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怀安登上城门看着城外无数的灾民,这可都是大梁的百姓 啊。
他在城门上对着灾民大声道:“
各位父老乡亲,本官申怀安是朝廷钦差,受皇上旨意前来封州赈灾。
本钦差在此向各位保证,从今日起,官府每天两次放粥。
而且每人两碗,保证乡亲们能吃饱。
从今日起,本官将和你们一起同吃同住。
望各位乡亲和本官一起,熬过这段时光。
本官保证,待水患结束后,本官会和你们一起重建家园。”
申怀安刚一说完,所有百姓全都跪下高呼:“多谢钦差大人。”
申怀安:“各位乡亲,你们身边穿官服的人,他们都是封州的官员。
他们会和本官一样,与你们一起同吃同住。
你们如果谁有困难就去找他们?他们如果谁敢拒绝,你们就来找我。
本钦差一定给你们一个交待。”
申怀安一说完,百姓又纷纷跪地高呼:“谢谢钦差大人。”
申怀安:“你们不必谢我,你们要谢就谢皇上。
是陛下派我前来的,皇上听闻封州百姓受灾,夜不能寐。
陛下心中想着各位乡亲,还特意派了三皇子殿下亲自来封州。”
百姓又是一阵高呼谢谢陛下,谢谢钦差大人。
申怀安说完和明镜走下城门,来到灾民中间。
他一边安抚灾民,一边询问灾民的想法,并为他们解决困难。
只是目前灾民太多了,申怀安走完一圈,天都黑了。
当晚申怀安就和明镜靠在城外的一棵树下休息。
有百姓过来让申怀安进他们的棚子休息。
说是棚子也就是几个床单简易围成的,除了多了个顶,并无别的。
申怀安道:“老人家,不用了,我们就在这休息。
您先休息,等过几天水退了就好了。”
这时有百姓自发的围过来同申怀安聊天,现在百姓看到希望了。
他们的心情也变的好起来,再说钦差大人并没官架子,十分亲民。
话题也都多了起来,百姓发现这位钦差大人对百姓的吃穿用度很是了解。
什么每亩地收成多少、产数多少、交多少租、剩余多少。
而且钦差大人还对他们说,除了种地,还可以进山打猎,进城做买卖,以提高收成。
而且钦差大人还说,以后生活会好起来了。
不仅家家都能养上猪和鸡,而且每个月还会吃了几顿肉。
当百姓知道曲辕犁是钦差大人发明的后,又是全都跪下一阵磕头。
因为百姓都知道,因为曲辕犁大大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农耕效率。
如果不是因为水患,今年肯定是一个丰收年。
而且刚发生水患时,百姓都吃不饱,饿死很多人。
现在钦差大人来了,不仅每天能吃两餐粥,而且粥里的米也多了起来。
如今钦差大人不仅和灾民同吃同住,连那些城里的官老爷也全都到了灾民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
这位钦差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次日午时,三皇子景伦带着朝廷的粮食到达封州城。
灾民总算又可以先撑一些时日了。
三皇子此次来封州,不仅带来了粮食。
还从朝廷六部中抽调了部分官员前来协助。
有户部的、工部的,甚至连礼部侍郎上官羽也来了。
这也是上官仁远的意思,他自己不能亲自前来,让儿子上官羽前来也表明他对此事的关注。
当上官羽看到自己的妹妹上官慕晴这么大热的天,满脸大汗的在户外熬粥,气不打一处来。
他立即拉着上官慕晴去找申怀安,他要好好斥责申怀安一番。
他的这位妹妹,从小失去娘亲,而且又出生在相府,父兄对她很是呵护。
现在跟着申怀安竟吃着这样的苦,他很是心疼。
谁知上官慕晴还帮着申怀安说话,说是自己愿意的。
当上官羽看着申怀安衣衫脏破,满脸泥土的在和灾民一起搭棚,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不过这只是一个插曲,申怀安见三皇子前来。
立即召集封州知府葛志等官员向三皇子禀明了灾情。
并共同商量着下一步计划。
三皇子:“封州灾情虽然突然,但怎么会失控成这样?”
申怀安:“三皇子殿下,去年大梁西部大雪。
夏天一到,山上的积雪融化,引发山洪。
加上封州连日大雨,导致如此局面。
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水还没有退去,百姓颗粒无收。
目前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稳住局面才是要事。”
三皇子:“依申大人之见……”
申怀安:“先安抚灾民,让工部派人探查,尽快把水引走。
然后尽快恢复生产,让百姓看到希望。
后续再引导灾民重建家园,减免赋税,方可成事。”
三皇子:“林大人,你速带工部人员前往探查。
特别是积水最深的地方,尽快想办法把水引走。
礼部上官大人你速安排官员安抚灾民,记住不要再引发逃难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