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执尘仙途 > 第219章 最后的刻刀没人用

执尘仙途 第219章 最后的刻刀没人用

作者:喜欢木鼓的萧宝融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9:12:45

木牌挂出的第七日清晨,学坊的竹门被拍得咚咚响。

最先跑过去的是扎羊角辫的小丫头阿棉,她踮着脚拉开门闩,就见三个扎着歪歪扭扭羊角辫的小娃娃挤在门口,最前头那个手里捧着块缺了角的瓷片,瓷片上还粘着半块晒干的饭粒。

“我们……我们来养护裂纹。”说话的是个圆脸蛋的小女娃,鼻尖沾着灰,后衣领还露出半截没塞进去的布带,“我阿娘说,学坊收带伤的器物。”

云老师正蹲在院角给新栽的信心花苗浇水,听见动静直起腰。

她看见阿棉把三个孩子让进来时,最小的那个正偷偷用袖子蹭瓷片上的饭粒,蹭两下又舍不得似的停手,改用手指轻轻护着缺口——像在护着什么会疼的东西。

“裂纹养护童”的队伍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壮大了。

此后每日卯时三刻,学坊的田埂边准能看见几个小身影。

阿梨和小石子负责给嵌在田埂里的陶片浇水,水珠要顺着裂纹的走向滴,阿梨说这样“伤口喝得匀”;阿棉抱着个磨得发亮的木匣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记录菌丝生长的竹片,她管这叫“裂纹日记”;最开始来的圆脸蛋小女娃名叫小橘,她总蹲在田埂最低处,举着片碎碗观察露珠滚落的轨迹,说“露珠是裂纹的眼泪,得记清它们往哪流”。

云老师有时会站在廊下看他们。

这些孩子从前也玩泥巴、追蝴蝶,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蹲在泥里时,眼睛亮得像沾了星子,说起“菌丝今天爬过第三道缝”“露珠在裂尖打了个转”时,语速快得能咬到舌头,连比划带说的样子,像极了顾微尘当年修陶时,举着刻刀给她讲釉层结构的模样。

变故发生在芒种前一日。

那日午后突然落了太阳雨,孩子们挤在廊下等雨停,小橘从怀里摸出个裹着布的陶铃——是她阿爹从旧宅地窖翻出来的,铃身上有道小指长的裂纹,“这是我家太奶奶的陪嫁,裂纹里还留着当年的金漆呢。”

几个孩子围过来看,小石子伸手要摸,胳膊肘却撞在廊柱上。

陶铃“啪”地摔在青石板上,裂成四瓣。

小橘的哭声比炸雷还响。

她扑在地上捡碎片,眼泪砸在陶片上,把金漆的纹路都晕开了:“我、我不是故意的……阿娘说这是太奶奶的东西……裂纹会疼的……”

云老师蹲下来,按住她颤抖的手。

陶片边缘扎得手掌生疼,她却没动:“小橘,你还记得顾先生说过什么吗?”

小橘抽抽搭搭地摇头。

“她说,‘坏了的东西不是废物,是等我们学会怎么疼它的宝贝’。”云老师捡起最大的那瓣陶铃,“我们把它埋回泥里好不好?就像埋枣核那样。”

雨停后,孩子们在田埂边挖了个浅坑。

小橘把陶片按原样拼好,轻轻埋进湿润的泥土,最后在上面撒了把从后山采的菌丝种——那是顾微尘当年留下的,说是“给伤口织补的线”。

三日后的深夜,一场急雨砸在学坊的瓦当上。

云老师被雨声惊醒,披了件外衣去关窗,忽然听见田埂方向传来清越的嗡鸣。

她提着灯笼过去,就见那只陶铃从泥里冒了出来,裂纹处爬满银白的菌丝,将碎片牢牢连在一起。

铃身歪向右侧,像个歪着脑袋笑的娃娃,雨珠打在上面,发出比从前更透亮的声响。

“坏了不怕,只要记得怎么疼。”

稚嫩的童声从身后传来。

云老师转身,就见小橘抱着被子站在廊下,脸上还沾着睡痕,眼睛却亮得惊人。

其他孩子不知何时也醒了,光着脚挤在她身后,头发乱得像鸟窝,却都安静地望着陶铃。

风忽然停了。

雨丝悬在半空,像串没穿好的珍珠。

田埂边的信心花轻轻摇晃,花瓣上的水珠坠下来,正正砸在陶铃的裂纹处。

嗡鸣声又起,比刚才更清亮,像有人用最软的羽毛,扫过每个人的心尖。

陵不孤站在南国的沙滩上,看渔民老海伯蹲在船边补船板。

“这道裂得深,得用旧陶片嵌。”老海伯用木槌敲了敲船缝,“微尘姑娘说过,裂纹是木头在说话,咱们得听着。”他转身从竹篓里摸出块缺角的陶片,陶片边缘磨得发亮,“你瞧,这是我家阿婆传下来的,嵌进缝里,风浪大时能听见‘嗡嗡’声,声儿沉了是暗流,声儿尖了是礁石。”

