峰会”会场内,气氛却如同盛夏般灼热。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IT巨头代表、政府官员以及军方观察员济济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席台上那位身着深色西装、神情平静的年轻人身上——张诚。
这是“羲和计划”取得第一阶段组网成功后,中国首次主动召集并主导如此高规格的国际技术峰会。其目的不言自明:在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确立由华夏定义的技术标准与发展路径。
会议伊始,作为东道主代表的科技部领导致开幕词,强调了开放合作、共享发展的理念。然而,台下观众席中,来自山姆国及其核心盟友的代表团成员,脸色却并不好看。尤其是以山姆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副院长、量子计算领域权威专家查尔斯·威克斯博士为首的代表团,眉宇间充满了质疑与不甘。
他们无法接受,在经典计算机时代凭借硅基芯片和操作系统统治全球数十载后,在被誉为下一代计算革命的量子领域,竟会被中国后来居上,甚至可能被甩开代差。
“女士们,先生们,”威克斯博士在提问环节率先发难,语气带着掩饰不住的尖锐,“我们钦佩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成就。但量子计算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据我们所知,贵国在量子比特数量、保真度以及纠错能力等关键指标上,并未有公开的、经得起第三方验证的突破性进展。此时谈论‘定义霸权’,是否为时过早?这会不会是一种……基于通信领域成功的过度 extrapolation(外推)?”
这番话可谓毫不客气,直接将质疑摆在了台面上。会场内一阵轻微的骚动,许多目光投向张诚,看他如何回应。
张诚并未动怒,甚至嘴角还牵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他示意工作人员切换PPT,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简洁而充满未来感的Logo——【九章】。
“感谢威克斯博士的提问。”张诚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清晰地在会场每个角落响起,“您说得对,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确实存在差异。空谈无益,最好的回应是事实。”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威克斯博士身上。
“今天,借此次峰会,我谨代表炎黄集团‘羲和计划’量子计算团队,正式发布我们最新一代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
屏幕上开始展示【九章】的核心参数:
物理量子比特数:1024个
(台下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当前国际公开报道的最高水平,是山姆国某科技巨头刚刚宣布的 433 量子比特处理器。)
量子体积(Quantum Volume):2^20 (1,048,576)
(惊呼声更甚。量子体积是综合衡量量子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此数值已远超目前任何已公布的量子系统。)
单比特门保真度:99.99%
双比特门保真度:99.85%
相干时间:平均超过 200 微秒
这一连串的数据,每一个都如同重锤,敲击在与会专家们的心头。尤其是威克斯博士,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嘴唇微微翕动,似乎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这些参数,不仅全面超越了已知的所有公开成果,甚至在某些方面逼近了理论上短期内的极限。
“这……这不可能!”威克斯博士身边的一位随行专家失声低语,“他们的退相干控制和纠错……是怎么做到的?”
张诚仿佛听到了这句低语,继续平静地阐述:“【九章】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超导量子比特制造工艺的改进。其核心在于,我们引入了一套全新的量子纠错编码方案——【周髀算经编码】。”
屏幕上出现了复杂的数学模型和逻辑电路图。
“这套编码方案,基于我们对量子时空纤维底层物理的更深层次理解,”张诚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它能够以更低的物理量子比特开销,实现更高逻辑量子比特的容错能力。简而言之,【九章】的1024个物理量子比特,通过【周髀算经编码】,可以等效为超过 128个高保真度的逻辑量子比特。”
逻辑量子比特! 而且是128个!
会场彻底炸开了锅。逻辑量子比特才是实现通用量子计算的关键,因为它能够执行任意复杂的量子算法而不受噪声和退相干的致命影响。目前国际上,连稳定地控制10个以上的逻辑量子比特都是极其困难的挑战!128个,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证据!我们需要看到实际运行的证据!”威克斯博士几乎是吼了出来,他无法接受自己毕生研究的领域被如此碾压。
张诚似乎早有准备。
“当然。”他轻轻点头,“我们准备了三道‘考题’,请【九章】现场解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