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123章 荣耀加身,我自安然

当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晨曦尚未完全驱散夜的清凉,一场由深夜学术圈引爆的惊雷,已然借助现代传媒无远弗届的力量,化作倾盆暴雨,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并迅速向全球蔓延。

首先是 媒体风暴,十分钟的国家宣告

早晨八点整,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无数正在早餐的人们如同往常一样,打开了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然而,今天新闻的开场,却与往日截然不同。

画面中,主播的神情不再是惯常的沉稳平和,而是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庄重。背景屏幕上也不再是日常的新闻画面,而是呈现出一幅深邃的星空图,以及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表达式: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各位观众,现在播报一条本台刚刚收到的重大消息。”主播的声音清晰而有力,透过电视传遍大江南北,“北京时间今日凌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数学年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完整证明》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的作者,是我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张诚同志!”

镜头切换,张诚那张略带稚气却又异常沉静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旁边配有其简单的介绍:张诚,11岁,中国科学院高等研究所研究员,曾参与国家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界着名的古典难题,自1742年提出以来,已困扰了全球数学家近三个世纪之久,被誉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主播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猜想的背景与意义,“张诚同志此次完成的证明,经过了国际数学界最权威、最严格的审稿流程,其正确性已得到确认。这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的又一辉煌成就,也是人类理性思维和探索精神的一次伟大胜利!”

随后,新闻用了将近十分钟的超长时间,详细报道了这一事件。画面中穿插了对于国内知名数学家的采访(显然是连夜紧急录制的),几位白发苍苍的院士面对镜头,激动得语无伦次,盛赞这一成果的划时代意义;展示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回顾了张诚之前取得的系列成就;并配以激昂的背景音乐和恢弘的特效。

这长达十分钟的报道,无异于一次国家级的宣告!它向全世界明确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不仅在经济、技术上快速发展,在最基础、最考验人类纯粹智力的科学前沿,同样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而做到这一点的,是一位年仅十一岁的少年!

举国沸腾,从街头巷尾到象牙塔内

早间新闻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滔天巨浪。

普通民众的反应最为直接和热烈。

地铁上、公交里,无数上班族,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与由衷的自豪。

“我的天!十一岁!解决了世界难题!这真的是我们中国人做到的?”一个上班族在地铁里忍不住惊呼出声,引来了周围一片赞同和议论。

“看看人家孩子!再看看我家那个还在为解一元二次方程哭鼻子的娃……”一位母亲在菜市场里和摊主感慨,语气中混合着羡慕和对自家孩子的“恨铁不成钢”。

公园里晨练的老人们,也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这个话题,虽然他们对哥德巴赫猜想具体是什么不甚了了,但“世界难题”、“中国娃解决的”、“国家表彰”这些关键词,足以让他们挺直腰杆,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光彩。

网络上,相关的热搜词条彻底“爆”了,后面都跟着鲜红的“沸”或“爆”字。新浪,网易,百度贴吧……几乎所有社交平台和内容社区,首页都被张诚和哥德巴赫猜想霸屏。赞誉之声如同潮水般涌来:

“给大佬跪了!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十一岁,我还在玩泥巴,人家已经在给人类知识库添砖加瓦了!”

“谁说中国没有顶级天才?张神用实力告诉你,什么叫做天赋碾压!”

“这一刻,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骄傲!”

大学校园里,引发的震动更为深刻。

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各大高校的校园论坛、贴吧,qq群彻底被刷屏。学生们,尤其是数学系、物理系的学生们,心情极为复杂。

有顶礼膜拜的:“从今天起,张神就是我唯一的偶像!学数学的终极目标!”

有怀疑人生的:“同样是人,为什么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还大?我还在为明天的泛函分析考试熬夜,人家已经解决世纪难题了……”

有奋发作息的:“太励志了!还睡什么懒觉!起来看书!就算成不了张神,也不能给母校丢脸!”

课堂上,许多教授干脆临时调整了授课内容,开始向学生们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历史意义和张诚证明可能采用的创新方法(尽管他们自己也才刚刚看到新闻)。校园的布告栏、电子屏幕上,也迅速贴出了祝贺的海报。

然而,在这片欢腾与赞叹的海洋中,也有一些角落,传来了“哀嚎”与“悲鸣”。

那些以哥德巴赫猜想或相关数论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或者正在绞尽脑汁试图改进“1 3”、“1 4”等弱化形式证明的数学研究生和青年学者们,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从顶峰瞬间跌入谷底。

某高校数学系博士宿舍楼里,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啊——!我的毕业论文!!我刚写到第三章!!全废了!!”紧接着是抱头痛哭的声音。

另一位正在熬夜修改关于哥德巴赫猜想变种论文的青年教师,看着电脑屏幕上自己苦心孤诣推导了半年的公式,又看了看新闻里张诚那篇已然登顶的论文摘要,默默地关掉了文档,瘫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喃喃道:“完了……几年的心血……白费了……水论文的路……被彻底堵死了……”

这种“降维打击”是残酷的。当一个终极答案出现,所有指向这个答案的、未完成的路径,其价值都会大打折扣。有人戏称,张诚这一下子,让全球数论领域成千上万篇“水论文”瞬间失去了意义,堪称数学学术界的“清道夫”。

