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执尘仙途 > 第2章 灰膏与枯草

执尘仙途 第2章 灰膏与枯草

作者:喜欢木鼓的萧宝融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9:12:45

天光破晓,寒意沿着草屋的缝隙刺入骨髓。

顾微尘睁开眼,那双沉寂的眸子里没有一丝引气成功后的喜悦,只有一片更深的冰冷。

丹田之内,空空如也。

昨夜那股好不容易才“校准”入体的天地灵气,如同从未存在过一般,消散得无影无踪。

她试着催动功法,经脉中传来的依旧是那熟悉的、令人绝望的淤塞与刺痛,身体的虚弱感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因一夜的徒劳而更显沉重。

希望的火焰刚刚燃起,便被现实的寒风无情扑灭。

她没有立刻放弃,强撑着坐起身,目光落在自己的手臂上。

昨夜涂抹灰膏的地方,皮肤下透着一层淡淡的粉红,指尖触碰,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热意,不同于周围冰冷的肌肤。

这热度虽然微不足道,却像是在漆黑的绝壁上,有人为她点亮了一豆灯火。

有变化,就说明方向没错。

气血的流转,确实因那短暂的灵气过境而有了一丝改善。

顾微尘的脑海飞速运转。

她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

她的身体,或者说这条被称为“凡尘根”的废弃灵脉,就像一件在潮湿地窖里存放了太久的精美漆器。

湿气早已侵入木胎,导致其变形、开裂、腐朽。

仅仅一次除湿“校准”是不够的,水分很快会重新渗透。

想要修复它,必须遵循古法修复漆器的工序——先要小心翼翼地剔除腐烂的木质,再用生漆混合瓦灰,一层层地填补、打磨,最后才能重新上漆,恢复其本来的面貌。

这个过程,需要的是水磨工夫,是绝对的耐心与精确。

她不能再像昨夜那样,试图一次性将灵气引入丹田。

那无异于用山洪去冲刷一条早已淤塞的河道,结果只会是堤坝崩毁,洪水泛滥。

想到这里,她挣扎着下床,在屋角翻找出一截烧剩的炭条。

墙壁,就是她最好的纸。

她闭上眼,将全部心神沉入体内,仔细感应着灵气在那一瞬的流动轨迹。

那丝微弱的灵气,是如何从百会穴进入,又是如何在第一个经脉节点就遭遇阻碍,如何像受惊的鱼一样四处乱撞,最终在膻中穴附近彻底淤积,形成反噬的刺痛。

她的手开始在粗糙的土墙上移动。

一笔,一划,一道扭曲而丑陋的人体经络草图渐渐成形。

她用交叉的线条标记出每一个阻塞的节点,用圈点画出灵气淤积的区域。

很快,墙上便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触目惊心。

这幅图让她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问题。

“凡尘根”并非完全绝缘于天地灵气,它依旧具备最基础的吸收能力。

但它的效率低到了尘埃里,更致命的是,它的内部通路已经完全错乱,任何试图强行通过的灵气,都会被这些“死结”截留,最终化为反噬自身的毒药。

必须重建通路。

她联想到了古籍修复中的“脱水定型”工艺。

对于那些受潮发脆的书页,修复师绝不会直接将其置于烈日下暴晒,而是会将其夹在吸水纸中,每日更换,缓慢而温和地抽离水分,直到书页恢复平整坚韧。

她的策略瞬间清晰起来——微量导入,分段疏导。

从今天起,她每日只引一丝最微弱的灵气入体。

这一丝灵气,将不再以丹田为目标,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工匠,只负责疏通从百会穴到第一个阻塞节点之间这短短的一段经脉。

待这段经脉被反复温养,略微软化后,再向下推进一寸。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这或许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一年,两年,甚至十年。

但这是她目前唯一能想到的,能够死中求活的办法。

门外传来“吱呀”一声,寒风裹挟着雪沫倒灌进来。

是小豆子。

他抱着一捆干柴,瘦小的身子在风雪中瑟瑟发抖。

当他看到墙边站着的顾微尘时,吓了一跳。

她的脸色比外面的积雪还要苍白,嘴唇干裂,眼神却亮得骇人,正举着一根炭条,对着满墙鬼画符般的线条喃喃自语。

小豆子眼中的恐惧一闪而过,他不敢多问,只是飞快地将柴火放在灶台边,然后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头也不回地跑进了风雪里。

顾微尘没有在意。

她所有的心神,都已沉浸在这场与自己身体的战争中。

日头西斜,天色再度昏暗下来。

就在顾微尘感到腹中空空,寒意再次从四肢百骸升起时,小豆子又回来了。

这次,他端着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碗里是半碗黑褐色的汤药,正冒着热气。

“顾姐姐,”他怯生生地说,“柳婆婆……柳婆婆让我给你送来的。她说这是驱寒续命汤,让你趁热喝了。”

柳婆婆?

