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她抢走金龟婿,我捡漏活阎王 > 第158章 长子献策,解决漕运难题

时值盛夏,京城闷热难当,而朝堂之上,气氛更是凝重。漕运总督八百里加急递来的奏报,如同投入滚油中的一滴水,让整个内阁乃至皇帝都坐不住了。

“又是漕粮延误!”御书房内,皇帝将奏报重重拍在御案上,面沉如水,“运河淤塞,漕船阻滞,沿途损耗巨大!今岁运抵京仓的漕粮,竟不足往年的七成!长此以往,京师百万军民,吃什么?北疆数十万将士,吃什么?”

侍立一旁的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等人皆冷汗涔涔。漕运,乃朝廷命脉,南粮北运,维系着整个北方的稳定。近年来,运河年久失修,淤塞严重,加之漕运衙门机构臃肿,管理混乱,贪腐滋生,效率一年不如一年。改革之议早已有之,但牵涉利益太广,积弊太深,谁也拿不出一个能服众且可行的方案。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皇帝怒意未消,“年年要银子修缮,银子拨下去,水花都见不到几个!如今连最基本的运粮都做不到了!朕养着你们何用!”

众臣噤若寒蝉。

消息传到战王府时,墨云辰正在书房整理他从江南带回的一些笔记和算稿。听闻此事,他执笔的手微微一顿,眉头轻轻蹙起。

晚膳时分,饭桌上的气氛也因朝堂之事显得有些沉闷。

墨骁珩难得在家中用膳,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凝重:“漕运之事,已成痼疾。今日陛下震怒,只怕相关官员都要吃挂落。只是……光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

虞怀瑾为他布了一筷子菜,温声道:“王爷也莫要太过忧心,总会有办法的。”

墨云辰安静地吃着饭,忽然抬头,看向父亲,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父亲,关于漕运,儿……或许有些浅见。”

墨骁珩挑眉看向长子:“哦?你在户部观政,接触过漕运文书?”

“是。”墨云辰放下碗筷,神色认真,“儿在户部查阅过往年漕运账册,也结合了二妹商队南下北上的见闻,以及儿此前游历江南时的一些观察。”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漕运之弊,表面看是河道淤塞,运力不足。实则根子在‘人’、‘制’、‘法’三字。”

“人,在于漕运衙门机构重叠,冗员繁多,人浮于事,且层层盘剥,损耗巨大。据儿粗略核算,每运一石粮入京,途中各项‘损耗’、‘漂没’、‘车脚银’等名目加起来,几乎要再耗去一石!此乃人之弊。”

“制,在于漕船老旧,调度混乱,各段河道管理权责不清,遇事推诿。且漕粮征收、运输、入库,环节过多,给了宵小可乘之机。此乃制之弊。”

“法,在于缺乏明确赏罚与监督。河道疏浚款项如何使用,成效如何,无人细究;漕船延误,损耗超标,也少有问责。此乃法之弊。”

他侃侃而谈,将庞大的漕运体系剖析得清晰明了,听得墨骁珩和虞怀瑾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们知道长子聪慧,于数字一道尤为敏锐,却不知他竟对如此复杂的实务也有这般深入的见解。

“那你可有解决之道?”墨骁珩坐直了身体,语气严肃起来。

墨云辰显然深思熟虑过,他不慌不忙地道:“儿以为,当分‘急缓’两步走。急,在疏通当前阻滞,可采用‘分段包干,限期疏通’之法,将淤塞最严重的几段河道,分派给沿岸得力官员或将领,限期疏通,并根据疏通里程与效果给予奖罚,以确保今秋漕粮能勉强北运。”

“缓,则在长远改革。其一,精简漕运衙门,合并职能,裁汰冗员,明确权责。其二,设立专项‘漕船更新’款项,逐步淘汰老旧漕船,建造新式、载重量更大、更适合北方水浅河道的平底漕船。此事或可借鉴二妹商行造船的经验,引入民间效率。其三,也是儿以为最关键的一点——改革漕粮核算与监督机制。”

他眼中闪烁着一种属于算学家的精准光芒:“儿设计了一套新的核算方法。可在漕粮起运、途经关键枢纽、最终入库等几个节点,设立核查点,由户部与都察院联合派员,交叉核验粮食数量与质量,并记录在案。将所有‘损耗’明细化、定额化,超出部分,严查严办。同时,将漕运效率与相关官员的考核、升迁直接挂钩。”

