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153章 闭门即是深山

轿车平稳地驶回京郊别墅,暮色已然四合,天边最后一抹绛紫色的霞光,正被深蓝的夜幕悄然吞噬。车内的张诚,却毫无倦意,那双清澈的眼眸在昏暗的光线中,亮得惊人,仿佛蕴藏着两簇亟待燃烧的火焰。

一日游历,看似闲散,实则在他那精密如仪器般的大脑中,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底层系统刷新”。故宫的秩序、颐和园的和谐、国博的积淀,这些磅礴而直观的文明冲击,与他一个半月来沉浸其中的、关于黎曼猜想的无数碎片化思考,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个在归途灵光一现的、将Zeta函数视为“动态文明体系历史记录”的宏大构想,如同一个强大的引力核心,正疯狂地吸附、重组着所有的知识碎片。

他需要时间,需要绝对不受干扰的时间,将这个充满哲学意味和诗性想象的灵感,锻造成坚不可摧的数学现实。

踏入别墅,他甚至没有理会李静关切的问候,只是对她做了一个“稍候”的手势,便径直走向书房区域的书桌——那里有一部直接连通外线的座机。

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尽可能的平稳,然后拨通了孙院士办公室的电话。短暂的等待音后,电话被接起。

“喂。” 孙院士沉稳的声音传来。

“所长,是我,张诚。”

“张诚啊,”孙院士的语气带着一丝意外,毕竟张诚主动打电话的时候不多,“这么晚打电话,是有什么急事吗?”

“没有急事,所长。”张诚组织着语言,“是这样的,我今天外出走了走,有了一些……关于理论研究的灵感。感觉需要一段比较完整、不受打扰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的推演和构建。所以向您汇报一下,近期我可能不会去所里了,需要在家里闭关一段时间。”

他没有提及黎曼猜想,这既是出于谨慎,也是不想给孙院士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或期待。但“理论研究”和“需要完整时间”这几个关键词,足以让孙院士明白其重要性。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三秒。孙院士是了解张诚的,知道他绝非无的放矢之人。一个能让他在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和发表两篇顶刊论文后,仍需要郑重其事地宣布“闭关”的“灵感”,其分量可想而知。他想起了张诚一个半月前轻描淡写提及的“千禧年难题”,心中不由一动。

“好!我明白了!”孙院士没有任何犹豫,语气果断而充满支持,“你安心在家研究,所里这边一切有我。需要什么资源,文献资料,随时让赵伟联系我,我亲自给你协调,优先保障!”

“谢谢所长支持。”张诚真诚道谢。

“不必客气。身体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孙院士又叮嘱了一句,便干脆利落地结束了通话。他深知,对于张诚这样的天才,最好的支持就是信任和放手。

放下电话,张诚立刻将赵伟和李静唤到跟前。他的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严肃和专注。

“赵博士,”他看向科研助理,“从此刻起,直到我主动联系你之前,所有学术和非学术事务,无论来自哪里,无论多么紧急,一律由你全权负责处理。你无法决策的,直接汇报给孙所长决断。总之一条原则: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事务打扰到我。明白吗?”

赵伟感受到张诚话语中那股不容置疑的决绝,心头一凛,立刻挺直腰板:“明白!张教授请您放心,我一定守好这道门!绝不会让任何杂音干扰到您!”

“李姐,”张诚又转向生活助理,“接下来一段时间,我的三餐依旧按平时的时间准备,放在书房门口的小几上即可。我若需要,会自己取用。你不必敲门,不必询问,更不必进入书房。其他一切生活琐事,同样如此。”

李静看着张诚那虽然年轻却仿佛蕴含着无穷力量与决心的面庞,重重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张先生。饭食我会准备好,绝不会打扰您。”

吩咐完毕,张诚不再多言,对着两人微微颔首,便转身,推开了那间顶级隔音书房厚重的实木门。

“咔哒。”一声轻响,门从内部被锁上。

这一锁,仿佛将整个世界都隔绝在了门外。

赵伟和李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一种隐隐的期待。他们知道,一场关乎重大突破的、静默的战役,已经在这扇门后,正式打响了。

