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执尘仙途 > 第252章 这次换我来说晚安

执尘仙途 第252章 这次换我来说晚安

作者:喜欢木鼓的萧宝融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9:12:45

顾微尘指尖拂过陶芽新叶上的晨露,凉意顺着指腹爬上心口。

天坑边缘的风卷着碎岩屑掠过发梢,她抬头时,云层裂隙中漏下第一缕晨光,像根金线刺穿雾霭,正落在脚边那汪新辟的泉眼上。

怀中的陶罐不知何时已空,内壁还沾着几星水痕,那是方才被她倾入地脉的、千万凡人的记忆。

她蹲下身,从储物袋里取出最后几件残器:锈剑的断刃刮过掌心,裂镜的豁口映出她微颤的睫毛,崩印的边角还留着焦痕——那是三年前在极北冰原,她从将死的铸器师手里接过的,他说这方印曾盖过十万军的兵符。

“该回家了。”她对着泉眼轻声道,将锈剑投入水中。

涟漪荡开的刹那,她看见剑身上浮现出模糊的影子:少年将军在城墙上舞剑,身后是万家灯火。

第二件裂镜沉下时,泉底泛起银芒,镜中映出的不再是裂痕,而是少女对镜贴花黄的侧影,鬓角簪着朵野菊。

当最后一枚崩印没入水面,泉水突然清得见底,竟映出整片大陆的轮廓——东海上的珊瑚岛、南荒的火山群、西境的静窑,还有她脚下这处被世人遗忘的天坑。

更令她震撼的是,那些曾被唤醒的“记忆节点”正如星辰点亮:王二婶的破碗、李铁匠的锈锁、张阿公的镜子,甚至阿芽坟头的陶片,都在泉底凝成细小的光点,串成一张比地脉更绵密的网。

“原来你们一直都在。”她喉间发紧,摸出怀中最后一片碎陶。

那是穿越时就攥在手心的,纹路曾像地图般指引她找到每处记忆节点,此刻却平滑如洗,像块被彻底修复的古玉。

她将陶片轻轻放入泉中,水面没有激起涟漪,陶片却像融入了某种更庞大的存在,连影子都没留下。

“下次迷路,我自己能找到。”她对着空了的掌心笑了笑,站起身时,衣摆沾了些泉水,凉意透过布料渗进腰间——那里别着抽了新叶的陶芽,正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

百里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

小满站在晒谷场上,发梢还滴着水,手心里的雨水却暖得像被握过千百次。

她望着空中消散的笑脸,忽然想起顾微尘说过的话:“地脉不是神灵,是所有活过的人共同的心跳。”

天刚蒙蒙亮,她就背了竹篓往村庙废墟走。

断梁压着半块供桌,瓦砾堆里还埋着半截褪色的红绸——那是去年春社挂的。

她蹲下身,捡起第一块碎砖时,指腹擦过砖上的凹痕,像极了阿毛小时候用石子刻的“小满姐姐”。

“要扫干净吗?”

细弱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小满转头,见是隔壁家的小豆子,正抱着半块缺角的瓦当,眼睛亮得像星子。

“要的。”她笑了笑,把竹篓递过去,“帮我装碎瓦好不好?”

小豆子重重点头,跑着去捡瓦块。

不多时,阿毛拎着竹耙来了,二丫捧着陶碗装泥土,连总说“这些破石头有什么用”的刘老汉,都柱着拐杖来帮忙搬断梁。

三日后的清晨,当最后一片瓦砾被清走时,青石碑的刻痕刚好沾到第一缕阳光。“夜归人,灯常明”——七个字被岁月磨得发钝,却在小满用井水擦拭时,突然透出温润的青。

“阿公说,这是老祖宗迁村时刻的。”刘老汉摸着碑文,声音发颤,“我小时候总嫌这碑挡路,原来...原来我们一直忘了它在等什么。”

小满没说话,她带着孩子们去抬十二口缸里的积水。

发光的水混着黄泥,在碑后塑成一座矮坛。

小豆子献了补丁衣,那是他娘用他穿小的旧衫改的;二丫放了断筷,说是她爹在她生辰时特意砍的竹;阿毛的缺角凳更离谱——凳腿是他去年爬树摔断的,他娘骂了他三天,现在却红着眼眶帮他擦凳子。

顾微尘行至西境时,静窑的烟火气先撞进鼻腔。

远远望去,曾经的焦土上立起十几座草棚,窑火在晨雾中明明灭灭,却没了从前的刺鼻焦味。

几个流民正蹲在溪边,用软毛刷仔细刷着陶片,旁边的木架上挂着写满小字的竹牌:“第37号,缺耳陶罐,出自南陵村,主人生前爱种薄荷”。

“顾姑娘!”

