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执尘仙途 > 第230章 缝船的人不拿针

执尘仙途 第230章 缝船的人不拿针

作者:喜欢木鼓的萧宝融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9:12:45

小满帮着王婶把竹匾扶稳时,指甲缝里还沾着谷粒的碎壳。

日头爬过老槐树梢,晒得她后颈发黏,可她的脚尖总不自觉往土墙那边挪——方才那株小草晃得人心痒,像有根细藤顺着目光爬进她心里。

“小满,去把墙角那堆石子捡了。”王婶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省得混进谷子里硌牙。”

“哎!”小满应得脆亮,抱着竹篓往土墙根跑。

她蹲下来,指尖刚碰到第一颗石子,余光忽然扫到墙缝里有道暗黄的反光。

凑近一瞧,半片拇指大的陶铃卡在青苔里,锈得发黑的纹路像条蜷着的虫。

“原来是你卡这儿了。”小满轻轻吹开浮土,指甲抠住陶铃边缘往外拔。

陶片本就脆,加上年久风化,“咔”的一声裂开道细口,锋利的边缘划开她食指肚。

血珠“啪”地落在墙缝里,顺着砖缝蜿蜒,像滴红墨水渗进旧纸。

“嘶——”小满慌忙把手指含进嘴里,却见那血珠没入的地方,墙皮竟泛起极淡的青光。

她瞪圆眼睛,连疼都忘了,就着阳光凑近看——裂纹里的青苔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暗黄,透出新生的嫩绿,连卡着陶铃的缝隙都在微微颤动,像在呼吸。

“小满!

发什么呆呢?“王婶的声音从谷堆那边飘过来,”日头毒,晒完得赶紧收!“

小满手忙脚乱把石子装进竹篓,可那半片陶铃始终攥在另一只手里。

她偷偷把陶片塞进衣襟,指尖还留着血珠的温热,心跳快得像揣了只麻雀——方才那点光,该不会是她眼花?

夜里起风了。

小满蜷在土炕上翻来覆去,总听见“嗡——嗡——”的轻响,像老槐树上的蝉鸣,又像灶膛里余火的叹息。

她摸黑点灯,火光映得窗纸忽明忽暗。

刚要吹灯,那声音突然变近了,就在窗外!

她赤着脚跑出去,月光把土墙照得发白。

整段墙都在震颤,裂缝里钻出星星点点的荧光,青中带紫,像撒了把碎宝石。

藤蔓顺着裂纹攀爬,所过之处,碎土“咔嗒咔嗒”往一块儿凑,像有双无形的手在补墙。

最顶端的裂缝里,冒出个米粒大的花骨朵,裹着层晶亮的薄膜,正缓缓舒展。

“小、小满?”王婶举着煤油灯从隔壁院儿晃过来,灯芯被风吹得直跳,“你...你这墙成精了?”

“不是精。”小满伸手碰了碰藤蔓,触手温凉,像春天刚化的雪水,“它只是冷了很久。”

王婶的灯差点掉在地上:“冷?这墙都立了三十年了!”

“三十年不够久。”小满望着墙顶的花骨朵,忽然想起白天那半片陶铃——她方才翻箱倒柜找它,却发现衣襟里空了,“它可能等了更久,等有人疼它。”

王婶张了张嘴,到底没说出“疯话”二字。

她盯着墙上的荧光看了半晌,忽然跪下来,把灯放在墙根:“那...那我给它烧柱香?”

“不用。”小满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新长出来的土块,“它现在应该挺暖和的。”

第二日晌午,阿芽的麻鞋沾着露水踏进山村。

他腰间系着块灰扑扑的布条——是前日在山神庙梁上捡的,边角绣着片极小的陶纹,和顾姑娘残绢上的针法像极了。

村头老槐树下围了一圈人,他挤进去,正看见那堵墙。

晨光里,藤蔓爬满整面墙,每片叶子都泛着淡金色,墙缝里的土块严丝合缝,倒比新砌的还结实。

墙顶的花骨朵绽开了,粉色花瓣上凝着水珠,像滴要落不落的泪。

“这墙会呼吸!”有小孩跑过来,小手按在藤蔓上,“我摸它,它会轻轻动!”

阿芽蹲下来,指尖拂过墙根的菌丝。

青灰色的丝络在他掌心蔓延,他忽然僵住——菌丝的走向,和他昨日在山神庙捡到的布片上的纹路,竟有七分相似!

