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执尘仙途 > 第223章 疼是活的

执尘仙途 第223章 疼是活的

作者:喜欢木鼓的萧宝融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9:12:45

第三日的雨丝比前两日更绵密,像扯不断的蛛丝缠在青瓦上。

阿芽裹着半湿的青布衫蹲在学坊田埂边,发梢滴下的水在泥里砸出小坑。

他盯着嵌陶上的淡金微光看了整宿,此刻眼皮发沉,指尖却还悬在菌丝网络上方——昨夜子时,那些原本乱麻似的菌丝突然开始蠕动,他守着看了三个时辰,直到它们在湿润的泥土里织出对称的螺旋纹,像极了顾姑娘教他画的“修复节律图”。

“阿芽!”学童小豆子举着油伞跑过来,裤脚溅满泥点,“先生说该收晨课的嵌陶了,你又在发什么呆?”

阿芽没回头,只抬手指向陶片间的菌丝:“你看。”

小豆子凑过去,鼻尖几乎碰到湿润的泥土。

他原本圆溜溜的眼睛突然瞪得老大:“这、这纹路和我阿公补碗的花样好像!

上个月我阿公补那只碎了十年的蓝花碗,用的就是这种转着圈的银钉!“

阿芽的指尖终于落下,轻轻触在菌丝主干节点上。

温热的触感顺着指腹窜上来,不是烫,倒像被晒暖的猫尾巴扫过——是“情绪”,他在心里笃定。

前世顾姑娘说过,万物有灵,可这灵不是说话不是显形,是疼过之后记得的温度。

此刻这温度里裹着股子劲儿,像老匠人眯眼对光时的专注,又像顾姑娘修复古画时,笔尖悬在裂痕上那口气——要继续,要继续。

“你们......还记得她?”他喉咙发紧,声音轻得像落在菌丝上的雨珠。

菌丝突然颤动起来,最中央的螺旋纹缓缓舒展,竟在泥里描出个极小的“尘”字。

小豆子的伞“啪嗒”掉在地上,他蹲下来用指尖去碰那个字,泥点沾了满手:“是顾姑娘教我们写的!

她总说’尘‘字要写得轻,像扬起来又落下去的灰......“

阿芽没接话。

他望着菌丝里的“尘”字慢慢被雨水冲散,突然想起顾姑娘离开前那个雨夜。

她蹲在田埂边教他辨认菌丝的“痛觉”,说“疼是活的,活的才会想被修好”。

如今这些菌丝,怕是把当年的“疼”和“修”都记进骨子里了。

“阿芽!”远处传来白须先生的呼唤,“东头渔族的海生来了,说有急事找你!”

阿芽抹了把脸上的雨,起身时裤脚沾了大片泥。

他跟着小豆子往学坊跑,路过晒谷场时瞥见墙根的老瓦当——那道裂了五年的缝里,竟钻出株指甲盖大的绿芽,正顶着雨珠摇晃。

海生站在学坊门口,粗布外衣还滴着水。

他腰间的贝壳哨被攥得发白,见阿芽过来便拽着人往院外走:“我今早出海,遇到怪洋流!

船板裂了三道新缝,可那裂缝的动静......“他突然卡住,喉结动了动,”像有人在敲鼓点。“

阿芽被拽得踉跄:“裂语?”

“比裂语清楚十倍!”海生的眼睛亮得惊人,“三段短鸣,哒、哒、哒,和我阿婆教的’避礁调‘一个节奏!

我照着调儿转舵,船竟自己往安全的地方走!

回来时看船底,裂缝全被晶质填上了,硬得能扛礁石撞!“他从怀里掏出块船板碎片,递到阿芽面前,”你摸!

