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执尘仙途 > 第283章 她埋下的不是铃,是根

执尘仙途 第283章 她埋下的不是铃,是根

作者:喜欢木鼓的萧宝融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9:12:45

晨光漫过青瓦时,小满的布鞋尖碾过一粒沙。

那沙粒突然一颤,在她脚边滚出半尺远,与其他沙粒凑成两个歪斜的“安心”。

她垂眸望着这行地脉写就的字,袖中泥铃忽如坠了冰渣,凉意顺着腕骨往心口钻——这枚陪她走过三年荒村、听遍八百道裂痕呜咽的泥铃,此刻竟褪尽了所有温度,表面的裂纹像被抽干了生气,灰扑扑的如老妇脱落的牙床。

“阿满姐?”同行的小弟子阿竹扯了扯她的衣袖,“该上路了。”

小满蹲下身,指尖抚过泥铃上那道闪电状的裂纹。

三年前顾姑娘将这枚泥铃塞给她时,裂纹里还凝着陶窑的余温,如今连最后一丝人气都散了。

她从怀中摸出块蓝布,轻轻裹住泥铃,就像当年顾姑娘裹那些易碎的古瓷。

土坑里的浮尘被山风掀起又落下,落在蓝布上,倒像是泥铃自己在往土里钻。

“阿竹,帮我拿块石头。”她的声音轻得像怕惊醒谁,“小些的,圆的。”

阿竹递来块鹅卵大的卵石,小满将泥铃稳妥地压在石下,这才捧起土粒。

每撒一把土,指尖都能触到大地极轻的震颤,像老狗在主人掌心蹭痒。

当最后一抔土掩住蓝布时,地面突然泛起涟漪状的纹路,从埋铃处向四周扩散,途经晒谷场的石磨、老槐的枯根,连狗蛋妈妈晾在竹篙上的尿布都被那纹波扫过——尿布上的奶渍竟淡了些,像是被谁悄悄擦过。

“阿满姐,那是什么?”阿竹的声音带着惊颤,手指指向晒谷场边的陶坛。

昨日还裂着大口的陶坛,此刻裂痕里凝着层薄晶,在晨光里泛着珍珠光泽。

坛下卧着的狗蛋正把破布娃娃举到眼前,娃娃胳膊上绽开的线口不知何时被缝了几针,针脚歪歪扭扭,倒比新娃娃更像活物。

“该走了。”小满起身拍了拍膝头的土,目光扫过村口那株老槐。

树桠间挂着的陶铃忽然轻响,这一次,铃声里没有呜咽,没有叹息,倒像有个温柔的声音在说:“好了,我该走了。”

归程要经过青窑坡。

阿竹原想绕着走——那地方三年前闹过疫症,烧陶的老陈家七口人全没在窑里,如今断墙下还堆着未出窑的陶胚,釉色乌青,裂纹像蛇爬。

可小满的脚步突然顿住,她望着残垣间半埋的陶片,眼神像从前顾姑娘看那些破瓷时一样亮。

“阿竹,等我。”她踩着碎砖走过去,裙角扫过一片焦黑的陶胚。

指尖触到陶片边缘的瞬间,刺痛让她缩了下手指。

那是块婴儿手掌大的碎陶,边缘锋利如刃,可当她将陶片对着日光时,竟有一丝金泽从裂纹里渗出来,像极了顾姑娘修复古画时,在断裂处点的那笔金漆。

“阿满姐,这陶片邪性!”阿竹站在坡下急得直搓手,“我听老人们说,没烧透的陶胚会记仇......”

小满没应声。

她望着陶片上细密的纹路,忽然想起顾姑娘说过的话:“每个器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裂纹不是伤口,是故事的标点。”此刻这陶片上的裂纹,竟在她掌心微微发烫,像是急着要把故事说给她听。

“它在说,它本来要做个摇篮。”小满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怕惊飞了什么,“老陈头的小孙子要出生了,他特意选了最好的陶土,说要烧个带莲花纹的陶摇篮,等小孙子会爬了,就放在里面......”

阿竹的眼睛瞪得溜圆。

他记得三年前老陈家出事时,村里的人都说老陈头最后抱着个没烧好的陶胚断的气,可谁也不知道那陶胚原本要做什么。

“阿满姐,你......”

