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烽火神忆破敌 > 第13章 烟馆的罂粟秤(“醉仙楼”烟馆)

精彩回顾:上一章,源诚当铺的事件告一段落,新的线索又将陈宇等人引向了“醉仙楼”烟馆。

张家口又是天气晴朗的一天,阳光努力穿透厚重的云层,却依旧没能驱散张家口街头那股压抑的气息。

陈宇带着队员们,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群众举报的“醉仙楼”烟馆走去。

接到举报说这里逼良为娼,陈宇的心中满是愤怒,脚步愈发急促。

陈宇已攥着群众的举报信站在醉仙楼烟馆前。

信纸上的字迹被泪水泡得发皱:“烟馆逼良为娼,还放高利贷,我闺女被他们锁在后院……”墨迹晕开的地方,像朵腐烂的花。

赵刚的军靴在烟馆门板上踹出个洞,木屑溅在“醉仙楼”的牌匾上,红漆剥落露出里面的朽木。

“里面的人听着,”他的吼声震得窗纸发抖,“开门接受检查!抗拒者按汉奸论处!”门内传来烟杆敲桌的声音,三长两短,和所有暗号都一样。

陈宇踹开大门的瞬间,鸦片味混着汗臭涌出来。

账房先生正用铜秤称烟土,秤砣上“蒙疆禁烟局”的刻字被烟油糊得发黑,却仍能看出樱花纹的轮廓。

他的指尖刚搭上秤杆,铁锈的凉意突然钻进心里——

1942年的烟馆,日军军官的皮靴踩在烟贩的手背上。

“每两烟土换一发子弹,”军官狞笑着用这杆秤称鸦片,秤杆压得弯弯的,“让中国人自己打自己,多好。”

他往烟土里掺了把罂粟籽,“这些种下,明年又是一笔好生意。”

“把秤放下!”陈宇的枪顶在账房先生的太阳穴上,枪套摩擦帆布的声响惊得对方尿了裤子。

烟馆老板想从后窗翻逃,被刘勇的马刀架在脖子上,绸衫的领口被割开,露出里面绣着的“梅花”标记,和寒梅组织的徽章相同。

“说!这秤昨天称了多少烟土?”赵刚的军靴踩在老板的手指上,骨节“咯吱”作响。

老板哆嗦着说:“五……五十两……说是给‘戴先生的人’……”他往墙角的木箱瞥,“货……货还在里面,今晚交货……”

林悦撞开大门时,情报册的纸页被风吹得哗哗响。

“陈宇!”她的军靴在地板上滑出半尺,“情报科刚截获电报,国民党特务要用这批烟土换武器,就在城西的破庙!”她往秤杆上指,“你看这刻度,根本不是市斤,是军火的数量单位!”

(午时·烟馆后院)柴房的锁被撬开时,铁链“哗啦”落地。

烟民老王的妻子抱着孩子缩在草堆里,孩子的小脸蜡黄,早已没了呼吸。

“他吸光了家产就去偷,”女人的指甲抠着草堆,血珠渗进泥土,“被烟馆的人打断腿,躺在家里等死……孩子三天没吃东西,就这么……”

她突然扑向账房先生,指甲挠在对方脸上:“是你!是你放高利贷逼他的!”

陈宇的拳头攥得发白,指节捏出响声。

赵刚往墙上踹了一脚,青砖裂开的纹路像张哭脸:“查!把所有烟民登记造册,送戒毒所!烟馆查封,鸦片全部没收!”

老张蹲在柴房门口登记,钢笔在户籍册上划得很重。“王二柱,烟龄五年,”

他的声音发哑,“妻子李秀莲,儿子王小宝,年龄三岁……”在“备注”栏里,他写下“子亡,父病危”,笔尖戳穿了纸页,像个无法愈合的伤口。

(未时·破庙交易点)刘勇的队伍埋伏在破庙的横梁上,马刀的寒光映在蛛网里。

三个穿黑褂子的特务背着步枪走进来,为首的正是李三,指甲缝里的铜绿蹭在烟杆上。

“货带来了?”他往黄老三手里的木箱瞥,黄老三的腿还在打颤,绸衫的下摆沾着泥。

刘勇的枪响时,李三的烟杆掉在地上,罂粟秤的秤砣滚出来,砸在特务的步枪上。

“抓活的!”小李的军靴踹在李三的后腰,对方踉跄着扑向供桌,露出腰间的手榴弹——拉环上系着的红绸,和大戏院吴特莲的水袖同款。

激战中,一个特务想拉响手榴弹,被施尔昌的铜戒指套住手腕,戒指内侧的樱花纹硌得对方惨叫。

“说!戴先生的人是谁?”施尔昌的枪托砸在他的膝盖上,和在当铺时一样狠,“寒梅还有谁没被抓?”

