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邢颂坤道:“陛下,申怀安此次在潼州查得如此巨大钱粮。
是否命其速护送回京,以充实国库?”
刑部祝启宗:“陛下,申怀安此次在潼州抓得的叛臣及将领。
是否也尽快押送回京,由刑部和大理寺加以审讯?”
吏部万之谦:“陛下,潼州知府乔晃及其以下罪臣全都下狱。
目前整个潼州府衙空虚,是否先指派官员,以保障潼州稳定?”
兵部常宽清:“陛下,申怀安提到潼州曾和巴蜀及西域来往密切。
是不是对潼州再增派军队,以护卫边防?”
礼部董灿也奏道:“陛下,辰王和夏景恒这些年在潼州大兴土木,增加赋税,潼州百姓苦不堪言。
臣建议对潼州百姓始当减免赋税,以体现陛下皇恩浩荡。”
工部罗坚道:“陛下,清源是潼州的必经之地。
现在朝廷已完全掌控了潼州,是否将潼州和清源之间的路也修复一下?”
这六部尚书各自根据自己的职责给出了建议,每一个也都说的过去,看来他们并不是无能之辈。
皇上道:“左相、右相,你们是何意见?”
龚少文道:“陛下,六部所言皆是要事。
目前有宣武军驻扎潼州,区区巴蜀和西域也不敢妄动。
臣以为目前还是指派新的官员前往潼州,再就是将一干罪犯斩回京城审讯为重。”
上官仁远:“陛下,潼州的钱粮。
臣建议留下一部分让潼州生产,余下的护送进京。
另礼部和工部说的减免潼州赋税和修路也可一并进行。”
左相和右相在朝堂上一文一武,各管各的,相互并没有越界。
其实皇上早就有了自己的决断,他只是在观望百官的意图。
皇上思索一会道:“传旨,让景皓带部分宣武军护送钱粮回京。
另外将主要判臣一并押回京受审。
至于带多少钱粮回京,由申怀安根据需要自行决断。
另外让羽林卫回京,关于减免潼州赋税事宜,由申怀安根据潼州情况上报再做商议 。
至于潼州到清源的道路,一切等申怀安回京再说。
龚爱卿、上官爱卿,关于潼州知府一职暂由申怀安代任。
你们和吏部商议一下,尽快补充潼州府衙其它副职。
告诉申怀安,让他务必查得辰王的下落,另外让他在潼州行事不得大意。”
听完皇上的旨意,百官高呼:遵旨。
正在这时,突然殿外个来急报,丁升连忙呈给皇上,皇上看了一下让丁升念出来。
丁升念道:潼州急报,申怀安在潼州大肆杀戮。
一天就斩杀了百颗人头,整个潼州菜市口鲜血未干。
次日申怀安依旧再造血案,又斩杀了近百个人头,而且都是他自己亲手操刀。
同时申怀安私自动用查封的钱粮,散给百姓。
皇上:“就这些吗,还有没有详细信息?”
来人道:“回陛下,这些都是外围的信息。
小的先回京送来,详细信息在路上,应该马上就到了。”
皇上:“这个申怀安究竟要干什么?他怎么不先请示?”
这了一会,又有潼州的急报传来。
上面写着钦差申怀安根据查获的线索和证据。
当着全部百姓现场问案,对于作恶多端和证据确凿者,当场砍头。
对于受苦的百姓,现场赔偿,潼州百姓纷纷称快。
申怀安对百姓说这是陛下的皇恩浩荡,潼州百姓大呼陛下万岁。
皇上听完大呼道:“申怀安好大的胆子,谁给他的权力处决要犯的?”
上官仁远见皇上大怒,立即奏道:
“陛下息怒,申怀安有陛下钦赐尚方宝剑,有斩杀之权。
何况他斩杀之人证据确凿,臣以为他这是在杀一敬百,先稳住潼州局面。
那些重犯他并没有私自处决,还特意请旨押回京城由陛下圣裁。
足见申怀安行事是有分寸的,潼州目前虽已掌控,但还是暗潮汹涌。
申怀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请陛下三思。”
龚少文道:“右相,申怀安虽有尚方宝剑。
但好歹行事之前也要和朝廷通个气,如此乱杀一通,天下会怎么看待大梁。
刚拿下潼州就血腥杀戮,让其它几个藩王怎么想?
陛下,臣建议速招申怀安回京受审,让封州知府葛志前往潼州任知府一职。”
上官仁远:“陛下,万万不可,现在潼州刚刚平定,况且还有几万叛军被宣武军暂押。
现在如果不严惩奸小给百姓申冤,那些叛军还是会挺而走险。
申怀安目前是最熟悉潼州的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了,不能临阵换将。
臣以来先下旨让申怀暂缓审判,将所查证据交于朝廷再作处理,以稳定目前局面。”
龚少文:“右相,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护着申怀安。
他有功不假,可是杀戮已造成,天下皆知。
陛下削藩也不只是潼州,还有其它几个藩王也都在观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