书房内,灯光被调整到最适合长时间阅读和书写的明亮度。张诚没有立刻坐下,而是站在房间中央,环视着四周。

几块移动白板被重新清理出来,光洁如镜,等待着新的思想烙印。书桌旁,堆放着足有半人高的空白A4草稿纸和各类书写笔。那台高性能工作站屏幕幽幽亮着,连接到中科院超算中心的界面已经就绪。

他没有急于去擦拭脑海中那些受古老文明启发而产生的、尚显模糊的意象和类比。他首先做的,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知识清空”与“问题重述”。

他走到第一块白板前,用黑色的笔,在最顶端写下了清晰的一行字:

【黎曼猜想核心问题重述与全新框架探索】

然后,他开始以最简洁、最本质的语言,重新梳理黎曼猜想的核心:

1. Zeta函数非平凡零点的实部是否恒为1\/2?

2. 如果不是,其分布遵循何种更深层次的规律?

接着,他开始列出所有已知的、经典的研究路径及其遇到的根本性困难。这既是对前人工作的尊重,也是为自己划定“已知的未知”区域,避免重复劳动。

做完这些基础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他的大脑已经完全进入了那种极致的“科研心流”状态。

现在,是时候引入那个全新的视角了。

他走到第二块白板前,拿起了蓝色的笔。

【灵感源泉:动态生成观与历史层积视角】

【核心假设:黎曼Zeta函数并非静态对象,而是一个深层“算术-几何结构”(暂命名Ξ)在“数学时间”t上演化的“历史记录”或“涌现特征”。】

【零点:非孤立点,而是结构Ξ在演化过程中,因内在动力学与对称性,产生的具有特定统计规律的“特征遗迹”。】

写下这几行字时,他的手很稳,但内心却涌动着创造者的激情。这是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假设,它将一个经典的解析数论问题,引向了一个融合了动力系统、几何、甚至某种哲学思辨的未知领域。

接下来的时间,张诚进入了某种忘我的状态。

他时而在白板上飞速地书写,尝试用数学语言去定义那个虚无缥缈的“结构Ξ”和“数学时间t”,构建它们可能满足的“动力学方程”。时而又陷入长久的静默,站在白板前,目光仿佛穿透了那些符号,直视着问题的本质。时而又回到书桌前,在草稿纸上进行着海量的、具体的计算,验证某个临时构想的一致性,或者推翻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却不够优美的模型。

书房里,只剩下笔尖与板面、纸面摩擦的沙沙声,以及偶尔敲击键盘输入指令的清脆声响。

李静按时将精心烹制的餐食放在门口,几个小时后,又会发现餐盘几乎原封不动地被放在门外,只是旁边的水杯被取走了。她只能忧心忡忡地换上新准备的食物和饮水。

赵伟则忠实地履行着“守门人”的职责,将所有试图靠近这间书房的事务,无论是热情的合作邀请,还是好奇的媒体问询,甚至是某些国际知名学者的交流请求,都坚决而礼貌地挡在了外面。压力不小,但他甘之如饴。

日升月落,光阴在窗外悄无声息地流转。

书房内的白板,写满了又被擦去,擦去了又写满新的内容。地上的草稿纸,逐渐堆积起来,形成了一座座小小的“纸山”。上面布满了各种图形、符号、失败的尝试和阶段性的小结。

张诚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身体的疲惫。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那个由他自己构想出来的、试图孕育出黎曼Zeta函数的“深层结构Ξ”的世界之中。他在尝试着“倾听”那个结构的“脉动”,寻找其“演化”的法则。

这个过程,远比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时更加抽象,更加艰难,也更加……迷人。

闭门即是深山。在这片由思维构筑的深山之中,一位年轻的探索者,正独自面对着数学史上最幽深的谜题,尝试着开凿一条前所未有的、通往真理彼岸的隧道。无人知晓他需要多久,甚至无人知晓这条隧道最终能否打通。

但他已然在路上,心无旁骛,义无反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