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214章 荣辱不惊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第214章 荣辱不惊

作者:独孤浪子天涯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19:37:28

深冬的寒意,在北京城郊的这片静谧之地,显得格外浓重。别墅屋檐下悬挂着细长的冰棱,在稀薄的冬日阳光下闪烁着剔透的冷光。庭院里积雪未融,被细心地在主要小径上清扫出可供通行的道路,露出底下湿润的青石板。万籁俱寂,唯有偶尔掠过的寒鸦,发出几声嘶哑的啼鸣,更添几分旷远之意。

与外界可能想象的、攻克千禧难题后应有的狂喜或喧嚣截然不同,这栋别墅在张诚完成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证明后的整整一周里,陷入了一种比攻坚时期更为深邃的宁静。这是一种卸下千钧重担后,身心自然沉潜的休憩,也是一种对即将到来的、必然席卷全球的学术风暴,预先构筑起的无形壁垒。

证明的完成,并非研究的终点。对于张诚而言,将脑海中那完美自洽的逻辑链条,转化为可供全球学术界审阅、批判论证的严谨论文,是同样重要,甚至更需要耐心和细致的一步。

在陷入长达近十几个小时的深沉睡眠,彻底缓解了精神上的极度疲惫之后,张诚并没有急于享受“假期”。他深知,一篇足以改变一个学科面貌的划时代论文,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表述的模糊、引用的疏忽,甚至仅仅是排版的不雅,都可能为后续无尽的争论与误解埋下伏笔。

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再次回到了书房,但工作的性质已截然不同。不再是探索未知的迷雾,而是对自己已然征服的疆域,进行最精细的测绘与整理。

他如同一位最严苛的法官,重新坐在了那厚厚一叠、超过两百页的手稿前。但这一次,他的角色从创造者变成了审视者。

他从引言开始,逐字逐句地审阅。确保每一个定义都精确无误,每一个数学符号的使用都符合规范,每一个“显然”、“易得”背后,都确实有着坚实且无需赘述的逻辑支撑。他反复推敲行文的措辞,力求在保持数学严谨性的同时,兼具最大程度的清晰与简洁,让同行能够沿着他的思路,理解这宏伟证明的架构。

他独立于之前的推导过程,尝试用不同的视角、甚至故意寻找漏洞的方式,去重新验证每一个关键引理和核心推论。他将自己想象成世界上最挑剔的审稿人,试图从各个角度攻击自己的证明。这个过程耗费了他大量的心力,但最终,证明体系的坚固性再次得到了确认,这让他内心更加安定。

仔细核对了所有引用的文献,确保出处准确,并对那些在他研究过程中,其思想曾间接给他带来启发的前辈学者(即使其最终结论并未被直接采用),在致谢部分给予了恰当的提及。这是一种学术上的传承与尊重。甚至亲自参与了论文电子版的初步排版工作,对公式的字体、编号、图表的清晰度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他而言,论文不仅是内容的载体,其形式本身也应体现一种理性的美感与秩序。

这一周,书房里的灯光依旧常常亮至深夜,但氛围已不再是那种剑拔弩张的攻坚状态,而更像是一位匠人在对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进行最后的打磨和抛光,沉稳,专注,一丝不苟。

李静、赵伟和陈刚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们能感受到张诚身上那种极致的压力已经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掌控一切的从容。他们依旧保持着最高标准的服务和警戒,但内心的弦,也随着张诚状态的放松而稍稍松弛了一些。

当最后一份参考文献被核对完毕,论文的最终版本在电脑屏幕上定格,张诚缓缓靠在椅背上,轻轻合上了双眼。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

整理工作彻底结束后的第二天上午,张诚将最终的论文电子版交给了赵伟。

“赵哥,按照惯例,上传到 arxiv 吧。”他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吩咐一件日常杂务。

赵伟双手接过存储着足以在学术界掀起海啸的文件的U盘,神情肃穆,仿佛接过一份沉甸甸的国家机密。“是,教授!我立刻去办!”

