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执尘仙途 > 第275章 新芽顶开石头那天,没人再问是谁栽的

井中的嫩芽在第七日卯时三刻破水而出。

小满蹲在井沿边,膝盖压得发麻,却不敢挪半分。

她盯着那抹嫩绿从水面挣出的瞬间,茎干上还沾着水痕,细得像根麻线,偏生直挺挺地往天上长,倒比旁边百年老槐更有股子倔劲。

顶端那片叶芽展开时,她听见自己喉咙里发出极轻的“啊”,像被人突然抽走了气——叶片平展如镜,却映不出她的脸,只浮着银线游走的轨迹,像地底藏着条发光的河。

“小师叔!”阿豆的声音从陶树林外传来,鞋跟踢得石子哒哒响。

这孩子才七岁,跑得满脸通红,怀里还抱着那只补好的饭钵,“我阿娘说,西头王伯家的犁头又裂了道缝,他非说要拿到潭边来——”

话音未落,井中叶片突然震颤起来。

小满眼尖地看见银线在叶面上拐了个弯,原本朝着东边的走势,此刻竟往西北方向延伸了寸许。

阿豆凑过来看,饭钵底的陶纹跟着亮起来,像被谁用萤火虫点了灯:“顾阿姨的线在动!”

“不是顾阿姨的。”小满伸手抚过叶片,指尖触到微微的麻痒,像有细电流顺着血脉往上窜,“是我们的。”她想起这七日里来潭边的人:老石匠摸着裂了缝的石磨掉眼泪,说当年他师父教他打凿子时,总说“石头发声时要跪着听”;小绣娘捧着烧糊的绣绷,讲她阿姐出嫁前连夜绣的并蒂莲被灶火燎了角;连最不爱说话的哑巴阿福,都用树枝在泥地上画了只断翅的纸鸢,比划着说这是他和哥哥小时候放的。

每回有人开口,叶片就跟着抖,银线就跟着改,像块活的地图,把这些话都揉进地脉里。

“原来不是记着她。”小满望着叶面上流动的银线,喉咙发紧。

她想起三年前顾微尘离开时,蹲在井边教她制陶的模样——那双手沾着陶泥,在井壁刻下第一道水纹时说:“修补不是为了留住旧的,是让新的能接着长。”此刻叶片上的银线正往各个方向漫开,像无数条小蛇钻进地缝,她突然懂了:顾微尘种下的从来不是记忆,是让“记得”这件事自己学会走路。

日头爬到头顶时,小满敲响了西村的青铜召集铃。

各村代表来得比往常快。

往年这时候,他们是来商量“顾微尘行走祭”的供品:要采哪座山的野菊,要烧哪种松枝,要在陶碑前跪多久。

可今天小满站在听心潭边,看着陆续赶来的白胡子长老、扛锄头的汉子、挎竹篮的妇人,突然觉得那些供品的讲究都轻得像片云。

“我要废除行走祭。”她的声音在潭边回荡,惊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

最先开口的是南山村的周长老,他颤巍巍摸着胡须:“小丫头疯了?

那碑立了十年,每年今日各村轮流守夜,这是规矩!“

“规矩是为了不忘本。”小满指向井中叶片,银线此刻正绕着周长老的拐杖打转,“可本不在名字里。”她想起昨夜替周长老修拐杖时,老人絮絮说着当年顾微尘如何蹲在雨里,用竹篾替他固定断了的拐杖头:“她说‘老骨头也能再长新肉’,现在这拐杖比新的还结实。”此刻叶片上的银线突然分出一支,缠上了周长老的手腕,他猛地顿住,盯着自己拐杖上的竹篾纹路,眼里泛起水光。

“拆了村口的陶碑吧。”小满说,“把刻着’执尘者曾至此‘的石头砸碎,和进新窑的陶土里。”她从怀里掏出块碎陶片,是前几日偷偷敲下的碑角,“烧一百只素面陶杯,每家发一只。

以后喝水时看见杯上的裂痕,就知道——“她顿了顿,喉结动了动,”就知道有人曾想修好一切。“

人群里传来抽鼻子的声音。

东头的张婶抹着眼泪举起手:“我家灶台上还留着顾丫头补碗的竹钉,早说要拆碑的话,我把那竹钉也磨碎了和泥!”有人跟着应和,周长老摸着拐杖上的竹篾,突然笑出了声:“好,好,当年那丫头最烦虚头巴脑的,如今咱们倒活明白了。”