为首的汉子跑过来,粗布衣服洗得发白,却浆得板正。

他腰间别着块半修复的陶佩——正是顾微尘去年在火场里抢出来的。

“您看,”他引着她走到窑前,案上摆着本新编的竹简书,封皮是用旧布缝的,“我们把收来的陶片故事都记了,您给取个名吧?”

顾微尘翻开《拾音册》,第一页是个豁口茶盏的故事:“老妇人每日用它泡茶,说茶梗立起来时,远游的儿子就快回家了。”第二页是碎瓷片:“小姑娘摔碎的,她娘没骂她,反而说‘碎成花更好看’。”

翻到最后一页,“主理人:顾微尘(代笔)”几个字墨迹未干。

她抬头时,汉子正搓着手:“您救过我们的命,这是该的...”

“该的是你们。”她抽走那页纸,在空白处写下“交给孩子”,又把笔递给汉子,“等小豆子他们识字了,让他们接着写。”

当晚,顾微尘在窑边搭了个草棚。

她裹着旧毯看星星,忽然觉得眼皮发沉。

梦里的图书馆比她前世见过的所有都大,书架从地面延伸到云端,每卷书都没有名字。

她伸手抽出最前排的一卷,泛黄的绢帛展开时,竟映出她自己的脸——是十二岁被家族遗弃时的模样,眼睛里还燃着不服输的火。

“这不是我的故事。”她轻声说。

话音未落,绢帛化作灰烬,落在她掌心,像春天的杨絮。

同一晚,小满的村庄里,新坛前围了一圈人。

月亮圆得像块玉,老人的烟袋锅子闪着红光,妇人的围裙还沾着灶灰,少年的衣摆飘着草叶。

“今晚不说大事,只说你们记得的小事。”小满举着陶埙站在坛前,“阿婆先说?”

白发阿婆抹了把眼角:“我记得...五十年前嫁过来那天,村口的槐树开了满树花,我相公...他捧着一束花站在树下,手都抖得不成样子。”

“我记得!”小豆子突然举手,“去年冬天,我发烧说胡话,小满姐姐背我去医馆,路上摔了一跤,膝盖都擦破了!”

“我记得我家那只老黄狗,”阿毛挠着头笑,“它总偷我娘的馒头,后来老死那天,还把最后半块馒头叼到我床前。”

声音像春溪涨水,渐渐漫过坛前的旧物。

补丁衣的线脚泛起微光,断筷的裂痕渗出暖黄,缺角凳的木纹里浮起淡绿——那是薄荷的颜色。

小满举起陶埙,没有吹,只是让夜风吹过空腔。

清越的回响里,她看见旧物的光顺着地面裂缝钻进去,像无数条银线,穿过泥土,穿过岩层,最终汇向某个遥远的所在。

顾微尘在草棚外惊醒时,星空正变得粘稠。

不是灵力的压迫,是某种更柔软的东西,像被无数双手轻轻托住。

她摸出琉璃瓶,里面还剩最后一滴“含脸雨水”——那是暴雨夜,每滴雨里的笑脸凝成的。

她将水珠洒向空中。

水珠悬停的刹那,映出整片大陆的地脉网络:那些被仙门视为核心的灵脉节点,此刻只是点缀;真正的中心,是小满村庄的新坛,那里升起一道贯通天地的声柱,顶端散作漫天光雨,每一点都像一句轻柔的晚安。

胸口的金线不再跳动,而是像血脉般静静流淌。

她忽然明白,那些被她修复的道伤、功法、法宝,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被修复的,是这个世界遗忘的、对“活着”本身的尊重。

她仰头望着那场无声的雨,泪水顺着脸颊滑进衣领。

这一次,她不是在证道。

她只是终于敢对着这个世界,轻轻说了一句:

“睡吧,我在。”

晨雾漫上静窑时,顾微尘仍站在草棚外。

她的影子被拉长,与窑火的影子叠在一起。

远处传来烧陶的噼啪声,混着某个孩子的笑声——是小豆子,正举着块陶片跑向溪边,竹牌上的字歪歪扭扭:“第108号,新叶陶芽,主人说它会长大。”

她望着东方渐白的天色,忽然听见地脉深处传来细微的震动。

那不是灵力波动,是无数声“我曾活过”的共鸣,正顺着她的脚印,向更远方的山岗、河流、村庄,温柔地漫延开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