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执尘仙途 > 第311章 谁说灯得站着亮

执尘仙途 第311章 谁说灯得站着亮

作者:喜欢木鼓的萧宝融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9:12:45

青石板路上的露水沾湿了麻鞋,小满却走得比晨鸡还早。

她怀里的陶碗泛着幽蓝微光,像揣了颗会呼吸的星子。

这是她巡行第七日,从东山坳到西水村,脚步丈量过十二座山梁,夜宿过牛棚的干草堆、桥洞的青石板、废弃磨坊积灰的木梁——从前执尘者总说“高台守音”,可她站在那些刻着符文的石坛上时,只听见风声里浮着一层钝钝的闷响,像有人把心事塞进了瓦罐,再拿泥封得严严实实。

“执尘仙姑,您这是要往泥里扎?”村口老猎户蹲在碾盘上抽烟,烟锅子在晨光里明灭,“我家那口子说,昨儿见您在王二婶家灶房里点灯?”

小满把陶碗轻轻搁在碾盘上,蓝焰映得老猎户脸上的皱纹都暖了:“灶房的梁上有个燕窝,母燕前天摔下来死了,小燕饿了三天。灯照在灶膛里,能烘暖它们的绒毛。”她指尖拂过碗沿的裂纹,“您看这盏灯,师父烧它时特意留了道缝——光从缝里漏出来,才能照见那些藏在角落里的东西。”

老猎户的烟锅子停在半空。

他忽然想起自家后屋墙根,有个他藏了二十年的酒坛,坛子里埋着夭折小女儿的银锁片。

那灯影晃过他手背时,他竟闻见了槐花香气,和女儿周岁那天他别在她衣襟上的那串一模一样。

“仙姑,”他喉头动了动,“我家西厢房的墙根……能请您去照照么?”

日头爬到头顶时,小满的竹篮里多了半筐山核桃、两把野菊花,还有块包在蓝布帕里的热红薯。

陶知跟在她身后,发间别着个用狗尾巴草编的环——是村头小娃追着塞给她的。

路过晒谷场时,几个妇人正用碎陶片在树底下围圈,见她们过来,其中最年轻的媳妇直起腰笑:“仙姑教的返青阵,我家阿弟夜里踢被子,我把灯放阵里,他竟没再着凉!”

小满蹲下去看那圈陶片,边缘磨得毛糙,却拼得极齐整,像朵开在地上的花:“要记得每天换片新的,旧陶片吸收了人气,埋在菜地里能让白菜长得甜。”她抬头时,陶知正被几个孩子拽着看蚂蚁搬家,姑娘的裙角沾了草籽,发梢却飘着比蜜还浓的笑——这是她当守音人以来,第一次见陶知的眉头没拧成结。

夜宿的碾坊在山坳最深处。

月亮刚爬上树梢时,碾坊的木门被拍得“咚咚”响。

来的是个穿粗布衫的妇人,怀里的婴儿哭得撕心裂肺,额角浸着冷汗。

“医仙说这是魂惊失位,可符纸烧了三张,孩子还是……”她哽咽着,“仙姑,求您看看。”

小满把陶灯放在碾盘上,蓝焰在石磨的凹痕里晃出碎光。

她伸手要接婴儿,妇人却后退半步:“您是上仙,这脏娃娃……”“我闻过牛棚的臊气,摸过桥洞的青苔,”小满笑,“娃娃的眼泪,比这些干净多了。”她接过婴儿时,指尖触到一片滚烫,哭声像根细针,直扎进她耳膜深处——那频率,竟和她在溪边捡瓷片时“听”到的地脉震颤一模一样。

“把村里的人都叫来,围坐成圈。”她对陶知说,“要最老的和最小的,嫁进来的和出生在这里的,一个都不能少。”

当二十七个村民手拉手围成圆时,小满抱着婴儿从他们面前走过。

老木匠的手有木刺扎的疤,新嫁娘的手沾着灶灰,盲眼阿公的手像老树根,掌心还留着编竹筐的茧。

当触到阿公手背时,那阵刺痛突然变了调——婴儿的哭声里,叠着个年轻女子的尖叫,混着石块滚落的轰鸣、木头断裂的脆响。

“是二十年前的山崩。”小满低声说,“那个抱着孩子跑的妇人,她的魂……”

