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203章 长者临门,坐而论道

论文发表后的两周,外界的喧嚣与赞誉如同持续不息的潮水,不断拍打着那栋京郊别墅无形的壁垒,却始终未能侵入其内里分毫。张诚依旧维持着那份近乎“归隐”般的宁静,规律作息,浇花散步,将心神彻底放空,仿佛在进行一场深度的精神“复位”与能量储备。

然而,有些访客,其分量之重,是连这方静土也无法、更不应完全隔绝的。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阳光明媚而温和,透过已显稀疏的枝桠,在庭院里投下斑驳晃动的光点。三辆黑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停在了别墅门前。车门打开,率先下来的是中科院高等研究所的孙所长,他快步走向第二辆车,恭敬地拉开车门。

一位精神矍铄、戴着金丝边眼镜、身着深色中式外套的老者,在孙所长的搀扶下,稳健地踏出车门。正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他的到来,让这片本就静谧的区域,更添了几分庄重。紧随其后下车的,还有中科院的白春礼院长,以及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胡守钧院士。

这样的阵容,堪称中国学术界的顶级天团。他们的联袂到访,意义非凡。

一直在别墅内负责协调的赵伟,早已接到通知,此刻正肃立在别墅门口等候。他迅速上前,向各位领导和大佬致意,然后低声对着衣领处的通讯器说了句什么。

此时,张诚正在二楼的书房窗边,安静地看着一本与专业无关的杂记。听到赵伟通过内部系统传来的轻声提示,他合上书,平静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再普通不过的浅灰色毛衣,从容地走下楼去。

当他出现在客厅门口时,几位大佬的目光瞬间汇聚过来。杨振宁先生看着眼前这个面容依旧稚嫩,眼神却深邃如古井,气质沉静得与年龄完全不符的少年,眼中不禁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叹与欣赏。

张诚步履平稳地走上前,首先面向年纪最长的杨振宁先生,微微躬身,语气尊敬而真诚:“杨老,您好。欢迎您来做客。” 态度不卑不亢,既有对学术泰斗的由衷敬意,又保持着自身独立的格调。

“好,好,张诚教授,不必多礼。”杨振宁先生笑容和蔼,主动伸出手与张诚握了握,他的手温暖而有力,“我们不请自来,打扰你的清静了。”

张诚带着微笑立即回道:“杨老,您叫我小张或者直接叫我名字就好”。“我本来就准备过段时间去叨扰拜访您了,您能亲自上门,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杨老顿时笑了起来,直说“张诚过谦了!!”

张诚说完,又转向白院长和孙所长、胡主任,问候道:“白院长,孙所长,胡主任,你们好。”

白春礼院长笑容满面,打量着张诚,赞道:“张诚啊,你这次可是放了一颗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卫星啊!为我们国家,为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争得了无上的荣光!”

孙所长更是像看着自家最出色晚辈一样,眼里满是自豪,插话道:“这小子,就喜欢闷声干大事!一鸣惊人!”

胡守钧主任也笑着补充:“上次在清华的讲座就让我们受益匪浅,没想到这么快,你就把理论变成了坚实的证明!了不起,实在了不起!”

一番简短的寒暄和赞誉在客厅中回荡。张诚只是面带淡淡的微笑,简单回应着“您过奖了”、“这是我应该做的”,随后便引着几位贵客在客厅的沙发上落座。李静早已准备好了清茶,悄无声息地奉上。

客厅的布置简洁而雅致,没有过多装饰,最大的特点就是整洁和一种让人心安的宁静感。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照亮了空气中微微浮动的尘埃,也照亮了在座几位代表着中国学界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杰出人物。

短暂的客套之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核心。杨振宁先生作为理论的开创者,无疑是最有资格也与张诚最有共同语言的人。

“张诚啊,”杨先生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目光温和地看向张诚,“你的那篇论文,我和国内外很多同行一样,是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拜读了好几遍。说实话,初看时,是震惊;再读时,是佩服;深入思考后,更是感到一种……豁然开朗。”

他的语气带着长者特有的沉稳和学究般的严谨:“你提出的这个‘历史层积动力学’框架,在我看来,其意义甚至可能超越了解决杨-米尔斯问题本身。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语言’,一种重新审视场论,甚至可能是重新理解时空与物质关系的‘范式’。”

张诚认真倾听着,身体微微前倾,表示尊重。

“我特别想听听你本人,”杨先生放下茶杯,身体也微微前倾,显露出浓厚的兴趣,“是如何想到将‘层积’这个概念,与量子场论中的‘历史’(路径积分)联系起来的?这其中的关键灵感来自于哪里?是纯数学的推演,还是某种物理图像的启发?”

