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农门医女闯古代 > 第121章 药膳包生产线搭建

农门医女闯古代 第121章 药膳包生产线搭建

作者:塞上江南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8 19:10:15

121章:药膳包生产线搭建

与苏瑶敲定合作后的第三日,陆清便跟着张诚前往县城东郊考察作坊选址。苏瑶早已垫付定金租下三间相连的大宅院,院落坐北朝南,前院开阔便于晾晒,中院可改造成生产车间,后院适合存放原料与成品,离县城药材市场不过两里路,运输极为便利。

“这宅院原是粮商的库房,墙体厚实防潮,梁柱也结实,稍加改造就能用。”张诚指着院落介绍,“苏小姐已让人将屋顶重新修葺过,排水系统也做了疏通,您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调整的地方。”

陆清绕着院落仔细查看,前院的石板地面平整干净,正好用来搭建晾晒架;中院的三间大屋空间宽敞,可分隔成不同生产区域;后院的库房通风良好,还自带地窖,适合储存易受潮的药材。“这里很好,不用大改,只需按生产流程划分区域、添置设备即可。”陆清语气笃定,心里已勾勒出生产线的布局。

当天下午,陆清便画出详细的车间布局图:中院西侧大屋设为食材筛选区与清洗区,东侧分为烘干区与称量配料区,中间大屋作为包装区与质检区;前院搭建三层晾晒架,后院地窖用来储存干货原料,库房则堆放成品与包装材料。张诚按照图纸,立刻安排工匠进场改造,砌灶台、装水管、铺木板,忙得热火朝天。

设备采购是重中之重。陆清与陈宇一同前往州府最大的杂货铺,挑选了适合药膳生产的工具:筛选用的竹筛分大中小三种孔径,分别对应不同食材;清洗区购置了十口大陶盆与五台手动清洗机,既能手工清洗精细食材,也能高效处理批量原料;烘干区定制了四座大型烘房,以松针、柏木为燃料,确保烘干后的食材保留原香与药效;称量区采购了二十台精准的小铜秤,误差不超过一钱;包装区则准备了油纸、棉线、印花布包与封口蜡,兼顾实用性与美观度。

“这些铜秤必须每日校准,食材的配比是药膳包的灵魂,一丝都不能错。”陆清反复叮嘱陈宇,“烘房的温度也要控制好,花草类食材用低温慢烘,根茎类则需中温烘干,避免药效流失。”

生产线搭建的同时,工人招聘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陆清没有选择县城的闲散人员,而是从清禾村及周边村落,挑选了二十名手脚麻利、品行端正的巧手妇人。这些妇人常年操持家务,熟悉食材处理,且大多有种植草药的经验,对药材的特性也略知一二。

开工前,陆清特意组织了三天培训。第一天讲解药膳包的养生原理与配方核心,让妇人们明白“药食同源”的道理,知晓每一味食材的功效与搭配禁忌;第二天实操教学,从食材筛选的标准(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到清洗的力度(轻柔搓洗,避免破损),再到烘干的判断(手捏不粘、掰开无湿芯),每一个步骤都亲自示范;第三天则重点培训称量与包装,要求称量时必须精准到一钱,包装时要将油纸包折得方方正正,棉线系得松紧适度,封口蜡涂抹均匀,确保密封防潮。

“筛选时要像挑豆子一样仔细,黄芪、党参要挑断面紧实的,枸杞要选颗粒饱满、颜色暗红的,一点杂质都不能留。”陆清拿着竹筛演示,“清洗荷叶、蒲公英这些花草时,要用流动的清水轻轻冲洗,不能用力揉搓,不然药效会跟着汁水流失。”

妇人中年纪最大的李婶,常年帮药铺晾晒药材,学得最快:“陆大夫,我明白了,这药膳包就跟配药一样,每一步都得按规矩来,不能有半点马虎。”

陆清笑着点头:“李婶说得对,咱们做的是给百姓吃的养生食品,品质是第一位的。只要大家严格按标准来,保证每一包药膳包都货真价实,百姓才会一直信任我们。”