陶知闭起眼。

她能“看”见地脉的情绪,此刻那些纠缠的乱麻正慢慢舒展,像被春风理顺的柳枝。

她哼起守音人最古老的调子,尾音随着地息的节奏轻颤。

小满取出随身的金丝裂纹粉末——那是顾微尘从前修复古瓷用的,每一粒都凝着修复师对“原貌”的执念。

她在地上画出简易的共鸣图,把婴儿轻轻放在中心。

蓝焰突然涨高半寸。

婴儿的哭声里,渗出一丝极轻的、带着山岚气息的呢喃:“……莫怕,娘替你看过路了。”

妇人突然瘫坐在地,捂着脸哭出声。

她怀里的小娃娃眨了眨眼睛,竟伸出肉乎乎的手去抓小满的发梢。

碾坊里静得能听见陶灯芯燃烧的“噼啪”声,直到老猎户突然站起来,把自己的外衣脱了裹住门边的流浪狗崽:“这小崽子,打昨夜就在外头冻着。”

黎明前的雾气漫进碾坊时,小满蹲在碾盘上刻字。

石刀划过青石板的声音像春蚕吃叶,她刻得极慢,每一笔都要对着陶灯照三回:“灯不必登台,心能共鸣即是坛。”

“这是新的《守音简则》第一条?”陶知靠在门框上,看月光把她的影子投在刻石上,“师父要是看见……”

“他会说,这裂纹里长出的光,比当年的窑火还亮。”小满把刻石推进溪流,青石板顺着水势打了个转,“旧规矩该顺水漂走了,新的要从每个人的脚底下长出来。”

陶知望着水流远去,忽然笑出了声:“我昨晚梦见地脉了。它说,好久没人把它当‘人’看了——它还说,要请我们吃野樱饼,说后山的樱树今年开得特别好。”

午后的断崖旧战场被夕阳染成血色。

残甲、断剑、朽烂的旌旗,风过时像有无数人在低语。

小满的脚步突然顿住,她摸出怀里的银针包——这是顾微尘离开时塞给她的,说“修复万物,有时要借点人间的温度”。

最细的那枚银针刺破掌心,血珠落在焦土上,开出一串暗红的花。

“以前你们不敢靠近村子,怕吓着人。”她蹲下去,用血画出个残缺的圆阵,“现在我带灯来了,你们的名字,你们的故事,都能被听见。”

蓝焰在风里摇晃。

第一缕淡影从岩缝里钻出来时,小满的眼泪砸在陶碗上。

那是个穿皮甲的少年,腰间挂着半块玉牌;接着是个裹着青衫的姑娘,发间的银簪还闪着微光;然后是几十个、上百个,他们围着陶灯盘旋,像一群终于找到归巢的鸟。

“他们在笑。”陶知轻声说。

她能“听”见那些被埋了百年的心跳,“他们说,终于不用再守着战场了。”

夕阳沉到山尖时,淡影们渐渐消散。

小满擦了擦脸上的泪,把银针仔细收进布包:“下一个停驻点,该去聋户李家了。他们种的枇杷最甜,可从没听过自己的名字。”

陶知抬头看天,东边的云不知何时聚了堆,像被谁揉皱的棉絮。

山风卷着湿气扑过来,她闻到了雨的味道——是那种能把山路上的碎石子冲松,让老树根露出半截的雨。

“要变天了。”她提醒小满。

小满把陶灯往怀里拢了拢,蓝焰在她掌心稳稳跳动:“变天好啊。”她望着远处青灰色的山影,“雨水能冲开塌方的山道,也能把新的种子冲进石缝里。”

夜风掀起她的衣摆,陶碗上的裂纹在月光下泛着暖光。

山脚下的村子里,有户人家的窗棂透出一点光——是哪家妇人照着小满教的法子,用碎陶片围了个返青阵。

那光和山巅的蓝焰遥遥相望,像星星落进了人间的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