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少文:“启禀陛下,申怀安目前虽然进了潼州,暂无消息传来。
是不是下旨督促他一下,尽快办差。
这样也可让他知道朝廷对于削藩的关注?”
龚少文刚说完,上官仁远立即道:
“陛下,万万不可,申怀安随心所欲。
往往不按常规行事,臣想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目的。
如果朝廷这个时候下旨催他,会打乱他原有的计划。
还请降陛下再等几日,等有了新的消息再议不迟。”
上官仁远刚说完,突然大殿外面传来一个声音:
“清源急报,潼州世子夏景恒起兵谋反。
大军已攻入平阳一线,宣武军不敌后撤三十里。”
这一消息顿时在勤政殿炸开了锅,皇上看了看折子,将折子传给百官。
上官仁远接过折子很是惊讶,他不是担心潼州谋反,他是担心申怀安的安全。
龚少文看了看折子道:“陛下,如果潼州谋反已成事实,申怀安在潼州生死不明。
再说宣武军只有两万余人,目前已后退三十里。
情况危急是否派羽林卫前往清源增援,以彰显朝廷的决心。”
上官仁远却立即出班奏道:“陛下,大皇子有勇有谋。
而宣武军也是一支劲旅,其战力非凡,特别擅长野战。
臣猜想这是申怀安与大皇子的诱敌之计,再说现在派羽林卫前往,最快也得五天。
不如传信给清源,让清源府守住清源。
清源是潼州到京城的必经之地,只要守住了清源。
潼州军再怎么折腾,也闹不了太大动静。
再说申怀安还在潼州呢,臣相信申怀安,他不会这么轻松的就被控制。
就算申怀安遇到凶险,按他的性子,他也会将潼州给搅个天翻地覆。”
龚少文:“右相,你是不是太高看申怀安了。
辰王在潼州经营多年,就凭申怀安和区区二百名御林军,根本就不够潼州看的。
现在潼州谋反已成事实,还等什么?
让朝廷大军直接过去拿下潼州才是要事,以免再生事端。”
上官仁远:“可是羽林卫长途跋涉,耗费粮草不说,这么远也是杯水车薪。
退一万步说就算大皇子的宣武军不敌,他们也会退守清源。
羽林卫过去也帮不上什么,反而会扰乱他们的计划。
再说我们刚得到的消息是七天前的,谁知道如今是什么情况。
此时如果冒然派兵,不仅不会帮到他们,反而会更加刺激潼州军,不如我们就坐等消息。
现在这个情况应该每天都会有消息传来,臣也相信申怀安吉人自有天相,会妥善处置潼州事宜。”
看着下面左、右二相的争论,皇帝心中很是平静。
朕早已得到消息,潼州安然无恙,现在这样的事情,可以真加直观了解臣子的想法。
其实皇上早就有了自己的对策,他假装思索片刻道:
“现在潼州情况不明,而且申怀安也没有传回奏报。
这样吧,左相你安排羽林卫速带兵前往清源一线,清源不容丢失。
另外右相,你安排飞鱼卫速打探进一步消息。
这样一没有扰乱申怀安的计划,二是朝廷也提前作出应对,以备不时之需。”
百官高奏:“陛下圣明。”
退朝之后,上官仁远速到长公主府。
将潼州谋反的消息知会给了长公主,长公主也很是纳闷。
这个申怀安既然进了潼州,为何事态不仅没有得到抑制,反而直接升级到起刀兵的地步了。
当初申怀安夸下海口说要兵不血刃拿下潼州,看来他的话也不可全信啊。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申怀安如今是死是活,她一时也给不了决断。
上官仁远:“长公主,飞鱼卫消息没那么灵通。
还是请长公主飞鸽传书给叶恨北或是其它金刚,我们再做打算。
再说秦宛儿和慕晴也到了清源,我立即让清源府杨仲贤也打探一下申怀安的消息。”
长公主:“那个原朝廷大学士沈清乾不是你在清源的暗桩吗?他一直没消息传来?”
上官仁远:“自从申怀安进了清源之后,沈清乾就断了消息,也不知现在如何了。”
长公主:“就依你之言,本宫这就飞鸽传书给宛儿。
让她想办法摸进潼州,看能不能见到申怀安。”
潼州谋反的消息当天就炸翻了京城,不管是朝廷百官司还是京城百姓都在议论此事。
连宫里的太后都得到消息。
太后虽然幽闭在深宫,她也暗自祈祷。
晨儿和景恒,还有侄子莫世瑾,这一次你们一定要成功啊。
谋划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今日。
只要你们攻进了京城,本宫依然可以掌控大梁。
到那时所有的敌人我会让他们永远不得翻身。
……
再说申怀安这边,经过几天的查访和取证,他一边向朝廷上书。
并让朝廷指派新任州府上任,一边开始清查残余份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