这晶质还带着温乎气儿,像刚从活人身上长出来的!“

阿芽接过碎片,指尖触到晶质的瞬间,那股熟悉的温热又涌上来——和学坊田埂的菌丝,和老瓦当的绿芽,是同一种温度。

他突然想起顾姑娘说过的“匠核终律”,说那是天地自己学会的修复规则。

或许现在,这规则不再藏在书里、刀里,而是钻进了每道裂缝、每块碎陶、每片船板里。

“陈拾那老头肯定疯了。”海生突然压低声音,“我路过驿站,看见他举着放大镜追着铜片跑,嘴里念叨‘器不学人,人当学器’,活像中了邪。”

阿芽没笑。

他知道陈拾收集“痛钟”碎片整整七年,床底下堆了半屋子裂了缝的碗、断了齿的梳、缺了口的刀。

顾姑娘曾说,陈拾不是在收破烂,是在收“疼过的记忆”。

如今这些记忆醒了,怕是要教陈拾点新东西。

果然,当阿芽和海生赶到驿站时,陈拾正趴在案几上写笔记,墨汁溅了半袖子。

他面前摆着块铜片,上面的裂纹弯弯曲曲,和古碑的裂痕一模一样。

见阿芽进来,他猛地拍案:“你看!

这铜片是我照着痛钟碎片摹拓的,结果它自己裂了!

裂的纹路和原片分毫不差!“他抓起笔在笔记上狂草,”我昨晚子时守着,这铜片会发热!

不是熔炉的热,是......是活物的热!“

阿芽凑近看那铜片,裂纹里泛着淡金,和学坊的嵌陶、海生的船板一个颜色。

陈拾的笔记翻到最后一页,最上面写着“第七夜观察记录”,最后一句墨迹未干:“器不学人,人当学器。”

“你说,”陈拾突然抓住阿芽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肉里,“顾姑娘是不是把自己缝进这世界里了?

就像她补古画时,把金粉掺进胶里,让修补的地方和原画同呼吸?“

阿芽没抽回手。

他想起顾姑娘最后那夜,意识游离前说的话:“疼不是弱点,是万物记住自己的方式。”或许她真的成了这“记住”的一部分,藏在每道等修复的裂缝里,每片愿自愈的碎片里。

山村里的雨来得更急些。

血砚生的曾孙蹲在灶前,用布巾仔细擦拭“回音釜”的裂纹。

这口锅已经连续七日清晨渗水,水量不多不少,刚好够全村二十户人家煮饭烧水。

他本想请镇上的修士看看,可阿公临终前说过:“这锅认顾姑娘,旁人碰不得。”于是他每日天不亮就起来擦锅,像小时候看阿公擦血砚那样。

今夜他擦着擦着就打了盹,迷迷糊糊看见雾里站着个素衣女子。

她背对着他,指尖轻点地面,每点一下,远处就传来“哒、哒、哒”的敲击声。

那声音像春雨落进瓦罐,像老匠人的刻刀碰石,像顾姑娘修复古瓷时,镊子轻敲陶片的节奏。

“阿公?”他下意识喊了一声,雾却突然散了。

他惊醒时,锅底裂纹正渗出一滴水,圆滚滚的,映着灶火泛着暖光。

他伸手接住,那滴水却在掌心化作一朵微型的信心花虚影,粉白的花瓣颤了颤,便消散了。

他没告诉村里人。

第二日清晨,他捧着那滴水走到屋后,轻轻埋进老槐树下的土里。

转身时,他看见槐树皮上有道新裂,裂缝里竟钻出点淡金——和“回音釜”的渗水、学坊的嵌陶、海生的船板,是同一种颜色。

同一时刻,天地间掠过一阵无声的涟漪。

学坊的陶铃突然无风自响,清越的音调竟和阿芽的心跳同频;南国海底的沉船残骸缓缓升起三寸,新生的珊瑚像烛火般包裹住它,在暗夜里成了座发光的灯塔;驿站门前的痛钟裂纹完全闭合,内部却形成空腔,风一吹过,便传出极远处孩童诵读《养护谣》的声音:“裂莫慌,疼莫哭,补一补,活成树......”

顾微尘的最后一缕意识就在这时掠过人间。

她没有形状,没有声音,只有一丝极淡的笑意,像露珠滑落叶尖,像修补好的古画在阳光下舒展,像所有被疼过、被修好的事物,终于学会自己生长的模样。

雨停那日,白须先生站在学坊门口,望着山路上的薄雾出神。

远处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夹杂着几句模糊的对话:“听说这里能学养裂之术?”“说是连碎了百年的古碑都能自己长好......”

他摸了摸胸前的嵌陶挂件——那是顾姑娘离开前送他的,此刻正泛着淡淡的金光。

山风拂过,陶铃再次轻响,这次的音调里,多了些期待的颤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