培训结束后,生产线正式试运行。前院的晾晒架上,整齐地铺着刚采摘的荷叶、蒲公英、菊花,妇人们戴着干净的粗布手套,正在翻晒食材,阳光洒在上面,泛着淡淡的光泽;筛选区里,竹筛晃动的声音此起彼伏,妇人们将挑好的食材分门别类放进竹筐,不合格的则统一收集丢弃;清洗区的陶盆里,清水潺潺流动,新鲜的山药、莲子正在被轻柔地清洗,洗完后立刻沥干水分,送往烘干区;烘房里,松木燃烧的香气与药材的清香交织在一起,陈宇正不时查看温度,调整通风口的大小;称量区的妇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铜秤,小心翼翼地添加或减少食材,确保每一份配料都精准无误;包装区里,折油纸、装食材、系棉线、封蜡,动作一气呵成,包好的药膳包整齐地摆放在竹篮里,上面贴着“清禾药膳”的印花标签,格外精致。

试运行过程中,陆清全程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位妇人称量时不小心多放了一钱枸杞,陆清没有责备,而是让她重新称量,并再次强调:“枸杞性温,少量能滋补肝肾,多了却容易上火,咱们的配方是经过反复试验的,多一钱少一钱都可能影响效果,大家一定要仔细。”

还有位妇人包装时封口蜡涂得太厚,导致油纸变形,陆清便手把手教她:“涂蜡时要拿着蜡块轻轻擦拭,只要能封住缝隙就行,太厚不仅浪费,还会影响美观,百姓看着也不舒服。”

在陆清的严格要求下,妇人们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所有流程,生产出来的药膳包品质统一,外观整齐。苏瑶前来视察时,看到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药膳包做得精致规范,不禁赞道:“陆大夫,你真是太厉害了!这么快就把生产线搭建好,还做得这么规范,我真是没看错人。”

陆清笑着回应:“这都是大家的功劳,也多亏了苏小姐提供的资金和支持。只有把生产线做规范,才能保证每一包药膳包的品质稳定,百姓用着放心,我们的生意才能长久。”

为了进一步把控质量,陆清还制定了“三检制度”:生产时由组长随时抽检,包装后由专门的质检员逐包检查,出厂前再由陈宇进行抽样复检,确保每一包药膳包都符合标准。同时,她还建立了原料采购台账和成品销售台账,详细记录原料的采购时间、产地、数量,以及成品的生产批次、销售去向,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追溯。

随着生产线的逐步完善,药膳包的产量大幅提升,每天能生产上千包,涵盖健脾养胃、清热祛湿、安神助眠、补气养血四大系列,共十余种产品。这些药膳包不仅供应县城的清禾药铺和苏家的聚福楼,还通过苏家的渠道,运往周边府县的分号,很快就供不应求。

周边府县的百姓收到药膳包后,纷纷反馈效果极佳:“清禾药膳的莲子百合粥包,煮出来软糯香甜,我家孩子以前总失眠,喝了半个月,现在睡得香多了。”“四君健脾糕的药膳包太方便了,加水蒸熟就能吃,我母亲吃了一个月,胃口明显好了很多。”

口碑相传之下,清禾药膳包的名气越来越大,订单源源不断地涌来。陆清又招聘了十名妇人,扩大了生产规模,还添置了两台自动清洗机和一台大型烘干机,提高生产效率。但即便产量增加,她对品质的要求始终没有放松,每天依旧会抽出时间巡查生产线,确保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标准执行。

傍晚时分,一天的生产结束了。妇人们收拾好工具,将生产车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包好的药膳包被整齐地搬进后院库房,贴上批次标签,等待运往各地。陆清站在库房里,看着堆积如山的药膳包,心里满是欣慰。这条生产线,不仅是她与苏瑶合作的成果,更是她“药食同源”理念的延伸。她知道,只要坚守品质,用心做好每一包药膳包,就一定能让清禾药膳走进更多百姓的生活,为更多人带来健康与便利。

陈宇走到陆清身边,递上当天的生产台账:“师父,今天共生产了一千二百包药膳包,经三检合格,没有不合格产品。”

陆清接过台账,仔细翻看:“很好。明天记得让采购的人去药农那里收新鲜的山药和百合,最近这两种食材销量很好,库存不多了。另外,让大家注意防暑,烘房里温度高,每隔一个时辰就轮流休息片刻,别累坏了身子。”

“放心吧,师父,我都安排好了。”陈宇点头应道。

走出作坊时,夕阳已经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陆清看着眼前忙碌而有序的生产线,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她还会研发更多种类的药膳产品,优化生产流程,让清禾药膳包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清禾”的名字,成为百姓心中最信赖的养生品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