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年7月7日,上午9时整
地点: 炎黄集团金城总部,「智慧穹顶」顶层,环形战略决策室
这间足以容纳百人的环形会议厅,今日气氛凝重而炽热。环绕着中央巨大的全息投影平台,董事局会议的座次早已安排妥当。这是炎黄集团成立以来,第一次董事局会议,其意义非同寻常。
与会人员:
董事长: 张诚
董事局董事(按股权及代表方排序):
李卫国(董事): 炎黄研究院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
王振华(董事):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周志远(董事): 华润集团董事长
刘建雄(董事): 保利集团董事长
沈南鹏(董事): 招商局集团总经理
孙维民(董事):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陈立军,赵一林(董事):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国资委副主任委员)
王明哲(董事): 清华大学副校长
李华清(董事): 北京大学副校长
张伟平(董事): 南京大学副校长
林向东(董事):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郭立波(董事):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杨卫东(董事): 浙江大学校长
金永浩(董事): 复旦大学校长
赵克勤(董事):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包信和(董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欧阳震华(董事):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
王永庆(董事):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罗俊(董事): 中山大学校长
曹雪涛(董事): 南开大学校长
严华明(董事): 兰州大学校长
马忠民(董事): 甘肃省国资委主任
列席人员:
赵伟(集团秘书长,高级副总裁级)
李静(集团办公室主任,副总裁级)
陈刚(集团保卫部部长,副总裁级)
林婉(炎黄研究院奇异材料所所长,“破晓”项目核心成员)
集团首席执行官(暂空缺,由张诚暂时兼任)
集团财务部、商务部、法务部负责人(负责记录与提供专业性支持)
环形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肃穆。巨大的环形桌映照着顶部的柔和灯光,每一位董事面前都摆放着加密电子记事本和一杯清茶。能够决定集团未来走向的核心权力层,几乎全部到场。这是炎黄集团自资本架构完全明确后的第一次全体董事会议,意义非凡。
上午九时整,张诚在赵伟的陪同下,准时步入会议室。他身着深色西装,身形挺拔,面容依旧年轻,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扫过全场时,自然而然地带来一股无形的压力与凝聚力。所有董事,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显赫,皆不由自主地端正了坐姿。
“各位董事,上午好。”张诚在主位落座,声音平稳清晰,透过优质的扩音系统传遍会场,“感谢诸位拨冗出席炎黄集团第一次全体董事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议程有两项:第一,向各位汇报研究院近期一项重大技术突破;第二,商议该项技术,以及此前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的另一项成果的后续推进战略。”
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符合张诚一贯的风格。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由炎黄研究院独立研发,已成功完成实验室阶段并制备出成熟原型的产品——”张诚微微抬手示意,会议室中央的全息投影区光芒汇聚,一个银灰色、外观简洁而充满科技感的标准化电池模块的三维模型缓缓旋转出现,旁边列出了几行关键参数。
“我们将其命名为‘破晓’全能固态电池。”张诚的声音不高,却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如同惊雷炸响。
他没有任何渲染,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念出了旁边投影上的核心数据:
“质量能量密度:2400 Wh/kg。”
“体积能量密度:约5200 Wh/L。”
“峰值充电速率:8分45秒,可实现95%电量补充。”
“实测循环寿命:超过20万次,容量保持率高于90%。”
“工作温度范围:-120摄氏度至240摄氏度。”
“安全性:通过针刺、挤压、短路、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测试,零燃爆风险。”
“核心材料:基于钠、镁、硅及特定稀土。”
每念出一项数据,会议室内的寂静便凝重一分。当所有数据念毕,整个决策室内,只剩下了一片死寂,以及逐渐变得粗重起来的呼吸声。
在座的董事,无一不是见多识广、执掌一方的人物。他们太清楚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这根本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这是对整个储能领域、乃至对依赖储能的无数产业(电动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电网储能)的降维打击!是彻底的颠覆和重塑!
“啪嗒。”一位来自高校的董事手中的电子笔掉在了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但他浑然未觉,只是死死地盯着全息投影上的数据,嘴唇微微颤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