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6章 入学惊师,一跃三级

爆竹声中一岁除。

热闹的春节气氛尚未完全散去,黄土高原依旧笼罩在冬末春初的凛冽之中,但空气中已然隐约可闻泥土解冻、万物复苏的清新气息。对于张家来说,这个年过得格外舒心畅快,不仅因为团圆,更因为家里那颗冉冉升起的“文曲星”,让整个家庭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底气。

过完正月十五,父亲张建军便再次收拾行囊,踏上了返回省城兰州打工的旅程。临行前,他粗糙的大手用力揉了揉张诚的脑袋,眼神里充满了期许与不舍。

“诚娃,在家听你妈和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爸在城里给你挣学费,将来还要供你上中学,上大学!”他的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

张诚仰着头,看着父亲年轻却已显沧桑的脸庞,重重点头:“爸,你放心,我会的。你在外面也注意身体。”

张建军眼眶微热,狠心转身,大步流星地消失在村口那条蜿蜒的土路尽头。他知道,儿子的未来,或许将不再局限于这片黄土地,而他这个父亲,必须为他撑起最初的一片天。

送走了父亲,家里的重心便完全落在了张诚入学这件事上。母亲李秀兰翻箱倒柜,找出布料最好的一套衣服,仔细浆洗干净,又连夜赶制了一个崭新的粗布书包。爷爷奶奶则反复叮嘱,去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莫要调皮。

张诚看着家人为他入学如临大敌却又满怀喜悦地忙碌着,心中暖流阵阵。他知道,自己背负的不仅是个人的前程,更是这个贫寒之家几代人对于“知识改变命运”最殷切的渴望。

……

村小学坐落在村子东头,几排砖瓦房围成一个不大的院子,一面褪色的红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比起张诚前世记忆中的城市学校,这里显得简陋无比,但在这个偏远的村庄,它却是承载着无数孩子走出大山梦想的摇篮。

入学这天,母亲李秀兰特意起了个大早,给张诚换上干净衣服,背上新书包,牵着他的手,走向学校。一路上,遇到的村民无不笑着打招呼。

“秀兰,送诚娃上学去啊?”

“哎呀,咱们的小神童终于要进学堂了!”

“李婶子,你家诚娃一去,怕是老师都要被他难住喽!”

李秀兰脸上带着谦逊又难掩骄傲的笑容,一一回应着。张诚则安静地跟在母亲身边,小小的身躯里,是一个冷静观察着的成熟灵魂。

校长室兼教师办公室在一排瓦房的最里头。敲开门,一股混合着粉笔灰和旧书本的味道扑面而来。一位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者正伏在桌前写着什么,他便是村小的王校长,也是学校里资历最老的教师。

“王校长。”李秀兰有些拘谨地开口。

王校长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看到李秀兰和她身边矮小的张诚,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是建军媳妇啊,这就是你家那小神童张诚?来来来,快进来,外面冷。”

招呼母子俩坐下,王校长打量着张诚。孩子看起来确实比同龄人要沉稳得多,眼神清亮,不躲不闪,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静。

“诚娃,告诉校长,今年几岁啦?”王校长温和地问。

“报告校长,我四岁多了。”张诚声音清脆,口齿清晰。

王校长点点头,心中已有几分好感。他转向李秀兰:“建军媳妇,你家孩子的情况,村里都传遍了。听说认字很多,算数也厉害。按规矩,他这年龄该上学前班,但要是真像大家说的那样,放在学前班怕是耽误了。你看……”

李秀兰连忙说:“王校长,我们就是怕耽误孩子,才想着早点送来。这孩子……是有点不一样,您尽管考他!”

王校长笑了笑,他执教几十年,见过聪明的孩子,但所谓“神童”,大多有些夸大其词。他随手拿起桌上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翻到一篇有插图的课文《秋天来了》。

“诚娃,这上面的字,你认识吗?能读给校长听听吗?”

张诚接过课本,扫了一眼。这篇课文对他而言,简单得如同“1 1=2”。但他并没有表现得过于急切,而是用符合孩童的语速,清晰、流畅地朗读起来,不仅字音准确,甚至还带上了些许理解课文内容后的自然停顿和轻微语调变化。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读完,他合上课本,平静地看向王校长。

王校长眼中的惊讶一闪而过。读得确实好,远超一年级新生水平,甚至比很多二三年级的学生都强。但他还是不动声色,又拿起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指着一道混合运算题:“那这道题,你会算吗?”

张诚只是瞥了一眼,便脱口而出:“等于37。”

王校长在心里默算一遍,果然正确。他脸上的笑容加深了些,但还是保持着审慎。他随手在一张草稿纸上写下一道超出一年级范围的题目:25 38 - 17 = ?

