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执尘仙途 > 第339章 补碗的人从来不吃热饭

执尘仙途 第339章 补碗的人从来不吃热饭

作者:喜欢木鼓的萧宝融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9:12:45

西北边镇的风卷着雪粒子往人领口钻,顾微尘裹紧灰布斗篷时,后颈已经沾了层薄冰。

她站在青石板街角,望着远处炊烟里东倒西歪的陶炉——炉壁上的裂痕像老树根,有的细如发丝,有的豁开半指宽,煤烟从缝里漏出来,在雪地上染出一片片乌青。

“大冷天的,外乡人往这儿跑啥?”挑着菜担的老妇瞥了她一眼,竹筐里的萝卜结着白霜,“我家那破炉子,前儿个找了三个修士,都说灵根被寒气冻僵了,补不了。”

顾微尘没接话,蹲下身摸了把墙角的红胶泥。

泥质粗粝,混着沙粒硌得指腹生疼——正是她要找的。

她解下随身布包,从里面倒出碎陶粉和草木灰,三种材料在掌心揉匀时,指节冻得发白,却越搓越热。

第一户是张老汉家。

土坯房的门帘结着冰碴,她掀开门帘时,灶台上的陶炉正“嘶嘶”漏烟,呛得炕上的小孙子直咳嗽。

张老汉慌忙用破棉絮堵裂缝,见她提着泥团进来,浑浊的眼睛亮了亮:“仙姑?”

“不是。”顾微尘跪坐在炉前,指尖顺着裂缝游走。

冰碴扎得皮肤生疼,她却闭了闭眼——能感觉到,裂缝深处的温度比表层低三度,是寒气常年渗透留下的“伤口”。

她取了泥团按上去,指腹轻轻碾过,“得顺着裂纹的走向补,像......像接断瓷。”

张老汉眯着眼睛凑近看,枯枝似的手指悬在泥缝上方不敢碰:“这泥......能行?”

“等我敲三下。”顾微尘从腰间摸出枚骨簪,轻轻叩在泥缝上。“咚。”泥面泛起细密的纹路,像春冰初融。“咚。”裂缝边缘的陶片微微震颤,与新泥咬合。“咚。”最后一记轻响落定,炉壁突然腾起层暖光,漏出的烟竟顺着光流缩回炉内。

小孙子从炕上爬下来,伸手摸了摸炉壁,惊喜地喊:“爷爷!

不烫手了!“

张老汉颤巍巍摸出半块烤红薯塞给她:“神仙奶奶,我家隔壁王婶的炉子更破......”

顾微尘接过红薯时,指尖被烤得发疼。

她低头咬了口,凉硬的薯肉在嘴里慢慢化出甜来——和前世修复青铜器时,老师傅塞给她的烤红薯一个味。

接下来的半个月,她逐户登门。

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扒着门框,鼻涕被冷风冻成小冰珠:“姐姐,我家炉子嘴馋,总把烟吐出来。”她就蹲在炉前,边补边应:“那得给它缝个围嘴。”驼背的李阿婆抹着泪:“我儿子在边关,这炉子是他走前烧的......”她便补得更慢些,指腹在裂缝上多停留片刻,像在替阿婆摸摸儿子的手。

有人问她:“仙姑,您为啥不用灵力?

我瞧着东边来的修士,挥挥手就能把炉子补得锃亮。“

顾微尘正往泥里加最后一把草木灰,抬头时睫毛上落了雪:“快的东西,记不住痛。”她顿了顿,指尖轻轻划过刚补好的泥缝,“炉子裂了,是因为它替你们挡了十年寒气;泥缝要疼够了,才会和陶炉心贴心。”

镇民们渐渐传开,说来了位“暖炉仙姑”。

她补的炉子不仅不漏烟,夜里还会自己调火力——李阿婆咳嗽两声,炉火烧得更柔;小孙子踢翻了被子,炉温悄悄升上一度。

孩子们追着她跑,往她兜里塞冻得硬邦邦的野果;老人们搬出自家腌的酸菜,非要她端碗热汤。

冬至前一夜,顾微尘补完最后一座老炉。

这炉子蹲在村头破庙里,炉身布满蛛网似的裂纹,最深处嵌着块锋利的陶片。

她捏着泥团凑近时,指尖突然一痛——陶片划破了皮肤,血珠“啪”地滴进泥缝。

泥缝里突然泛起暖光,像有人揭开了层纱。

顾微尘睁大眼睛,看见雪地里跪着一群人。

他们穿着粗布短打,腰间系着陶匠的皮围裙,手里捏着混着血的泥团。

地脉裂口在他们面前翻涌黑浪,每补一寸泥,就有一人咳出血来。

“愿以凡躯承断脉。”为首的老匠人抹了把脸上的血,泥团按上裂口的瞬间,整座山都震颤起来,“不求飞升,只求炊烟不断。”

画面像被水浸过的绢帛,渐渐模糊。

顾微尘的指尖还在疼,可心里突然透亮——原来“执尘之道”不是她想出来的,是这些无名匠人用血和泥,在天地间刻下的道。

次日清晨,镇民们带着红绸和木牌来寻她。

木牌上写着“暖炉仙姑之位”,张老汉抹着泪:“咱镇要给您立像,就立在村口老槐树下......”

顾微尘已经收拾好布包。

她望着窗外雪地里歪歪扭扭的脚印——那是她这半月来补炉的路,突然笑了:“像立在人心里就行。”

她离开时天还没亮透,灰布斗篷扫过雪堆,留下串浅淡的脚印。

行至镇外枯河床,她停住脚步。

河床干裂如龟背,去年的芦苇茬子戳破积雪,像支支断笔。

她从怀里摸出最后一块青石拓片——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各地器物的道痕,是她这几年走南闯北的“修复笔记”。

指腹最后一次抚过拓片上的道痕,她松手。

石片砸在河床上,裂成三瓣。

“咔嚓——”

裂缝里渗出细流,清得能照见她的影子。

水流蜿蜒着,汇入她半月前用破锅、碎碗、断勺引出的水脉系统。

顾微尘望着水痕漫过自己的鞋尖,转身向南。

她不知道,数月后的春汛里,整条流域的器物会同时鸣响。

古陶管从地下钻出来,泛着温润的光;老茶碗在案头轻颤,像在应和什么;连被埋了百年的陶瓮,都在土里轻轻叩着“咚、咚、咚”。

陶知是在古城遗址发现那块残碑的。

她蹲在沙地里,毛刷扫去最后一层浮土,残碑上的字被风沙磨得模糊,却在她指尖触到的瞬间清晰起来:“昔有执尘者,非仙非神,不行法,不传道,唯日日补碗、敲灶、浇水、走路。

百年后,万器皆识其步音。“

她摸着碑文笑出了声,发梢沾着的沙粒簌簌往下落。

当晚,她把“执尘碑”前的旧布鞋收进素胎瓮,换上一双新做的粗布履。

麻线编得整整齐齐,鞋尖沾着古城的沙。

翌晨,第一缕阳光照在素胎瓮上。

瓮底突然轻震三声——节奏依旧,但力度稍轻,像是换了个人在敲。

而在遥远南方的江畔小舟上,顾微尘正低头缝补一件旧衣。

针脚细密,一如她曾经修补过的每一件文物。

雪花落在船头,无声融化。

江对岸的渔火忽明忽暗,像有什么在冰层下悄悄苏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