这个问题直指思想源头,是在场所有人都极为好奇的。

张诚略一沉吟,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以一种清晰而平实的语调回答:

“杨先生,您过誉了。这个想法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它确实部分源于对路径积分思想的再思考。我感觉到,‘对历史的求和’这个观念非常深刻,但传统的数学处理方式似乎未能完全释放其潜力。”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层积’,它最初来源于我对数论中一些结构性问题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复杂对象的宏观性质,是由其微观元素在‘时间’或某种‘序参量’演化过程中,层层叠加、相互干涉而形成的。这有点像……宇宙的历史,信息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以某种结构化的方式‘沉淀’下来,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见的规律。”

他的话语将深刻的数学物理思想,用近乎哲学和自然观察的语言表述出来,简单朴实,却直指本质。

“所以,我尝试将这种‘结构化的历史观’数学化,就得到了‘历史层积动力学’的雏形。应用到场论中,我发现它可以很自然地处理规范自由度这类冗余,并将动力学的核心聚焦于物理上真实的演化过程。灵感算是介于数学的内在逻辑与对物理世界的抽象感知之间吧。”

杨振宁先生听得频频点头,眼中赞赏之色愈浓:“好一个‘结构化的历史观’!将物理的直觉与数学的严谨如此融合,真是妙不可言!”他感慨道,“这让我想起爱因斯坦所说的,物理学的概念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创造,但它必须与经验事实符合。你的‘层积’,正是这样一种深刻的‘自由创造’,并且它成功地与最精密的物理事实——杨-米尔斯理论——完美符合了。”

接着,杨先生又询问了几个关于证明中关键技术细节的理解,张诚都一一作答,解释得深入浅出,既有高度抽象的概括,又能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构造,让在座的即使是不同领域的大家,如白院长和孙所长,也能大致理解其思想的精妙。

话题随后由杨先生引领,扩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他们探讨了“层积”框架在未来可能的应用,比如在量子引力、凝聚态理论等前沿领域的潜力;也讨论了基础科学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根本性作用;甚至聊到了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与年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张诚的话语始终保持着那种简洁、朴实而富有哲学思辨的风格。他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对问题本质的深刻洞察。当谈到科学探索的意义时,他说:

“探索未知,与其说是为了征服,不如说是一种理解。理解我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支配万物的法则背后的和谐与美。每一次突破,都是这种理解的一次深化,也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增添了多一份的可能性和选择。”

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白院长感叹道:“听得出来,小张你的境界,已经远远超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层面,上升到了对科学本质和人类文明命运的思考了。难怪能有如此开创性的工作!”

杨振宁先生更是由衷赞道:“与你交谈,如饮醇醪,不觉自醉。后生可畏,然更可敬!华夏有此俊才,实乃国之大幸!”

深入交流了近一个小时后,气氛愈发融洽。孙所长关切地问起了张诚接下来的打算:“小诚啊,这次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是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深化,还是……?” 所有人都好奇地看向他,期待着他下一个惊世骇俗的目标。

然而,张诚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脸上露出一丝近乎纯真的、属于他这个年龄应有的温和笑容,摇了摇头:“孙所长,谢谢您的关心。关于下一阶段的研究,我暂时先不想考虑这些。”

在众人略显错愕的目光中,他平静地解释道:“这一年来,心思都用在这一件事情上,像是跑了一场很长的马拉松。现在,我想先彻底停下来,歇一歇。”

他望向窗外明净的秋空,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真实的期盼。

“等过段时间,年底了,就回家先过个年。陪陪我爸妈,看看弟弟,听听爷爷奶奶的唠叨。”

回家过年。

这个对于亿万普通人而言再寻常不过的愿望,从这位刚刚解决了世界级难题、站在学术之巅的少年口中说出,却带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它瞬间消解了所有笼罩在他身上的“天才”、“大师”的光环,露出了其下那颗质朴的、渴望亲情与温暖的赤子之心。

客厅里安静了一瞬。随即,杨振宁先生首先笑了起来,带着理解和欣慰:“好!应该的!理当如此!做研究固然重要,但人伦亲情,亦是根本。回去好好陪陪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白院长和孙所长、胡主任也纷纷笑着附和。

“对对对,是该放松一下了!”

“回家好,家里肯定都盼着你呢!”

“养精蓄锐,才能更好地再出发嘛!”

一时间,客厅里充满了温馨和理解的氛围。原本有些严肃的学术探讨,此刻被这浓浓的烟火气息所软化。

又闲谈了片刻,杨振宁先生看了看时间,率先站起身:“好了,我们就不多打扰了。今天能与你当面交流,受益匪浅。张诚啊,望你保重身体,劳逸结合。未来的路还长,我们这些老头子,都期待着看你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白院长、孙所长和胡主任也一同起身告辞。

张诚将几位长者送至门口,再次向杨振宁先生及其他几位领导院士表达了感谢。

车辆缓缓启动,驶离别墅。杨振宁先生坐在车内,回望着那栋渐渐远去的、安静的别墅,以及站在门口那个挺拔而沉静的少年身影,良久,才缓缓地对身旁的白院长和孙所长感叹道:

“此子之心性,已近于道。不矜不伐,不滞于物,既能潜游于九天之上探赜索隐,亦能归于尘土之间品味凡俗。这才是真正能做大学问、担大任的气象啊!”

白院长和孙所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国士无双的少年无限的期许与骄傲。

送走客人,别墅重新恢复了宁静。张诚站在庭院里,深深吸了一口秋日清冽的空气。他转身,缓步走回屋内。外界的风云喧嚣,学术的突破与展示,似乎都与他无关了。此刻,他心中所念,唯有那片生他养他的西北黄土地,以及那份即将到来的、久违的团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