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169章 定鼎燕园,万方辐辏

关于张诚黎曼猜想证明报告会最终场地的选定,在决策层定调之后,又在具体的执行层面引发了一番审慎而周密的权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场地选择问题,而是牵涉到国家形象、学术独立性与国际观瞻的微妙平衡。

最初,有人提议将场地放在人民大会堂。那里庄重、宏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场所,其象征意义无与伦比。若能在此向世界宣告一项人类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无疑能极大地彰显中国的成就与气魄。

然而,这个提议在经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反复论证后,最终被否决了。否决的理由,正源于一种日益成熟和自信的国际交往智慧。

“人民大会堂的政治象征意义过于强烈。”在一次内部协调会上,一位资深的外交顾问指出了关键所在,“我们将要迎接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其精神内核在于追求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真理。如果将报告会放在人民大会堂,难免会给一些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和政客以口实,他们会刻意将这场纯学术的盛会曲解为‘政治秀’,是‘科学民族主义’的工具,甚至会质疑报告本身的客观性和学术纯洁性。这非但无助于展示我们的开放,反而可能为不必要的争议埋下伏笔。”

另一位教育界的领导补充道:“我们要的效果,是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学术自信和开放环境,而不是政治挂帅。选择一个学术殿堂,更能凸显我们对知识本身的尊重,也更能让国际学术界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和亲近感。”

经过再三权衡、比较,目光最终再次投向了海淀区,投向了那座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标杆”的园子——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张金色的名片。”最终的拍板者一锤定音,“‘北京’,点明了地点,是中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大学’,则明确了属性,是学术的圣殿,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地方。两者结合,既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与重视,又牢牢占据了学术独立的高地。外界一听是北京大学,首先想到的是学术,是象牙塔,那些动不动就想抹黑我们‘政治化’的人,很难找到着力点。而且,北大本身的国际声誉和学术底蕴,也完全能够承载这样级别的盛会。”

这个决定,可谓精准地把握了国际传播的脉搏,既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气度,又巧妙地规避了潜在的政治风险,将全世界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聚焦于学术本身。

当最终场地确定在北大的消息传回燕园时,整个北京大学再次陷入了沸腾之中!相较于去年哥德巴赫猜想报告会,这一次的规格更高,意义更为重大,全球瞩目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能够连续承办如此重量级的学术盛事,对于北大而言,是无上的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学校高层立即召开了紧急动员会,提出了“举全校之力,办顶级盛会”的口号。各个部门——从后勤保障到安全保卫,从网络支持到外事接待,从场馆布置到志愿者服务——全部高速运转起来,进入了一种既有压力又充满自豪感的“临战状态”。

被选为主会场的,是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会场。这座宏伟的建筑,本身就是为了纪念北大百年峥嵘岁月、面向新世纪而建,其名“百周年”便自带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厚重感。讲堂内部空间广阔,基础条件优良,经过精心规划和改造,完全有能力容纳上万名与会者。

接下来的日子里,百周年纪念会场成为了整个燕园最忙碌的地方。施工队伍、技术人员、后勤人员、学生志愿者日夜奋战,进行着紧锣密鼓的会场布置与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目标只有一个:打造一个配得上此次历史性学术事件的一流会场。

当最终的布置效果呈现在眼前时,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到一种震撼与自豪。

中央讲台,智慧的聚焦点

会场原本的舞台被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拓展,形成了一个极其宽敞、庄重而富有现代科技感的中央讲台。讲台地面铺设着深色的、吸音效果极佳的高级地毯,边缘镶嵌着柔和的LEd灯带,当灯光亮起时,仿佛为讲台勾勒出一道冷静而聚焦的光环。

讲台并非空无一物,其陈设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到了长时间学术报告的需求。正中央,是一张线条流畅、设计简约的演讲台,高度和倾斜度都经过人体工学测算,内部集成有麦克风、提词器(虽然张诚大概率不需要)以及控制讲台两侧设备的触摸屏接口。

左侧,思想的演武场

讲台的左侧区域,赫然矗立着数面巨大的、光洁如镜的白板。这些白板并非普通教学用具,而是特制的、具有抗眩光、易书写易擦拭的高级材质,其宽度和高度都经过计算,确保即使坐在最后排的观众,也能清晰地看到上面书写的每一个符号。旁边配备有多色、流畅度极高的专用白板笔以及先进的电子擦除设备。这片白板区,被设计者寄予厚望——它将是张诚展示其思维火花、进行现场推演、回应质疑的“主战场”,是理性与灵感碰撞的“演武场”。无数可能颠覆现有数学认知的公式与推导,将在这片白色平面上诞生。

右侧,视觉的辅助翼

与左侧的“传统”风格相平衡,讲台右侧则充满了现代科技感。那里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分辨率达到8K级别的多媒体显示屏。屏幕色彩还原精准,亮度均匀,确保即使在明亮的会场灯光下,显示的内容依然清晰锐利。这块屏幕将用于配合演讲,播放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复杂的数学模型动画、历史文献图片以及其他辅助理解的电子文档。它是左脑理性思维的“视觉辅助翼”,旨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更直观、更富感染力的形式呈现出来。

空中之眼,无死角的共享

为了确保坐在这个可容纳上万人的大会场每一个角落的与会者,都能拥有如同置身第一排的视觉体验,设计者在讲台四周的上空,巧妙地悬挂了三块尺寸更为巨大的电子屏幕。这三块屏幕呈一定角度分布,覆盖了会场前、中、后所有区域的视线。它们将与主摄像机信号同步,实时、高清地将讲台上张诚的一举一动、他的表情神态、尤其是在左侧白板上的书写过程,毫厘不爽地投映出来。这意味着,即使坐在最后一排,学者们也能清晰地看到他笔尖的流动,捕捉到他思考时微妙的停顿。这种设计,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学术展示的“无死角共享”,体现了对每一位参会者知情权和参与感的极致尊重。

声入人心,清晰的传递

一场成功的报告,视觉之外,听觉至关重要。会场周边,经过精密声学计算,安放了多个顶级品牌的线阵列音箱和补声音箱。这些音响设备不仅功率充足,更能确保声音的均匀覆盖和极低的失真度。专业的音频工程师团队反复调试,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回音、啸叫或盲区,力求将讲台上发出的每一个音节、每一次呼吸的停顿,都清晰、完整、保真地传递到会场的每一个座位,甚至是最后一排的角落。要让数学的理性之美,通过声音,精准地“入耳”、“入心”。

灯光系统也进行了全面升级,采用了可编程的智能灯光,可以根据报告的不同环节,调节讲台区域的光照强度、色温和角度,既保证展示效果,也尽可能减轻长时间演讲对报告人眼睛的疲劳。

当一切布置停当,灯光全部点亮,设备同步运行的那一刻,空无一人的会场仿佛被注入了灵魂。中央讲台在灯光下肃穆而耀眼,左侧的白板静待着思想的挥洒,右侧的屏幕暗藏流动的智慧,空中的巨幕如同沉默的见证者,周遭的音响蓄势待发。

这是一个为极致智慧打造的舞台,一个为历史性时刻准备的殿堂。

北大上下,看着这座凝聚了无数心血的会场,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激动。他们知道,五天之后,这里将成为全球数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的焦点。而那位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将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在这个精心准备的舞台上,接受全世界最苛刻、最聪明的一群人的检阅。

燕园,已准备就绪,静待万方辐辏,静待那思想之光,照亮人类认知的新疆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