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执尘仙途 > 第203章 没人需要灯的时候,光才真正亮了

顾微尘天没亮就起了。

蓝布头巾压得低,粗布衣裳浸了点灶灰,她蹲在山路边的野莓丛后,看那支朝圣队伍收拾行装。

领头的老妇往铜壶里倒山泉水,壶身赫然刻着道歪斜的裂痕——和她去年随手扔掉的陶碗纹路如出一辙。

“阿婆,先知的火焰是从哪块土熄的?”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拽着老妇衣角,手指戳向队伍最前端的竹筐,里面供着半块焦黑的泥块,“我娘说,摸过这土就能听见先知说话。”

顾微尘喉结动了动。

她袖中的刻刀硌着掌心,前世握了二十年的刀柄还带着体温。

三天前在溪边听见“先知”二字时,她以为是听错了;此刻看那泥块被供在红布上,看孩子们把陶片粉末混着山核桃嚼得咯嘣响,才真正尝到了喉间的苦涩——原来她烧的歪陶、补的残器,早被这些人当成了神谕。

“走嘞!”老妇拍了拍竹筐,队伍开始挪动。

顾微尘低头扯了把野莓汁抹在脸上,混着泥土搓出几缕灰褐,这才踩着碎叶跟了上去。

她故意走在最后,听着前头的议论:“上回王二家闺女吞了先知陶粉,夜里梦到裂纹会跳舞。”“那算啥?

我家小子在旧窑捡到片碎瓷,现在能看出柴火灰里的火候走势!“

火候走势。

顾微尘脚步顿了顿。

那是她教山民辨认陶窑温度的小诀窍,原是为了让他们自己烧出能用的陶罐。

可此刻从这些人口中说出来,却像是什么了不得的神通。

她摸了摸腰间的布包,里面那块梅纹陶片还温着,像颗要化的糖。

旧窑遗址在黄昏时显了影。

断墙残瓦间,半座陶窑歪歪斜斜立着,窑口积着陈年松灰。

顾微尘看着孩子们“扑通”跪成一片,额头抵着焦土——那正是她三天前压陶片的位置。

有个扎草绳的汉子掏出个布囊,抖出十几片指甲盖大的陶片:“这是我从先知旧居墙缝抠的,一人分一片,拿回家供在灶头......”

“供灶头不如供茅厕。”顾微尘脱口而出,话出口才惊觉自己失了声。

所有人转头看她,她慌忙蹲下翻捡脚边的碎陶,“茅厕潮,陶片爱吸潮气......吸饱了能看裂纹走向。”

汉子眯眼打量她:“你懂陶?”

“拾荒的,捡过百八十座窑。”她捏起片缺角的粗陶,指尖划过纹路,“这窑二十年没烧过正经东西了,你们供的焦土......”她顿了顿,“是去年山火留的,和先知没关系。”

人群炸开了。

小丫头哇地哭出声,老妇颤巍巍举起铜壶:“你这是污蔑!

先知的火焰是乳白的,山火哪能烧出那颜色?“

顾微尘望着天边渐沉的日头,忽然想起第一次在荒原点燃信心花时,乳白火焰窜上夜空的样子。

那时她只是想让这些连灯油都买不起的山民,在黑夜里看清楚脚下的路。

可当火焰成了神迹,当陶片成了药引,她忽然懂了匠核双生意识留在古碑上的灼痕——光若太亮,照不见影子里的手。

月上三竿时,她摸进了祭坛。

所谓祭坛不过是用松枝搭的棚子,供着七块仿制的梅纹陶片,纹路全是依着山民记忆刻的,歪了三分,钝了五分。

顾微尘摸出刻刀,刀尖抵着第一块陶片的梅芯:“梅瓣该往左下卷半寸。”刀身轻旋,一道斜断划过花蕊。

第二块,“枝桠不该交叉”,刻刀斜挑,裂痕错开交叠处。

第七块刻完时,她掌心沁了薄汗,七块陶片上的裂痕竟隐隐连成了北斗形状。

“你在毁神物!”

火把的光刺破黑暗。

扎草绳的汉子举着火把冲进来,身后跟着半支队伍。

顾微尘把刻刀往袖里一藏,蹲下身扒拉碎陶:“我帮你们修呢,这纹路......”

“修?”汉子踹翻供桌,陶片哗啦啦落了一地,“先知的东西哪用得着你修!”他抄起块未刻完的陶片就要砸过来,却被个戴斗笠的少年拦住:“等等。”少年蹲下身,捡起块被她划过的陶片,“阿叔你看,这道斜断......像不像我家后山的溪流?”