风暴中心却是异常的宁静

与外界山呼海啸般的狂热形成绝妙反差的,是处于风暴绝对中心的张诚。

他如同往常一样,在研究所食堂安静的角落用完了早餐。周围投来的目光比以往更加炽热、更加复杂,但他恍若未觉,依旧细嚼慢咽,神态自若。偶尔有鼓起勇气上前道贺的研究员,他也只是礼貌地点点头,回一句“谢谢”,便不再多言。

吃完早饭,他步履平稳地回到了“探索楼”307研究室。刚在办公桌前坐下,打开电脑,电子邮件的提示音便如同爆豆般接连不断地响起,屏幕右下角的未读邮件数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飙升。紧接着,桌上的内部电话、他的私人手机(虽然已极少开机)、甚至研究室的备用联络线路,开始此起彼伏、坚持不懈地响了起来。

他微微蹙眉,但没有立刻去接。只是粗略地扫了一眼邮箱,发现除了大量陌生邮件外,不乏来自之前合作过的“乾穹”项目组专家、科大潘教授、南大林教授等熟人的信件。

就在这时,内部电话再次响起,屏幕上显示的是所长孙院士的号码。他按下了接听键。

“张诚!你已经在办公室了?太好了!”孙院士的声音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那股激动和急切,“我们,还有院里的几位领导,以及科技部、教育部的相关同志,马上到你那里!你稍等片刻!”

不到十分钟,研究室门外便传来了密集而略显急促的脚步声。张诚起身,打开了门。

门外,以孙院士和研究所党委书记为首,簇拥着七八位气质不凡、身着正装或中山装的中老年领导。他们个个面色红润,眼神中充满了兴奋、好奇,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审视。

“张诚,恭喜!恭喜啊!”孙院士率先上前,紧紧握住张诚的手,用力摇晃着,“为国争光!为我们中科院争光了!”

“所长,您过奖了。”张诚谦和地回应。

随后,孙院士一一为张诚介绍:“这位是我们中科院的李院长……这位是科技部的王部长……这位是教育部的刘部长……这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物理科学部的陈主任……”

每一位被介绍到的领导,都热情地与张诚握手,口中满是赞誉之词:

“张诚同志,年轻有为,了不起啊!”

“这是我国基础科学里程碑式的胜利!我们代表……向你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英雄出少年!今天算是亲眼见到了!”

张诚始终面带淡淡的微笑,与每一位领导握手,微微躬身,口中说着“谢谢领导关心”、“这是我应该做的”、“感谢国家的培养和支持”,态度不卑不亢,语气平和沉稳,听不出丝毫得意与忘形。

他引导各位领导在研究室的小会议区落座。一位领导看着室内堆积如山的草稿纸和写满公式的白板,感慨道:“看看这工作环境,就知道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科技部的王部长看着张诚那平静得甚至有些过分的年轻面庞,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他见过太多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学家,在如此巨大的荣誉和关注下,难免会有些激动、兴奋,甚至语无伦次。但眼前这个少年,却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普通的日常工作,那份超乎年龄的定力与沉稳,让他不禁暗自感叹:“此子心性,非同凡响!真乃国士之风!”

“张诚同志,”李院长代表中科院发言,“你取得的这项成就,意义极其重大。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你的贡献。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些无法完全避免的事务性工作,比如更高层面的接见、必要的学术报告会、以及应对国际学界的关注等。希望你能理解,并尽量不要抵触。当然,我们也会尽全力,为你挡住所有不必要的干扰和活动,确保你能有最充足的时间和最安静的环境,继续你的科研工作。”

“请各位领导放心,”张诚平静地回答,“我会合理安排时间,配合组织的工作。我的本职是科研,不会因此懈怠。”

“好!好!”领导们纷纷点头,对张诚的态度极为满意。又关切地询问了他生活上、工作上是否有任何困难,并表示“有任何需求,直接提,国家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短暂的会面在和谐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领导们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研究室重新恢复了安静。

送走领导后,张诚回到电脑前。他优先回复了潘教授、林教授、程济深院士等几位对他有知遇之恩和合作之谊的专家学者的邮件和电话,同时又回复了十三校联合培养小组各位领导专家电话,寒暄了几句,内容依旧简洁,感谢他们的祝贺,并谦逊地表示这只是“侥幸有所得”。

至于那些雪片般飞来的、来自世界各地陌生学者、媒体、机构的邮件和通话请求,他则统一设置了自动回复。

处理完这些必要的联络,他便关掉了邮箱和通讯软件,将那些依旧在门外徘徊、试图寻找机会采访的媒体彻底屏蔽。

外界,荣耀如潮水般涌来,赞誉似天花乱坠。

室内,少年研究员已然重新铺开了草稿纸,拿起笔,目光再次投向了下一个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那举国的沸腾,那世界的震惊,那领导的赞誉,都只是拂过山岗的微风,未曾在他深邃的心湖中,掀起半分涟漪。

荣耀加身,我自安然。这份超越常人的平静与专注,或许,正是他能够不断创造奇迹的,最根本的源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