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烽火神忆破敌 > 第40章 路尽头的红旗(1946年8月25日,阜平-冀西山路)

精彩回顾:上章撤离队伍从阜平出发,赵刚用旧护膝护着小王的伤腿,刘勇探明曲阳小路无岗哨。

可刚蹚过小河,身后就传来小路枪声——国民党散兵果然在河边设了埋伏,档案车还陷进了泥坑里,车轮“吱呀”转着却越陷越深。

(卯时·曲阳小河边伏击)“砰!”一颗流弹擦着刘勇的耳边飞过,打在旁边的树干上,木屑“簌簌”掉在他肩上。

他抱着机枪往石头后躲,腿突然一麻——流弹打穿了他的裤腿,血瞬间渗出来,染红了裤脚的草屑。“刘队长!你受伤了!”小王想冲过来,却被赵刚拽住。

赵刚跳下车,手掌按在档案车的车板上,泥渍瞬间裹住他的手。“推!”他吼着,掌心磨得发红,血珠混着泥粘在车板上,“档案不能丢!这是肃特的命根子。”

王建军和几个战士扑上来,肩抵着车板,喊着号子:“一、二、推!”档案车“哐当”晃了晃,终于从泥里拔出来。

刘勇咬着牙,把机枪架在石头上,手指扣住扳机:“你们先带档案走!”他的声音发哑,腿上的血顺着裤管滴在地上,“我跟警卫排顶着,保证让你们跑出十里地。”

身后的战士们举着步枪,子弹“嗖嗖”射向追兵,有个新兵的胳膊中了弹,却笑着说:“队长,我还能打三枪!”

(辰时·炸崖阻敌)陈宇回头望了眼,见刘勇他们被追兵缠得紧,突然从挎包摸出之前缴获的“樱花弹”残余炸药——是截获“海鲨特使”时留下的,还剩三箱。

“林悦,你带档案队先走!”他把炸药箱往施尔昌手里塞,“咱们去炸崖,把追兵的路堵了!”

林悦攥着他的胳膊,指尖发白:“你小心点!”她把密电码本往怀里抱了抱,“我在前面山口等你,要是看见红旗,就说明接应部队到了。”

陈宇点头,摸出老太太给的槐花布包塞给她:“拿着,到了冀西泡水喝。”说完就跟着施尔昌往崖边跑。

崖壁离追兵必经之路只有两丈远,施尔昌举着油灯,昏黄的光线下,他看见崖壁上有道裂缝——是日军当年炸山留下的。

“往裂缝里塞炸药!”他喊着,和陈宇一起把炸药箱推进去,导火索“滋滋”冒着火星。

两人刚跑出五丈远,“轰”的一声巨响,崖壁塌了,碎石“哗啦啦”堵住了山路,追兵的喊叫声瞬间被埋在碎石下。

(巳时·老周北平查骡马)老周趴在杂货铺的柜台上,手里攥着刚收到的密电——军统让他查第三军的骡马数量。

他心里犯嘀咕:“陈宇他们正往冀西撤,第三军突然查骡马,肯定没好事。”揣着账本往第三军军部走,路过马厩时,故意放慢脚步。

马厩里的骡马比往常少了一半,马夫正蹲在地上刷马,手里的刷子“啪嗒”掉在地上。

老周凑过去,递了根烟:“张哥,今天马咋少了?”马夫接过烟,压低声音:“昨晚就运走了,说是去‘东边’拉货。”

老周心里一沉——东边是定县,那是冀西到北平的交通枢纽,第三军肯定是想在定县设伏,堵陈宇他们的路。

回到杂货铺,老周赶紧发报:“第三军骡马运定县,定县是冀西-北平枢纽,恐设卡拦撤离队伍。”

发完报,他摸出施尔昌留下的铜戒指,指尖摩挲着船锚纹路:“陈宇,你们可千万别走定县啊。”

窗外传来军统的脚步声,他赶紧把电报藏进账本夹层,账本“哗啦”合住,挡住了桌上的电台。

(午时·队伍遇山口红旗)“前面有红旗!”小李突然喊着,手指向远处的山口。

林悦抬头,见山头上飘着面鲜红的红旗,风卷着旗角“哗啦”响,旗下面站着一群穿军装的人——是她爹的接应部队。

她跑过去,抱着密电码本扑进父亲怀里:“爹!我们来了!”

