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113章 荣耀故里,半山欢腾

当十三校联盟联合授予张诚理学博士学位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通过电视、报纸传遍大江南北时,其产生的震动与回响,在张诚的故乡——那个偏远的名为半山村的小村庄,以及其所在的县、市、省,达到了一个空前热烈的**。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由官方至民间、自发涌动的庆祝浪潮,是乡土中国对自家子弟取得巨大成就时,最质朴、最真挚、最酣畅淋漓的情感宣泄。

政府响应,贺电如雪,赞誉如潮

消息得到官方渠道确认的瞬间,从省城到市府,再到县城,各级政府的反应速度堪称“迅雷不及掩耳”。

省教育厅、科技厅率先联合发出贺电,电文高度评价张诚“展现了新时代三秦子弟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的卓越风采”,称其是“全省人民的骄傲,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楷模”,并宣布将组织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张诚精神”。

紧接着,张诚家乡所在的市委、市政府连夜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决定:

第一,立即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向张诚同志及其家人发出最热烈的祝贺。

第二,将张诚的事迹作为本市“招才引智、创新发展”的黄金名片,加大宣传力度。

第三,责成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好对张诚家人及其家乡的各项关怀与支持政策。

市委书记在会议上激动地表示:“张诚是我们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真龙!他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我们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省份软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有力证明!我们要让全国、全世界都知道,我们这里,是人杰地灵、能孕育出顶尖科学家的地方!”

县政府层面的反应则更为具体和热烈。县长亲自带队,率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套班子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教育、科技、文化等相关部门的一把手,组成一个高规格的“祝贺团”,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赶往半山村,当面向张诚的家人表示祝贺。县里还紧急下令,全县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共场所,有电子显示屏的一律滚动播放祝贺标语:“热烈祝贺我县优秀学子张诚获得十三校联合博士学位!”“学习张诚精神,建设科技强县!”

随即便是张诚就读过的 学校校沸腾,横幅漫天,与有荣焉

张诚曾经就读过的小学、初中、高中,陷入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他小学的母校,那座曾经略显陈旧的乡村小学,如今早已因他而名声大噪,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资源倾斜。老校长激动得热泪盈眶,亲自指挥在校门口挂上了长达十米的红色横幅:“热烈祝贺我校杰出学子张诚获得博士学位!” 全校停课半天,召开“学习张诚学长,立志报效祖国”主题大会。每一位曾教过张诚(哪怕只是代过一节课)的老师,都成了媒体和校内师生追捧的对象,反复回忆着张诚当年在校时“与众不同”的点点滴滴。

他就读的镇初中和县一中,更是将这份荣耀发挥到了极致。两所学校不约而同地在校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拉出了数条巨大横幅,内容从“祝贺我校优秀学子张诚成就学术传奇”到“今日你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你为荣”,琳琅满目。校长们亲自召集全校师生发表激情洋溢的讲话,将张诚树立为学校的“精神图腾”和“不朽丰碑”。曾经教过张诚数学、物理的老师,更是被学生们层层围住,恳请他们多讲讲“张神”当年的故事。这些老师们虽然内心或许有些许恍惚(毕竟张诚在校时间短暂且大多在自学),但脸上无不洋溢着自豪与荣光,努力从记忆中挖掘着任何能与今天这份荣耀联系起来的细节。

这些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以及张诚曾经的班主任、主要科目任课教师,组成了一个个“母校代表团”,怀着无比激动与荣耀的心情,纷纷驱车赶往半山村。他们要去分享这份喜悦,更要去亲眼见证这荣耀诞生的源头。

半山盛景,旧貌新颜,欢天喜地

当这些来自省、市、县、校的祝贺队伍,以及无数闻讯而来的媒体记者、好奇的民众,沿着早已拓宽硬化、平整如砥的柏油马路驶入半山村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早已不是昔日那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

得益于张诚之前获得的科研奖金和国家、地方各级的持续扶持,半山村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里的主干道和通往每户的小路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干净整洁;路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夜晚灯火通明;统一的徽派风格民居外立面改造,让整个村落显得古朴而雅致;村口还建起了一座小型的文化广场和停车场。张诚家的老宅,更是被精心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一个宽敞明亮、带有独立院落的两层小楼,既保留了农家院的舒适,又不失现代气息,俨然成了半山村的“标志性建筑”。

此刻的半山村,比过年还要热闹十倍。村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村委会组织的秧歌队、锣鼓队卖力地表演着,围观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老张家祖坟冒青烟了啊!”