特务的血混着烟土往石缝里渗,他哆嗦着说:“是……是白敬之……他说……说要在平绥路搞大事……”话没说完就被李三用烟杆戳穿了喉咙,烟杆上的罂粟籽撒了一地,像些黑色的泪。

(申时·焚烧鸦片广场)数百群众围在广场上,火把映红了半边天。

陈宇往火里扔鸦片时,烟土燃烧的臭味呛得人咳嗽。

“烧得好!”老王拄着拐杖站在人群前,断腿的裤管空荡荡的,“这些东西害了多少人家!”他的妻子抱着空襁褓,泪水落在火里,“滋滋”作响。

钱建国的手拍在陈宇肩上,军大衣的纽扣硌在对方的枪茧上。

“边区要设禁烟督察局,”他往群众的方向扬了扬下巴,“你兼任委员,这事抓到底。”陈宇往赵刚指了指:“他比我合适,心细,下手狠。”

赵刚的脸涨得通红,军靴在地上蹭出痕迹:“保证完成任务!”

他突然夺过陈宇手里的火把,往剩下的鸦片堆扔去,火焰腾起的瞬间,群众的欢呼震得地面发颤:“八路军万岁!”声浪里,施尔昌的铜戒指闪了闪,像滴未落的泪。

1945年10月下旬的北平,老周的杂货铺刚开门,国民党下级军官就来打酱油。

“周老板,”军官往平绥路的方向瞥,“最近部队往那边调得勤,”他的酱油瓶在柜台上磕出响,“还配了新电台,说是能直接联系南京。”

老周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指尖在“酱油两斤”的账目下多画了道线——这是情报科的暗号,意思是“有重要信息”。“天冷了,”

他往军官手里塞了个烤红薯,“部队移防,得多备点御寒的。”

红薯的热气模糊了对方的眼镜片,没看见他在账本背面画记录。

深夜的地窖里,老周用细针在《大公报》字缝扎孔,每个孔对应一个字:“平绥路增兵,配新式通讯设备”。

地下交通员接过报纸时,他往对方怀里塞了包碱水粽,绳结是万字结:“带给陈宇,就说源诚当铺的账算清了。”

交通员离开时,杂货铺的油灯忽明忽暗,照亮货架上的“大前门”香烟——和戏院“熟客”抽的同款,烟盒里藏着的铁丝,弯成了平绥路的路线图。

老周往窗外望,月亮被云遮住,像块蒙着布的秤砣,压得人喘不过气。

(戌时·公安局审讯室)李三的烟杆被扔在地上,陈宇用军靴碾着上面的罂粟籽:“白敬之在平绥路想干什么?”

李三的嘴角淌着血,突然笑了:“等你们知道时,平绥路早就姓蒋了。”他往墙上撞去,头破血流时还在吼,“寒梅无处不在!”

施尔昌突然踹开审讯室的门,铜戒指在灯光下闪着冷光:“我知道他说的是啥!”

他往陈宇手里塞了张纸,“这是我弟弟的日记,上面记着日军在平绥路埋了军火库,钥匙……”他的声音顿了顿,“在‘户口册上的假名’手里。”

陈宇往窗外望,焚烧鸦片的青烟还没散尽,在暮色里缠成线,像根拴着秘密的绳。

他的手按在枪套上,明天该去桥东分局了——那里的户口册,说不定藏着比烟土更毒的东西。

【互动投票环节】

“户口册上的假名”指的是谁?

A. 潜伏的军统特务

b. 未被发现的寒梅成员

c. 伪装成百姓的日军残余

【彩蛋】

陈宇在李三的烟杆里发现张纸条,上面用密写药水写着“桥东分局有内鬼”,字迹和源诚当铺黄老三的账本笔迹完全相同。

下章精彩预告:户口册上的假名(1945 年 10 月 15 日,桥东分局)。在桥东分局的户口册上会发现什么惊人的秘密?速追更订阅,看陈宇等人如何凭借这个线索,揭开敌特更深层次的阴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