顾微尘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同样瘦小、沉默寡言的老妇人身影。

她警惕地接过碗,一股浓郁的药味扑鼻而来。

她本能地想拒绝,这寒山之上,人心难测,谁知道这碗药里有什么。

但只闻了一下,她的眉头就微微蹙起。

这药味中,有细辛的辛烈,有附子的温燥,还有黄芪的甘醇。

这几味药,皆是温阳补气、祛寒救逆的猛药,配伍之间虽有几分粗糙,却深得君臣佐使的精髓,绝非寻常乡野村妇能调配出来的。

这显然是出自一个真正懂医理的人之手。

腹中的饥寒交迫战胜了疑虑。

她端起碗,将那碗苦涩的药汤一饮而尽。

一股暖流从胃部升起,迅速扩散到全身,原本冰冷的四肢竟渐渐有了一丝暖意。

身体的舒适让她心中的疑云更重了。

这寒山贫瘠,连果腹的粮食都成问题,柳婆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人,从何处寻来这些珍贵的药材?

又是从何处学来这等精妙的药方?

第二天清晨,顾微尘主动踏雪出门,向柳婆婆的居所走去。

她必须当面致谢,更重要的是,她要解开自己的疑惑。

柳婆婆的家比她的草屋还要简陋,却收拾得异常干净整洁。

屋角一个破旧的木柜里,分门别类地放着一些干草药,其中有几味,顾微尘一眼就认出,是必须深入雪线之上的深山峭壁才能采到的野生品种。

柳婆婆对她的到来似乎并不意外,只是默默地为她倒了一碗热水。

顾微尘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老人的双手,那双手布满皱纹,指腹却有一层不同寻常的厚茧,特别是拇指和食指,那是长期用药杵捣药才会留下的痕迹。

她借着递碗的机会,指尖轻轻搭在老人的腕脉上——脉象虽因年老而微弱,却沉稳有力,毫无杂乱之象,这是多年调理身体、精通药性的人才会有的脉象。

“婆婆,多谢您昨日的药汤,晚辈喝下后,身子暖和多了。”顾微尘轻声说道,“只是不知,您这方子是从何而来?如此精妙,非同寻常。”

柳婆婆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伤痛,她叹了口气,声音沙哑:“是我那苦命的儿子留下的。他年轻时也和你一样,总想着往山里跑,想寻些仙草灵药……后来,为了一株药,从崖上摔了下来,就再也没回来。这些,都是他当年一点点记下的东西。”

话语间的悲痛,不似作伪。

顾微尘心中一动,却没再追问。

临走前,柳婆婆却拉住了她,低声劝道:“姑娘,听我一句劝。别再折腾你那劳什子功法了。咱们这些凡人,活命靠的是药石和火种,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灵气。”

顾微尘沉默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回到自己的破草屋,她关上门,却没有立刻开始今天的修炼。

她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小的油纸包,里面是她昨夜特意留下的一些药渣。

她将药渣倒进碗里,用水泡开,然后用一根细细的木枝,耐心地将残渣一点点分离、辨认。

细辛、附子、黄芪、甘草……所有的药材都和她判断的一样。

但就在她准备将药渣倒掉时,几缕混杂在其中的、毫不起眼的枯黄色草根,引起了她的注意。

它没有任何灵力波动,外形也平平无奇,很容易被当成杂草忽略。

顾微尘将那几缕草根捻起,凑到眼前仔细辨认,又放在鼻尖轻嗅。

一股极淡的、类似焦土的气息传来。

她的瞳孔,在这一瞬间猛地收缩。

这不是杂草!

她的脑海中,一部早已被她遗忘在角落的古籍《本草拾遗》的书页,正一页页地飞速翻过。

最终,定格在某一页的图谱上。

还阳草。

书中记载,此草无灵,不入丹方,却有一种奇特的功效——它能以凡俗草木之身,轻微地、暂时地激活生灵最底层的细胞活性,让濒死的肌体重新焕发出一丝生机。

这是一种纯粹的、源自物质层面的“激发”,与灵气无关。

顾微尘怔住了。

将还阳草混入温阳补气的药方中,这不是巧合。

这是柳婆婆在完全没有灵力的前提下,用凡人的医道,用无数次对草药的尝试,摸索出的一种“类灵疗”手段!

她不懂修炼,却用自己的方式,抵达了与灵气疗伤相似的门口。

她猛地抬头,望向墙上那幅代表着她修炼死路的经络图谱,又低头看了看手中那几缕微不足道的枯黄草根。

窗外,大雪依旧纷飞,将整个寒山覆盖在一片肃杀的寂静之下。

顾微尘的心中,却有一个念头,如同被风吹亮的火星,骤然明晰。

她若能修复功法,便能掌控灵气。

而柳婆婆,却能用凡俗草药,修复生机。

这世间所谓的“道”,或许,根本不止一条。

一个凡人的药方,一个修者的死局。

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样东西,在这一刻,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牵连到了一起。

她看着手中的还阳草,又看看墙上的图,一个前所未有、甚至有些疯狂的念头,开始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