没有仪式,没有期待,甚至没有再多看一眼。张诚在吩咐完后,便转身走向客厅,给自己泡了一杯清茶,坐在临窗的沙发上,安静地看起了外面庭院里积雪覆盖的松柏。

不久之后,在全球无数理论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流体力学家每天必刷的 arxiv 网站上,一篇标题看似平凡,却足以让所有内行人心跳骤停的论文,悄然出现在了列表的顶端。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全局光滑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基于历史关联约束理论的证明》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Global Smooth Solutions to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 proof based on historical correlation constraints)

作者:张诚 (Zhang cheng)

最初,是死寂。仿佛一颗石子投入了无底的深渊,连回音都被吞噬。

然而,这死寂仅仅维持了不到半个小时。随即,如同在滚沸的油锅中滴入了冷水,整个全球相关领域的学术界,彻底炸裂了!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位专攻偏微分方程的教授在早餐时习惯性浏览 arxiv,咖啡杯从他颤抖的手中滑落,在地毯上洇开深色的污渍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盯着屏幕,嘴唇哆嗦着:“上帝……这不可能……他……他怎么做到的?!”

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一个关于湍流模拟的讨论会被人猛地推开会议室大门打断,进来者甚至顾不上道歉,只是挥舞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语无伦次地大喊:“Navier-Stokes!Zhang!proof! arxiv! Now!”

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理论部,本来正在进行的研讨会瞬间中止,大屏幕上立刻切换到了论文的pdF页面,所有顶尖的大脑都开始试图解析那抽象而复杂的数学语言,会议室里只剩下急促的呼吸声和偶尔爆出的、因理解某个精妙步骤而发出的惊叹。

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的老派的教授们直接冲进图书馆,要求立刻将论文全文打印出来,他们要拿着纸质稿,用最传统的方式,一笔一划地跟随推导。

克莱数学研究的热线电话瞬间被打爆,官网访问量激增以至于一度瘫痪。内部紧急召开线上会议,气氛比上一次确认杨-米尔斯证明时更加凝重和急切。

邮件列表在疯狂闪烁,学术聊天群组的消息如瀑布般滚屏,电话线路在全球各个顶尖实验室和大学之间变得异常繁忙。所有人的话题只有一个:张诚的N-S证明。

震惊、怀疑、狂热、敬畏……种种情绪在全球学术共同体的每一个毛孔中迸发。人们争先恐后地下载、阅读、讨论。如同上一次一样,最初的震撼过后,是更深层次的战栗。张诚所引入的“历史关联泛函”和整套“历史层积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其深刻与强大,再次颠覆了人们对处理这类极端非线性问题的认知边界。

“他不仅解决了问题,他几乎是重新发明了理解湍流数学的语言!”——一位菲尔兹奖得主在私人邮件中如是写道。

外面的世界,已然天翻地覆。媒体的科技版块再次被“张诚”和“纳维-斯托克斯”霸占,各种解读、评论和惊叹文章以各种语言疯狂产出。他的电话(由赵伟保管)再次陷入了彻底的沉默——因为所有来电都被直接屏蔽。别墅的安保等级在无声中再次提升,陈刚如同最敏锐的猎犬,警惕地巡视着周边,将任何试图靠近的好奇者与媒体驱离。

然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学术风暴绝对风眼之处,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平静。

张诚说到做到,给自己又放了一个很彻底的假。

在论文上传后,他便彻底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他没有打开电脑去查看任何邮件或上网查看任何评论,没有询问赵伟关于外界的反响,甚至没有去想象此刻全球学术界是何等的沸腾。

他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极简而悠闲的节奏。

睡眠自然醒:他不再设定闹钟,任由生物钟自然调节,有时会睡到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地板上投下明亮光斑才慵然起身。