陶碑倒下的声响比小满想象中轻。

青石板上的字迹被铁锤敲碎时,飞溅的陶屑落进新挖的泥坑,混着泉水和成陶土。

老窑匠往泥里掺松针时说:“这土有魂了。”烧窑那天,整个西村飘着松木香,一百只陶杯出窑时,每只杯壁都浮着若隐若现的纹路——有的像竹钉,有的像水痕,有的像歪歪扭扭的陶刀刻字。

“顾阿姨在杯子里。”阿豆举着杯子转圈,阳光透过杯壁,把那些纹路投在地上,像撒了把星星。

顾微尘的痕迹却走得更远。

三日后,西北旱村的信鸽扑棱棱撞进西村祠堂,爪子上绑着块陶片,刻着歪歪扭扭的字:“老井活了!”

小满赶到时,旱村的老井边围了一圈人。

井壁裂缝里钻出七株陶芽,和听心潭的一模一样,叶脉里浮着金纹,拼成一行字:“缺的不是水,是还记得它的人。”最年长的赵阿公蹲在井边抹眼泪,他说昨夜村民实在渴得慌,凑在井边商量着要挖新井,不知谁起的头,开始讲祖辈抗旱的事——阿公的爷爷如何用陶瓮接露水,阿婆的娘如何用陶片铺地下暗渠,讲到最后,井里突然渗出水珠,陶芽就从裂缝里钻出来了。

“它在听。”阿公捧起陶芽上的露珠,放进嘴里,“和当年那个修陶的姑娘说的一样,要先听器物说话。”

小满摸着井壁的陶芽,指尖传来熟悉的震颤。

她突然想起顾微尘离开前说的话:“我走后,你们要替我听更多声音。”此刻地脉里的银线正顺着陶芽往四面八方钻,她能感觉到,那些被遗忘的陶瓮、断了的暗渠、甚至埋在地下的陶片,都在顺着银线轻轻哼唱。

巡访归来的路上,小满途经一座废弃学堂。

屋梁塌了半边,讲台积着厚灰,她本想绕过去,却被讲台上一点亮色绊住脚步——是本残册,封皮磨得发毛,页脚沾着泥,却被人用浆糊仔细粘过,每页都贴着孩童的画:有耳朵长在树上的猫,有会哭的锅,有踩着脚印走路的风。

她翻到末页,看到一行歪斜的小字:“老师没走,她住在我们的画里。”

眼泪突然砸在纸页上。

小满想起这是自己早年放在路边石龛的“流浪书”,原想着让过路人写点什么,后来被风刮跑了,没想到竟被孩子们捡了去。

她合上书,用袖口擦了擦封皮,在扉页写下“无师之教”,然后轻轻放在听心潭畔的石桌上。

当夜,小满坐在潭边的老槐树下。

井中叶片无风自动,打着旋儿转了三周,投在地上的影子竟和顾微尘当年录下的水声波形分毫不差。

她刚摸出怀里的泥铃,井水突然“哗”地升起一柱,在半空凝成模糊的人形:不高,微瘦,袖角的纹样像敦煌壁画里的飞天。

“你要我们别回头。”小满望着水人,喉咙发紧,“可我们总忍不住想看看你走过的样子。”

水人抬手,指尖虚虚点了点她的额头。

小满突然看见许多画面:顾微尘蹲在雨里补陶碗,顾微尘在雪地里修断剑,顾微尘最后一次摸她的头,说“该交给你们了”。

“看我无用。”水人的声音像春风吹过陶铃,“你们才是后来者的光。”

话音未落,水人散作万千水珠,落进井里,荡起层层涟漪。

小满伸手接住一滴,凉丝丝的,带着股熟悉的陶土香。

东南村的更夫敲响第三遍梆子时,小满裹紧外衣往回走。

路过村口的陶杯窑时,听见里面传来细碎的响动——是新烧的陶杯在轻轻碰撞,像在说些只有他们能听懂的话。

产房里的烛火突然晃了晃。

妇人攥着产婆的手,额头沁着汗,血腥气里飘来一丝若有若无的陶土香。

她听见耳边有个声音,轻得像羽毛:“别怕,你哄它的时候,它也在哄你。”

窗外,启明星正慢慢爬上东边的山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