他甚至拿出了一份初步的算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流程图和核算公式:“这是儿根据往年数据推算的,若依此改革,三年内,漕运效率预计可提升三成以上,损耗可降低四成,长期看,朝廷每年可节省巨额漕运开支。”

墨骁珩接过那叠厚厚的稿纸,越看越是心惊。这哪里是一个十几岁少年能想出的方案?条分缕析,数据翔实,既有宏观架构,又有微观操作,甚至考虑到了推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与应对之法!这份见识与格局,远超同侪!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地看向儿子:“辰儿,你可知,这份东西若递上去,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会给你带来多大的风险?”

墨云辰迎上父亲的目光,毫无惧色,清澈的眸子里是坚定的光芒:“父亲,儿知道。但漕运关乎国计民生,关乎边疆稳定,更关乎陛下之忧、朝廷之困。既然儿想到了,觉得或许可行,便不能因畏惧风险而缄默不言。况且,”

他微微一顿,语气带上了一丝属于少年人的锐气:“我战王府,何时惧过风险?二妹能以商行通南北,小姑能以内宅联人情,儿既在朝为官,自当以所学,报效朝廷,为君分忧。”

“好!”墨骁珩猛地一拍桌子,眼中爆发出慑人的光彩,“这才是我墨骁珩的儿子!明日,你便将此策论仔细誊写整理,为父亲自为你呈递内阁!”

数日后,这份署名“新科状元、户部观政墨云辰”的《漕运弊政分析与改革疏》被摆在了内阁首辅的案头。

起初,几位阁老并未在意,只当是年轻新科的哗众取宠之作。但当他们翻开那厚厚的一摞策论,看到里面精准的数据分析、严密的逻辑推演和极具操作性的改革条款时,脸色都变了。

“这……这真是墨家那小子写的?”一位须发花白的阁老难以置信。

“数据详实,鞭辟入里啊!尤其是这套核算监督之法,简直是直指要害!”

“分段包干,限期疏通……倒是解了眼下燃眉之急的好办法!”

“引入民间效率更新漕船?此议虽大胆,却未必不可行……”

内阁之中,争论激烈。有赞赏其才的,也有质疑其年轻、担心触动利益太广的。但无论如何,这份策论都无法被忽视。

最终,这份策论被呈送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仔细阅罢,良久没有说话,手指轻轻敲着那份奏疏,眼中光芒闪烁。

“好一个墨云辰!”皇帝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叹,“原以为他不过文采斐然,没想到于经济实务一道,竟有如此造诣!数据说话,条理清晰,更难的是这份敢于触碰积弊的胆魄!”

他看向下首的几位阁老:“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首辅出列,躬身道:“陛下,墨修撰此疏,虽略显稚嫩,有些细节还需斟酌,但其指出的问题切中肯綮,提出的方略……确有可行之处。尤其是那‘分段包干’与‘核算新法’,或可先于局部试行。”

皇帝颔首:“准奏。即命户部、工部、都察院会同漕运总督衙门,以此疏为蓝本,详议漕运改革细则,择地试行。墨云辰……擢升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参与此事!”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谁也没想到,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状元,不仅在科举场上独占鳌头,初入仕途,便以一份石破天惊的策论,直指朝廷积弊,并获得了陛下的青睐与破格提拔!

“了不得!战王府这位长子,是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啊!”

“原以为只是个读书种子,没想到竟是实干之才!”

“漕运这块硬骨头,多少老臣都不敢碰,他竟敢……”

赞誉、惊讶、嫉妒、审视……各种目光瞬间聚焦到了墨云辰身上。

而战王府内,虞怀瑾看着沉稳依旧的长子,眼中满是骄傲。墨骁珩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连远在江南的墨云柔得知消息后,都立刻来信,表示商行可全力配合兄长,提供漕船设计与建造方面的支持。

墨云辰,这位战王府的长子,以其卓越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与无畏的担当,正式在朝堂之上,展现出了他不容小觑的光芒。

家族的合力,正在每一个领域,共铸着属于他们的辉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