他猛地抬头,正看见挤在人群里的小满,她食指上还缠着草叶编的创可贴。

“姑娘。”他走过去,声音放得极轻,“能借你手看看吗?”

小满愣了愣,还是伸出手。

阿芽托起她的掌心,菌丝突然剧烈震颤,顺着他的指尖爬上手腕——和小满掌纹的走向,分毫不差!

他喉结动了动,从包袱里摸出块残绢。

绢子边缘磨损严重,却还能看出半朵未绣完的云纹。

他轻轻覆在墙基上,残绢刚触到菌丝,便“唰”地融进墙里。

“你...”小满瞪大眼睛。

“它不是我修的。”阿芽望着墙顶的花,笑纹爬上眼尾的疤,“是大地在借你手,认自己的孩子。”

远海的浪比往常温柔。

海生站在船头,望着浮出水面的沉船群——二十艘古船像被谁从海底托起来,船身上的裂痕里,长出水晶般的导管,正“叮叮咚咚”往一块儿连。

“海生!”族老攥着鱼叉冲过来,“这是海鬼作祟,得祭三牲!”

“不是作祟。”海生解下腰间的贝壳哨,“它们在唱歌。”

“唱歌?”族老瞪圆眼睛。

海生没说话。

他脱掉外衣,“扑通”跳进海里。

咸涩的海水漫过头顶,他游到最近的古船旁,把耳朵贴在船身上——“咚...咚...咚...”,像心跳,又像谁哼着走调的曲子。

他突然想起柳婆。

小时候发高热,柳婆抱着他在海边走,哼的就是这个调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桥底有尾大胖鱼,给宝宝做甜糕...”

眼泪混进海水里,他浮出水面时,嘴角还带着笑。

族老举着鱼叉的手慢慢垂下来,远处,沉船的导管连成片,在水下亮起幽蓝的光。

陈拾是在茶棚听说“会唱歌的窑塔”的。

他裹着灰布衫挤进去,茶客们正说得唾沫横飞:“昨儿后半夜塌了,碎瓦铺在路上,小孩一踩就响,跟敲编钟似的!”

他赶到时,窑塔只剩堆碎瓦。

几个孩童在瓦堆上跳格子,“叮”“咚”“叮”的声音连成串。

陈拾蹲下来,摸了块碎瓦——是他去年在西镇窑场见过的,烧坏的次品,本该埋进土窑。

“阿叔,你听!”扎羊角辫的小丫头跳到他脚边,“这是《养护谣》!”

陈拾竖起耳朵。“春种陶,秋收泥,破了缝,莫要急...”童声混着瓦响,竟真把那首快失传的歌谣唱全了。

他忽然觉得怀里发烫,摸出银锁下的铜铃——裂纹正慢慢延展,在铃身上拼出字:“讲的人走了,听的人还在。”

当夜,陈拾在河边生了堆火。

他把所有笔记一张张投进火里,纸灰打着旋儿飞上天,像群黑蝴蝶。

最后,他摸出铜铃,犹豫片刻,也扔了进去。

“故事该活在人耳朵里,不是纸本子上。”他对着河水笑,“你说对吧?”

小满是被陶碗碰响的声音惊醒的。

月光从窗棂漏进来,陶碗立在桌上,碗里的水荡着涟漪,像有人刚摸过它。

她爬起来,指尖碰到碗沿,忽然坠入一片黑暗。

再睁眼时,她站在无边的陶田里。

每块嵌陶都泛着暖光,映出不同的面孔:老塾师摸着胡子笑,柳婆摇着蒲扇,阿芽的疤在发光,还有她自己,蹲在土墙根捡石子。

所有面孔都伸出手,掌心朝上——老塾师手上有墨渍,柳婆指节变形,阿芽掌心有老茧,她自己的手,布满细密的裂纹,却透出暖光。

“疼过了,才算活过。”无数声音在耳边低语,像春风吹过陶片。

小满哭了。

她伸出手,想去碰最近的那块嵌陶,却突然惊醒。

陶碗里的水还在晃,晨光已经爬上窗纸。

她摸了摸碗沿,轻声说:“我记住了。”

阿芽是在第七日离开的。

他背着包袱往学坊走,路过田埂时顿了顿——往日里,老塾师总爱蹲在这里教小娃娃认草叶。

可今日田埂空落落的,只余几株野菊在风里摇。

他站了会儿,摸出块新捡的陶片别在腰间,继续往前走。

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半片残绢的纹路——和土墙里的菌丝,和小满的掌纹,和远海沉船的导管,正以某种他说不上的韵律,轻轻共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