“走。”小满将陶片收进怀中,转身时发梢扫过残窑的断壁。

那面被烟火熏黑的墙上,不知何时浮现出几行淡金色的痕迹,像是用陶土重新描过的纹路——正是莲花。

夜宿古驿时,雨丝裹着山风灌进窗棂。

小满裹着薄被坐在炕边,怀中的陶片烫得惊人,连带着她的衣襟都洇出片湿痕。

烛火忽明忽暗,她望着陶片上延展的裂纹,那纹路竟慢慢弯成半张嘴唇的形状,上翘的唇角像在笑。

“修不到的地方,就用暖意填上。”

声音从梦里漫出来时,小满正站在一片陶片的海洋里。

无数陶片悬浮在空中,每片上都刻着不同的面孔:有掉了牙的老妇抹眼泪,有光脚的孩童捏泥人,有穿粗布衫的匠人对着断柄木勺发呆。

中央站着个清瘦的背影,手持细毫笔,正给一只缺耳的陶罐描釉。

“顾姑娘?”小满下意识喊了一声。

背影没有回头,只举起笔,在陶罐的缺口处点了一点:“你看,这里烧裂了,补不上。

可如果我在旁边画朵牡丹,让缺口变成花芯,是不是比原样更鲜活?“

陶片海洋突然动了。

那些刻着面孔的陶片轻轻旋转,像是在跳舞。

缺耳陶罐的缺口处,真的绽开了一朵牡丹,花瓣上还凝着晨露。

“修物如修心。”背影的声音混着陶窑的噼啪声,“他们不是要你把东西复原,是要你记住,他们曾那样认真地活过。”

小满惊醒时,窗外的雨还在落。

她摸向怀中的陶片,指尖触到的不再是锋利的边缘,而是被磨得圆钝的弧度——不知何时,陶片上那半张“嘴唇”的纹路里,竟沾着几点极淡的釉色,像谁偷偷吻过。

她突然想起七年前的那个雪夜。

老陶匠张阿公攥着她的手,枯瘦的手指指向未完成的陶胚:“阿满,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等不到开窑了......这陶胚要做个药罐,我那小孙女咳了三年,我想烧个能保温的......”

当时小满没懂,只当是将死之人的胡话。

此刻望着陶片上的釉色,她忽然明白:张阿公的药罐从未死在窑里,它一直活在那些被温暖过的人心里。

次日抵达初语场外岭时,守山弟子阿松跑得鞋都掉了一只。“小满仙子!”他扶着膝盖直喘气,“三号听坛出事了!

自前日起鸣响不止,坛体还渗出血丝,长老们说怕是有远古怨念苏醒,要封坛镇压......“

“慢些说。”小满按住他的肩膀,“血纹是什么样的?”

“就像......就像有人拿血在坛上画符咒!”阿松的脸白得像纸,“今早我去看,那血纹还在动,像活物似的往坛心爬!”

山风卷着松涛声灌进耳朵。

小满摸了摸怀中的陶片,它正以稳定的频率发烫,像是在给她计数。

她望向初语场方向,那里的山雾里隐约能看见听坛的飞檐——那是顾姑娘当年参与修复的第一座听坛,坛身的每道砖缝都是她亲手抹的泥。

“带路。”她解下腰间的法铃,递给阿竹,“我独自去。”

听坛里的寒气比山风更刺骨。

小满踩着青石板走到坛心,石台上的血纹还在缓缓蠕动,像无数条小红蛇。

她没有结印,没有念咒,只是从怀中取出那枚陶片,轻轻放在坛眼上。

陶片触到坛石的瞬间,血纹突然顿住,像是被按了暂停。

“你说,我听。”她盘膝坐下,闭起眼睛。

风停了。

坛石开始震颤,起初像春蚕食叶,后来越来越剧烈,连她的睫毛都在抖。

血纹沿着震颤的方向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圈圈浅纹,从坛心向外扩散,每道浅纹都泛着珍珠似的光泽,像极了昨日村口陶坛上的薄晶。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山雾时,听坛恢复了宁静。

小满睁开眼,见坛面上多了枚掌印,纹路清晰得像是刚按上去的,却没有半分灵力波动——倒像是大地自己,从深处长出了这个印记。

她起身时,坛石突然渗出一滴晶露,“啪”地落在地上。

泥土里立刻拱出株嫩芽,叶尖托着粒陶尘,在风里轻轻摇晃。

“原来如此。”小满望着嫩芽,嘴角慢慢翘起来。

顾姑娘说要修复世界,可世界哪里需要修复?

它只是太孤单,需要有人蹲下来,听它说说话。

归途中,阿竹突然指着远处的荒祠喊:“阿满姐!

那破碗......“

小满顺着他的手指望去。

山坳里那座无人问津的荒祠,供桌上的破碗不知何时愈合了——三十年未变的裂口不见了,碗底还多了道淡金色的纹路,像朵未开的莲花。

“要到静音祭了。”阿松突然插话,“今年的祭典在十五,长老说要禁符咒、熄法灯,让天地自己说说话......”

小满望着渐起的山雾,心中忽然泛起期待。

她摸了摸怀中的陶片,它已经不烫了,却带着种温暖的余温,像谁握着她的手,轻轻说:“去听听看。”

山风卷着松涛,将她的衣摆吹得猎猎作响。

远处的初语场方向,传来晨钟的清响。

这一次,钟声里没有威严,没有警示,倒像有个温柔的声音在说:“来了,就坐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