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农门医女闯古代 > 第83章 探讨医理,渐露锋芒

农门医女闯古代 第83章 探讨医理,渐露锋芒

作者:塞上江南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8 19:10:15

第83章:探讨医理,渐露锋芒

腊月初的阳光带着几分暖意,透过清禾药铺的木窗,洒在药柜前的长条桌上。陆清正低头整理新到的草药,将晒干的百合与川贝分类装罐,楚先生则坐在一旁的圈椅上,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伤寒论》,看似漫不经心地翻阅,目光却时不时落在陆清忙碌的身影上。

自阿忠痊愈后,楚先生便常来药铺“蹭暖”,有时聊药材,有时看医书,偶尔也会借着书中的内容,与陆清探讨医理。他出身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祖父接触过不少医书,虽不精通医术,却也懂些基础理论,如今借着探讨的由头,正好能试探陆清的真才实学。

“陆大夫,我昨日看《伤寒论》中提到‘桂枝汤治太阳中风’,但前些日子听你说,村里有位老人患风寒,你却没用桂枝汤,反而加了干姜和附子,这是为何?”楚先生合上书,语气随意地问道,眼底却藏着一丝考究。

陆清手上的动作不停,将最后一罐川贝盖好,才转过身回答:“楚先生看得仔细。桂枝汤虽能治风寒,但更适合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轻症,比如发热、汗出、头痛这类。那位老人年近七旬,常年住在山边,屋里潮湿,体内积了不少寒湿,单纯用桂枝汤只能解表,却驱不散深层的湿寒,反而可能因药性偏温燥,耗损他本就虚弱的阳气。”

她走到桌边,取来纸笔,简单画了个人体轮廓,标注出“脾胃”“四肢”的位置:“老人除了风寒症状,还说手脚冰凉、吃不下饭,这就是寒湿伤脾的表现。加干姜能温脾胃,附子能补阳气、散湿寒,两者搭配桂枝汤,既能解表,又能温里,才符合他的体质。”

楚先生看着纸上清晰的标注,又听着陆清条理分明的解释,心里暗自惊讶。他本以为陆清只是经验丰富,却没想到她对医理的理解如此透彻,还能结合病人的体质与生活环境灵活调整药方,这份辨证思维,连京中有些刻板的御医都未必能及。

“那按陆大夫的说法,用药不能只看病症,还要看病人的体质和所处环境?”楚先生顺着她的话往下问,想知道她是否有更系统的见解。

“正是。”陆清点头,语气肯定,“我常说‘因地制宜调药方’,就是这个道理。就像咱们这周边,山区和县城的病人,用药就得不一样——山区湿气重、气温低,百姓多劳作,易受风寒湿邪,用药时就得加重祛湿、温阳的药材,比如白术、茯苓、附子;县城里的百姓多坐商行医,活动少,饮食也更油腻,容易积热生痰,用药就得偏清热、化痰,比如瓜蒌、竹茹、连翘。”

她顿了顿,想起之前治愈的县城书生,又补充道:“之前有位县城书生患失语症,表面看是说不出话,实则是科举落榜后肝气郁结,气机堵在咽喉所致。若是在山区,百姓多淳朴,烦心事少,这类病症就少,即便有,也可能是劳作时伤了咽喉,治疗方法又不一样。”

楚先生听得专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忽然意识到,陆清的“因地制宜”,不仅是医术层面的灵活,更藏着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她能透过病症,看到病人背后的生活环境与心境,这份细腻,比单纯的医术更难得。

“那草药的炮制方法,是否也得‘因地制宜’?”楚先生话锋一转,提起了另一个话题,“我曾听人说,同一种药材,不同地方的炮制方法不同,药效也会有差异。比如甘草,有的地方用蜜炙,有的地方用盐炙,这其中有什么讲究?”

陆清没想到他会问得这么细,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解释:“甘草的炮制方法,确实要根据用途来定,和地域也有一定关系。蜜炙甘草性偏温,能补中益气,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咱们北方冬天冷,用蜜炙甘草的情况就多;盐炙甘草性偏凉,能补肾气、利咽喉,南方潮湿,百姓易上火,用盐炙甘草就更合适。”

她走到药柜前,取出两种甘草放在桌上:“你看,这是蜜炙甘草,颜色偏深,摸起来有些黏手,闻着有蜜香;这是生甘草,颜色偏浅,质地紧实,味道偏苦。咱们药铺里两种都备着,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治咳嗽用蜜炙,治咽喉肿痛就用生甘草。”

楚先生拿起两种甘草仔细对比,果然如陆清所说,不仅外观不同,气味也有明显差异。他心里对陆清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她不仅懂“用什么药”,还懂“怎么炮制药”,连这些细节都考虑得周全,可见平时下了多少功夫。

两人正聊着,药铺门口走进来一位村民,说自家孩子夜里总哭,还伴有腹胀,想请陆清看看。陆清起身应诊,楚先生便坐在一旁静静观察。

问诊时,陆清先问了孩子的年龄、饮食情况,又摸了摸孩子的肚子,随后对村民说:“孩子是积食了,最近是不是给吃了太多油腻的东西?”村民连连点头,说前几日孩子过生日,吃了不少肉和糕点。

陆清开了一副消食导滞的药方,又特意叮嘱:“这几日别给孩子吃肉和甜食,多喝些小米粥,饭后顺时针揉揉肚子,帮助消化。药方里的山楂要炒过,炒山楂比生山楂消食的效果更好,还不容易伤胃。”

村民道谢离开后,楚先生忍不住开口:“陆大夫连给孩子用药都这么细致,连山楂的炮制方法都考虑到了。”

陆清笑了笑:“孩子的脾胃娇嫩,用药更要谨慎。炒山楂能缓和生山楂的酸性,避免刺激肠胃,这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出来的。”

楚先生看着她从容的模样,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念头——陆清的医术,绝不是只靠“经验”这么简单。她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体系,能将医理、药材、地域、体质融会贯通,形成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这样的人,即便在人才济济的京城,也定然会崭露头角,更别说在这小小的乡村了。

接下来的几日,楚先生依旧常来药铺探讨医理,从“如何判断药材的新鲜度”到“不同季节的常见病症预防”,陆清始终应对自如,偶尔还会提出一些新颖的见解,比如“冬季进补要因人而异,体质偏热的人不宜多吃人参”“春季要多吃芽类蔬菜,能助肝气生发”,每一次都让楚先生眼前一亮。

楚先生心里越来越清楚,陆清绝非池中之物。她就像一颗被尘土暂时掩盖的明珠,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定然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而他此次微服查案,或许不仅能完成公务,还能结识一位未来不可限量的人才。

夕阳西下时,楚先生起身告辞,看着药铺里依旧忙碌的陆清,忽然开口:“陆大夫,若是将来有机会去京城,不妨去太医院附近的‘杏林堂’看看,那里有不少稀有的医书和药材,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陆清闻言一愣,随即笑着点头:“多谢楚先生提醒,若是有机会去京城,我一定去看看。”

楚先生笑了笑,转身走进暮色中。他知道,自己这随口一提,或许就是为陆清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门。而他,也开始期待,这颗明珠真正绽放光芒的那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