“何止是冒青烟,简直是喷火了!十三校博士啊,听说是顶了天的学问!”

“诚娃子打刚出生那会我就看出来不凡,那眼神,透亮!”

“咱们半山村这下可出名了,以后说出去,脸上都有光!”

村民们议论着,感慨着,自豪着。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不绝于耳的烟花和炮竹声。从早上消息确认开始,村里各家各户自发购买的烟花炮竹就没有停过。绚丽的烟花在白日的晴空下炸开,虽不及夜晚璀璨,但那声声爆响和弥漫的硝烟味,却将喜悦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村委会更是组织人手,在村口空地上一口气燃放了十几挂万响鞭炮,红纸屑铺了厚厚一层,如同铺就了一条红色的地毯。

张家荣光,阖家团圆,喜不自胜

张诚家的院子里,此时已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张家所有人,几乎都到齐了。

爷爷张满仓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努力想保持一家之主的沉稳,但那咧开的嘴角和不停招呼客人的洪亮嗓音,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与自豪。他不停地对前来道贺的各级领导、乡亲们说着:“同喜同喜!都是党和国家培养得好!”

奶奶则穿着喜庆的暗红色棉袄,坐在院子中央的藤椅上,笑得合不拢嘴,眼里泛着幸福的泪光,一遍遍摩挲着手里那张张诚小时候的照片。

父亲张建军和母亲李秀兰,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一边要接待络绎不绝的宾客,一边要应付媒体的采访请求。张建军的腰杆挺得笔直,脸上是掩饰不住的骄傲,言谈间虽然依旧朴实,但多了几分底气。李秀兰则细心地将各级领导送来的贺匾、鲜花摆放整齐,看着满屋的荣耀,她时不时背过身去悄悄擦拭一下眼角,那是欣慰与思念交织的泪水。

9岁的弟弟张磊,兴奋得小脸通红,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享受着小伙伴们投来的羡慕目光,大声地向人宣布:“我哥哥是博士!最厉害的博士!”

张诚的四个姑姑全家也都赶了回来,她们带着孩子,帮着哥嫂招呼客人,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喜气。整个张家院落,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省市县各级的领导、各学校的校长老师、媒体记者……一拨又一拨的人来到这个小院,送上祝贺,表达敬意。院子里堆满了花篮、贺匾、锦旗,上面写着“国之栋梁”、“家乡骄傲”、“科学之光”等赞誉之词。

面对镜头和众人的夸赞,张满仓作为一家之长,代表全家说了几句朴实却掷地有声的话:“感谢党,感谢国家,给了诚娃子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我们老张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没啥文化,就晓得一个道理,娃有出息了,不能忘本,要记得给国家出力!诚娃子在外面搞研究,忙,回不来。我们在家,替他谢谢各位领导、各位乡亲的厚爱!也盼着他能再接再厉,给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夜幕降临,半山村的庆祝活动达到了**。村委会在文化广场组织了盛大的庆祝晚会,县里的文工团也特地赶来助兴。烟花更加密集地升空,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将整个山村照亮如同白昼。

这一天,半山村无人入睡。所有的荣耀、所有的喜悦、所有的希望,都凝聚在这小小的山村之中,随着那声声爆竹、朵朵烟花,直冲霄汉,宣告着一个平凡家族因知识而改变命运、一个普通村庄因英才而名动四方的传奇。

荣耀故里,半山欢腾。这不仅仅是张诚个人的高光时刻,更是知识改变命运、人才赢得尊重的时代最强音,在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激荡起深远而持久的回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