张诚几乎没有思考:“等于46。”

王校长终于有些动容了。他沉吟片刻,对李秀兰说:“建军媳妇,孩子基础确实很扎实,远超一年级水平。直接上一年级可能都有些简单了。这样吧,我把二年级的李老师也叫过来,我们一起看看。”

不一会儿,二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一个三十多岁、戴着眼镜、神情严肃的女老师走了进来。听闻缘由后,她也露出怀疑的神色。

王校长对张诚说:“诚娃,这位是二年级的李老师。李老师,你出点二年级的题目考考他。”

李老师扶了扶眼镜,打量了一下张诚矮小的个子,显然不太相信。她拿起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找了一篇篇幅稍长、生字较多的课文《美丽的西沙群岛》。

“你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张诚依旧平稳接过,流畅朗读,遇到“瑰丽无比”、“绽开”、“蠕动”等对于二年级学生算是难词的词语,也毫无滞涩,发音标准。

李老师严肃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裂痕。她又问了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张诚均能准确回答,甚至能说出“海水五光十色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这样的细节。

“数学呢?”李老师看向王校长。

王校长示意她出题。李老师在纸上写了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题:24 x 3 = ?

“72。”张诚秒答。

又写了一道简单的除法:56 ÷ 7 = ?

“8。”

李老师不信邪,直接口述了一道需要两步思考的应用题:“小明有15颗糖,给了小红5颗,又买了现在数量一半的糖,他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糖?”

这道题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也有一定难度。张诚只是略一思索,便清晰地说出解题过程:“先算给了之后剩下15-5=10颗,再算买了10的一半就是5颗,最后10 5=15颗。他现在有15颗糖。”

思路清晰,计算准确无误。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王校长和李老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震惊。这已经不是“聪明”可以形容的了,这是真正的天赋异禀!

李老师深吸一口气,看向张诚的目光彻底变了,从怀疑变成了惊叹和一种发现璞玉的欣喜。“校长,这孩子……二年级的内容对他完全没有挑战性了。”

王校长花白的眉毛也扬了起来,他当机立断:“去把三年级的赵老师也叫来!再拿三年级上册的课本和试卷来!”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不仅三年级的赵老师来了,其他没课的老师也好奇地围拢到了校长办公室门口,都想亲眼看看这个传说中的“神童”。

三年级的赵老师是个中年男老师,性格爽朗。他听说一个四岁孩子要挑战三年级内容,觉得既新奇又难以置信。

他直接拿出一张上学期末的数学试卷复印件,指着后面几道应用题和一道简单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如 12 x 13)。“小朋友,这几道题,你能做吗?”

张诚拿起铅笔,他的小手握笔还显得有些稚嫩,但落笔却稳而快。他不仅写出了正确答案,还在旁边空白处,用清晰的步骤写下了两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过程!

“喏,12乘以13,就是先算12乘以3等于36,再算12乘以10等于120,最后36加120等于156。”他甚至还简单地解释了一句。

赵老师拿着那张试卷,看着上面工整(对于四岁孩子而言)的笔迹和完全正确的答案,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他猛地一拍大腿:“我的老天爷!这孩子是个天才!绝对的数学天才!这乘法我们三年级下学期才正式学,他这就会了?!”

语文方面,赵老师找了一篇三年级要求背诵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张诚看了一遍,便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并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说出了“瀑布很高很壮观,像天上的银河掉下来了”这样符合年龄却又切中要害的理解。

围观老师们发出一阵抑制不住的惊呼和议论。

“了不得!真了不得!”

“四岁啊!这理解力,这记忆力!”

“我教三年级,班里能这么流畅理解诗意的也没几个!”

“老王,这放三年级都屈才了吧?”

王校长此刻心潮澎湃,他执教一生,从未见过如此聪慧的孩子。他看着站在办公室中央,面对众多老师的目光和议论依然镇定自若的张诚,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示意老师们安静,然后非常郑重地对李秀兰说:“建军媳妇,情况我们都看到了。张诚同学的天赋,是我生平仅见。让他按部就班从一年级读起,完全是浪费时间!”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在场的老师,声音洪亮地宣布:“经过我们几位老师的一致评估,决定让张诚同学——直接进入三年级学习!”

“嗡——”办公室内外再次响起一片哗然。虽然早有预料,但直接从一个未入学的四岁幼童跳到三年级,这在这个村小的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李秀兰激动得手足无措,只会连连道谢:“谢谢校长!谢谢各位老师!谢谢……”

王校长慈爱地看向张诚:“张诚同学,虽然你知识水平达到了,但年龄毕竟还小,课堂上要是坐不住,或者有什么不习惯的,一定要跟老师说,知道吗?”

张诚深深地向王校长和各位老师鞠了一躬,用稚嫩却无比认真的声音说:“谢谢校长,谢谢老师!我会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不会让老师和爸妈失望的!”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跳级三年级,能让他更快地接触到更系统的知识,也能更合理地解释他后续的“超常”表现。他需要这个平台。

就这样,在母亲李秀兰恍如梦境的恍惚中,在全校老师惊为天人的目光注视下,年仅四岁多的张诚,背着那个崭新的粗布书包,正式成为了村小三年级的一名“特殊”学生。

当他小小的身影跟在三年级班主任赵老师身后,走向三年级教室时,整个学校都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奇特的活力。所有学生都趴在窗户上、门口,争相目睹这个“小不点”小学生的风采。

神童张诚直接跳级三年级的故事,如同最迅猛的春风,瞬间吹遍了整个村落,甚至传到了邻近的村子,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谈资。

而张诚,已然平静地坐在了三年级的教室里,翻开了对他而言依旧简单,但却象征着新征程开始的课本。他的目光,已然投向了更远的地方。系统的科技树上,数学经验条那微不可察的增长,才是他真正关注的焦点。他的征途,是那片浩瀚无垠的知识星辰大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