另一个少年凑过来:“我家田埂的裂缝也是这么走的!”他掰过另一块陶片,“这块的断口,和村东头老井的石缝......”

顾微尘退到树后,看他们蹲在地上,把七块陶片的裂痕拼来拼去。

有个小丫头突然跳起来:“是水脉图!

我爹挖井时画的图就是这样!“

天快亮时,少年们扛着锄头往村外跑。

顾微尘跟着走了半里地,看他们照着陶片裂痕的走向挖下去,第一锄就见了湿土,第三锄涌出清泉。

山民们欢呼着捧水喝,小丫头突然转身往旧窑跑,顾微尘慌忙躲进灌木丛,却听她喊:“先知的陶片没坏!

是我们之前没看懂!“

“不是先知。”顾微尘对着山风喃喃,手指抚过袖中刻刀,“是你们自己看懂了。”

与此同时,百里外的峡谷里,陵不孤正抚过岩壁上的第七枚手印。

月光从石缝漏下,照出掌纹与顾微尘掌心的守心轮灼痕完全重合。

他的指尖在“文明转折点”几个古字上停顿——第一次是万年前古匠族覆灭时的窑址,第二次是三百年前灵脉枯竭的矿坑,第三次......正是顾微尘穿越后修复的第一座破窑。

最深处的石室里,镜面黑石映出他绷紧的下颌线。“继火者必**”,他念出石上文字,伸手触碰的瞬间,掌心灼痛如裂。

鲜血渗出来,在石面画出与顾微尘相同的纹路。

他忽然笑了,笑声撞在石壁上,惊飞了几只夜枭——原来不是她被选中,是每次她蹲在泥里补陶、在雨里修窑、用疼痛唤醒记忆时,都在亲手点燃这灼痕。

残卷堂的雷声响在寅时三刻。

血砚生被焦糊味呛醒时,“疑墙”上的焦痕正泛着青光,上面的字像活了似的爬动:“你怀疑一切,为何不怀疑你自己?”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清晨,他摘下腰间的铁笔,“咔”地折成两段。“从今日起,我不再回答问题。”他说,“但你们可以来问我——该怎么自己找答案。”

春分之夜,信心花海突然闭合。

顾微尘裹着旧毯子坐在窑边,看风停了,虫鸣哑了,连星光都像被按了暂停键。

她刚要闭眼,意识突然被拽进一片荒原。

满地都是断裂的工具:刻刀缺了刃,陶轮锈成块,断笔沾着干墨......她本能地捡起把断刻刀,蹲下身补旁边的碎陶。

等她回过神,荒原上已经站满了人——是那些朝圣的山民,是残卷堂的学徒,是陵不孤,甚至还有小豆子的影子,正蹲在远处补一根断了的藤条。

醒来时天已大亮。

顾微尘推开柴门,正撞见隔壁阿婆捧着个缺嘴的陶碗走过:“我按你说的,做了个‘未完之作’,等我孙子回来接着补。”她往村头走,见王二家的闺女把“先知画像”扔进了灶膛,火苗舔着画纸,她却在旁边捏新陶坯,坯子上故意留了道裂纹。

最后,她回到最初修复信心花的荒地。

窑基早被野花覆盖,她摸出最后一块完整的梅纹陶,刚要埋进土里,掌心灼痕突然发烫。

乳白火焰从地底涌上来,不是往天上飞,而是像雨一样落进泥土。

顾微尘望着火焰消散的方向,终于笑了——这不是召唤,是告别。

当最后一缕火焰熄灭时,她听见身后传来细微的响动。

回头看,一株信心花的根须正悄悄缠住那块梅纹陶,像婴儿握住母亲的手。

十年后。

“看好了,裂纹要这么观察——”

穿青衫的先生蹲在陶窑前,指尖抚过一块粗陶的裂痕。

他身后围了七八个小娃,有的扒着窑沿,有的踮着脚,眼睛亮得像星子。

“先看裂的走向,再摸裂的深浅,最后......”先生抬头,目光穿过窑烟,望向远处的青山,“最后要想想,要是换你修,会怎么补?”

小娃们哄地散开,各自捡起块碎陶研究。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举着块缺角陶片跑过来:“先生,这道裂像不像我家后山的溪流?”

先生低头,看见陶片裂痕里,映着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时他还不叫先生,只是个跟着拾荒妇人学看裂纹的小少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