他会在饭点准时出现在餐桌前,细细品味李静精心烹制的家常菜肴,甚至偶尔会就某道菜的火候或口味,与李静闲聊几句。

他重新拾起了那些与专业学术无关的“闲书”,有时是一本古籍的线装影印本,有时一本游记,有时又是一册诗集。他靠在躺椅上,就着温暖的室内光线,一页页慢慢地翻看,目光悠远,思绪仿佛也随之飘向了远方。

他花大量时间待在客厅,或是书房窗边,静静地望着庭院里的雪景。看积雪如何压弯枝头,看麻雀如何在雪地里跳跃觅食,看天空云卷云舒,看日光如何在不同时间给雪地染上不同的色调。一看,可能就是整个下午。

天气严寒,他便在别墅内缓步而行。从书房到客厅,从客厅到卧室,步伐均匀,心神放空,仿佛在丈量这片属于他自己的宁静疆土。

他哪里也没去,什么“大事”也不做。只是在这方熟悉的天地里,让过度使用的精神缓缓松弛,让紧绷的神经慢慢恢复弹性。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对他而言,是比任何物质享受都更为珍贵的犒赏。

在论文发布约莫五天后的一个下午,一辆熟悉的轿车驶入了基地。来的正是中科院高等研究院的孙所长。

孙所长此次前来,并未提前多做寒暄,只是表示,想来看看张诚,打个招呼。

张诚在客厅接待了他。孙所长看着眼前气色平和、眼神清澈沉静,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寻常学期论文的少年,再联想到外界那足以掀翻屋顶的轰动,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又是好笑,又是敬佩。

“小诚啊,”孙所长接过李静奉上的热茶,笑容和煦,“你这次,可是又扔了一颗重磅核弹啊。外面现在又炸了锅了!”他的语气带着熟稔的调侃,而非惊讶。

张诚微微一笑,替孙所长斟茶,动作从容:“孙所长,您过奖了。不过是完成了一项早就该做的工作而已。”

“早就该做……”孙所长咀嚼着这四个字,苦笑摇头,“你这话要是让全世界那些研究了一辈子N-S方程的学者听到,怕是都要无地自容了。”他收敛了些笑容,正色道:“所里,院里,包括上面的领导,都非常高兴,再次向你表示祝贺!你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为国家争得了巨大的荣光!”

“谢谢领导们的关心。”张诚语气依旧平淡,“这是我分内之事。”

孙所长知道他性情,不再多言赞誉之词,转而关切地问道:“这次看你气色很好,看来是好好休息了?”

“是,”张诚点头,“正在放假。暂时什么都不想。”

“好!太好了!”孙所长连连称赞,“就该这样!张弛有度,才是长久之道。你年纪还小,更是要注意身体的调节。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所里提,一切资源,优先向你倾斜。”

“目前一切都好,让孙所长费心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话题绕开了具体的学术内容,更多的是孙所长询问他日常生活,以及年前回家过年的情况。张诚也简单提及了家乡的变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暖。

孙所长没有久坐,喝了半盏茶,便起身告辞。他此行,似乎真的就只是来“打个招呼”,亲眼确认一下张诚的状态,表达一下组织的关怀和祝贺。

临别时,他站在门口,用力拍了拍张诚的肩膀,目光中充满了无限的期许和一种近乎于长辈对晚辈的疼惜:“小诚啊,好好休息!什么都别想!外面的事情,有我们呢。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放松,好好休息!”

张诚将孙所长送至门口,目送车辆远去。

庭院里,寒风依旧,积雪未化。他转身回到屋内,客厅里茶香尚未散尽。他重新坐回窗边,拿起那本看到一半的诗集,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被冰雪覆盖的、宁静的世界。

外界誉满天下,抑或谤满天下,于他而言,此刻皆不及手中书卷一滴墨,窗外庭前一寸雪。在征服了又一座人类智慧的无上险峰之后,他安然享受着这份暴风眼中独有的、珍贵的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