陵不孤没说话。

他望着老海伯粗糙的手指抚过船缝,忽然想起顾微尘修陶时的手——也是这样,指腹带着常年握刻刀的薄茧,轻轻抚过器物的伤痕,像在安抚活物。

夕阳沉海时,他蹲下来,用食指在沙滩上写字。

沙粒粗粝,划得指尖生疼:“她不是救世主,她是第一个不怕坏的人。”

潮水漫上来的瞬间,字迹被冲得干干净净。

他站起身,裤脚沾了半片贝壳,却懒得去拍。

夜雾从海面漫过来,裹住他的身影,像块旧棉絮轻轻捂住烛火。

有人说后来在极渊见过穿玄色斗篷的身影,有人说海底珊瑚丛里有条断契纹,形状像极了人的眉骨——但再没人看清过他的脸。

血砚生的咳嗽声惊醒了守夜的弟子。

“师父?”小徒弟端着药碗凑近,烛火映得他眼眶发红,“您要喝药吗?”

血砚生摇头,目光透过窗纸,落在院角补网的老妇身上。

老妇是隔壁张婶,丈夫去年出海没回来,她就每天坐在槐树下补网,结打得又密又紧:“去把经册收了。”他声音轻得像片纸,“那本《扫地真经》……不用我认证。”

小徒弟愣了:“可您写了三十年……”

“张婶每打一个结,都在写比我更好的经。”血砚生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月光,“真正的道不在纸上行,在……在泥里,在网里,在每道疼过的缝里。”

夜半,他让徒弟搬来一摞旧纸。

那是他写废的经稿,墨迹晕开,纸边卷得像老树皮。

火盆里的火苗舔着纸角,他盯着跳动的光,轻声说:“答案烧了,人才能开始问。”

纸灰打着旋儿飞上天,落在他苍老的手背上。

他望着掌心半块铜锅碎片——是顾微尘当年修锅时给他的,说“留着,等你明白什么是‘不完美的圆满’”——慢慢合上眼。

黎明时分,晨露打湿窗棂。

小徒弟发现师父的手还松松握着铜片,体温透过陶片渗进他的掌心,像有人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

曾孙女的麻鞋沾了山谷的泥。

她走了七七四十九日,终于站在山谷中央。

那里立着块残碑,碑身裂成蛛网,裂纹走向却无比熟悉——和她从小到大看了无数遍的锅底结晶地图,分毫不差。

她取出行囊里的风干信心花,花瓣边缘已经发脆。

碑前的土很软,她蹲下来,用指甲在泥里抠了个小坑。

花根埋进土的刹那,她忽然想起小时候,阿婆握着她的手补陶片,说:“微尘姑娘说,有些东西不用刻碑,它自己会在土里长出来。”

三个月后,采药人路过山谷,惊得差点摔了药篓。

漫山遍野开着紫色小花,花瓣上布满细细的裂纹,像用刻刀轻轻划出来的。

风过时,花瓣相触,发出极轻的刮擦声——哒、哒、哒——像有人用指甲,一下一下,刮去岁月的老茧。

春雨落进古碑前的水洼。

水面晃动的刹那,两个模糊的影子突然浮现在波纹里。

一个高些,一个矮些,像匠人和学徒并肩而立。

他们的手似乎碰了碰,又似乎只是虚虚交叠。

然后“啪”地一声,影子碎成千万光点,融入雨丝。

同一时刻,万里外的渔村,船缝里的菌丝突然抽芽;南国的陶坊,老陶罐的裂纹里渗出银白的丝;学坊的田埂,嵌陶下的泥土轻轻松动——所有曾被修复过的土地都在呼吸,新生的菌丝钻出地面,缠绕着残陶、旧船、破锅、裂墙,像给大地织了件缀满星光的外衣。

大地深处,那熟悉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哒、哒、哒——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像心跳,像呼吸,像有人蹲在时间的裂缝里,耐心地,一下一下,修补着岁月的伤痕。

春深雨稠那日,学坊的田埂上,嵌着陶片的泥土微微胀起。

云老师蹲下来,用指尖轻轻按了按——泥土下面有什么在动,软乎乎的,像刚出壳的鸟崽。

她望着跑过田埂的孩子们,忽然听见风里飘来半句没头没尾的话:“裂纹要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