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本宫就知道你理由多,算了,你自己处理吧,我先去转转。”
长公主走后,皇后道:“申怀安,这些必定是朝廷命官,你老这样关着,总不是办法。”
申怀安:“娘娘放心,我自有交待,到时保证他们不再弹劾臣。”
皇后:“你不可做的太过,让人抓住把柄。”
申怀安:“娘娘放心,娘娘,请随我来,臣带您参观一下汤山新院。”
就这样,皇后看了那些还在痛哭的官员,叹了一声气,转身随申怀安离去。
那些官员见皇后离去,又是一阵哭爹喊娘。
见皇后越走越远,他们眼看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完全破灭了。
过了好一会,刘御史突然道:“哎呀,我今天的工还没有开荒,我得去了。”
刘御史这一说,其它官员也都纷纷起身干活去了。
没办法,谁让他们干活慢呢,如果不抓紧时间,午饭不一定能吃上。
申怀安带着皇后、上官慕晴在汤山别院走着。
申怀安:“娘娘您看,那个小女孩叫许如烟。
她父母在逃荒的路上饿死了,只留下一个年迈的爷爷。
她爷爷许山去修路了,这个小女孩每天就在厨房帮忙干活。”
申怀安说完,喊了一声:如烟。
那个叫如烟的小女孩,看见是申大人在叫他,瞬间脸上笑开了花。
他立即跑过来,手里来攒着半个馒头,递给申怀安。
申怀安:“如烟,你是不是昨晚又没吃饭?”
如烟并没有说话,只是冲着申怀安笑。
申怀安:“如烟,以后你不得再这样了,以后每天都能吃饱饭,你不用再给我留馒头了。”
如烟见申怀安不拿她的馒头,脸上的笑容逐渐少了起来。
申怀安没办法,只得接过馒头道:“这是最后一次了。”
许如烟又笑了,而且她还拽着申怀安的衣角向前走。
申怀安和皇后跟在她身后,只见许如烟把他们带到一边,指着地上让申怀安看。
申怀安看着如烟在地上画了一栋房子,房子前面还有几个人,他们在快乐的干活。
申怀安:“如烟,你是不是想你爹娘了?”
许如烟点了点头,但手里还是紧抓着申怀安的衣角,脸上有种莫名的失落,让人心疼。
此时旁边过来一位大嫂道:
“如烟,你看你又跑这里来了,你要是走丢了,申大人肯定会骂我的。”
当这位大嫂看到申怀安又立即道:“哟申大人您也来了,马上开饭了,申大人稍等,我这就去安排。”
申怀安;“刘大嫂,你还是这个大大咧咧的性子。”
申怀安说完又对皇后道:“娘娘,这位是刘大嫂,烧得一手好菜,他丈夫二狗在那边建房呢。
刘大嫂,你病刚好,先休息一下,不要这么累。”
刘大嫂:“大家都在忙,我干不了重活,在厨房帮忙还是行的。”
申怀安:“刘大嫂,这位是皇后娘娘。”
刘大嫂突然吓的跪下了,但她是个乡下人,不知道如何去说,只得不停的磕头。
申怀安扶起刘大嫂道:“刘大嫂,皇后娘娘只是来看看,你先去忙吧。”
刘大嫂又磕了几个头,才慢慢起来牵着如烟走了。
皇后:“申怀安,看来这些百姓对你很是信任。”
申怀安:“娘娘,陛下让臣来安置这些灾民,臣肯定尽心尽力。
这些百姓被水冲毁了家园,无家可归,如果臣再不尽心,那可就负了陛下的信任了。
娘娘您看,那位是宋老汉,全家只剩下他一人了。
从那以后,他就不再说话,每天拼命的干活。
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暂时忘却失去亲人的痛苦。
皇后:“封州此次遭灾,陛下也很是关注。
前些天让景皓去了封州,再加上上官羽,封州百姓应该也会有希望了。”
申怀安:“大皇子去了封州,那就好了,有皇子坐镇,那些宵小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皇后:“如果朝廷每个官员都像你这样,我大梁还何愁不能振兴。”
申怀安指着一户棚子边的一位老人道:
“皇后娘娘您看,那位是沈大娘,她的双眼瞎了。
她儿子去工地干活了,她还在每天纺纱,赚些柴火钱。”
申怀安说完,走到老人身边道:“沈大娘,今天又纺了多少线啊?”
沈大娘:“哦,是申大人呀,申大人快请坐。”
沈大娘说完想慢慢的站起身让坐,双手一边摸索着。
申大人:“沈大娘,我就不坐了,您注意别太累着,不然您儿子回来又得心疼了。”
沈大娘:“我一把老骨头了,眼睛也看不见了。
只能干些这样的粗活了,如果不是申大人,老身还不一定能活到现在。
在这里每天能吃饱,这一切多亏了申大人了,申大人真是菩萨显灵啊。”
申怀安:“沈大娘,这一切都是陛下的皇恩浩荡,您要谢就谢皇上吧。”
沈大娘:“老身在此谢过皇上了,皇上真是好人啊,我们封州的百姓总算是有盼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