林父拍着她的背,笑着说:“早看见你们了,刚收到老周的电报,知道你们炸了崖,没受伤吧?”

林悦摇头,往身后望——陈宇和施尔昌正往这边走,施尔昌的衣服上还沾着碎石灰,陈宇的裤腿被划破了,却笑着挥手。

刘勇被战士们扶着走过来,腿上的绷带又渗了血,却咧着嘴笑:“陈副局长,咱们把追兵堵了!档案一袋没少!”

赵刚跟在后面,手掌上的伤还没包扎,却举着马拐枪喊:“到了冀西,咱们先吃顿热饭,再跟第三军算账!”

(未时·冀西根据地)队伍刚进冀西王家峪,老乡们就围了上来。

李大娘端着小米粥,碗沿“哐当”撞在车板上:“同志们,快喝碗粥,暖暖身子!”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刚编的草兔子,往小王手里塞:“哥哥,这个给你,你的腿受伤了,要快点好哦。”

小王攥着草兔子,红了眼,把赵刚给的旧护膝往下扯了扯:“谢谢小妹妹,我很快就好,好了就能继续抓特务。”

赵刚站在旁边,笑着拍他的肩膀:“看看,还是老乡心疼你,以后别再逞能跳墙了。”

林悦的娘端着烙饼走过来,饼香飘满了院子:“陈同志,悦悦说你爱吃葱花烙饼,我做了两层葱花的。”

陈宇接过烙饼,咬了一口,葱花的香味在嘴里散开——比他想象的还香。

施尔昌凑过来,也拿起一块:“嫂子,您这手艺真好,比北平的点心还好吃。”

(申时·清点人数)陈宇站在院子里,开始清点人数。“王建军!”“到!”“刘勇!”“到!”“小王!”“到!”

战士们虽带着伤,却都笑着喊“到”,声音洪亮。

档案队打开车,档案袋整齐地堆着,没有一袋丢失,密电码本和密码机也完好无损。

施尔昌站在崖边,望着阜平的方向,风卷着他的衣角。

陈宇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等打跑反动派,咱们就回阜平,到时候给你记大功。”

施尔昌回头,笑着说:“我不想要大功,就想继续当公安,跟你们一起抓特务。”

林悦端来两杯水,水里泡着干槐花,清香飘在空气里。

“尝尝,”她递一杯给陈宇,“老太太说泡水喝败火,咱们在阜平受的苦,到了冀西就都忘了吧。”

陈宇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槐花的甜味混着暖意,从喉咙一直暖到心里。

(酉时·夕阳下的红旗)夕阳把天空染成金红色,山头上的红旗飘得猎猎响。

陈宇望着红旗,想起从阜平撤离的那天,百姓站在路边递干粮,老太太塞给他槐花布包,刘勇扛着机枪挡追兵。

赵刚推着档案车手心磨出血——所有的辛苦,在看见红旗的那一刻,都值了。

老周的电报又传过来:“第三军定县设伏,见咱们没走定县,已经撤了。”

陈宇把电报递给林悦,笑着说:“老周立了大功,等他回来,咱们请他吃嫂子做的烙饼。”

林悦点头,往远处望,夕阳下,冀西的山像画一样,安静又温暖。

“以后咱们就在冀西建情报网,”陈宇说,声音里带着希望,“把特务都抓干净,让老乡们能安安稳稳过日子。”

施尔昌和赵刚站在旁边,都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有很多仗要打,但只要大家在一起,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互动投票】

第三军接下来会用什么招对付冀西根据地?

A. 派特务混进老乡里,散布谣言打击八路军的民心

b. 联合北平军统,用粮草车运炸药炸根据地

c. 假装撤兵,实则在定县设埋伏等咱们上钩

【历史档案】

本章介绍的“晋察冀边区马拐枪”,是1945年边区兵工厂在日式步枪基础上改良的武器,枪身短(仅80厘米),便于山地携带,射程150米,适合近距离作战。

1946年阜平撤离至冀西的路上,赵刚用这把枪先后击落3个国民党侦察兵,在炸崖阻敌后,还靠它缴获了敌军的两箱子弹,成为撤离路上的“功臣武器”。

后来这种马拐枪在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中广泛使用,深受一线干警喜爱。

下章精彩预告:山神庙的血书(1946.8.25,皋平平山村)。

在皋平平山村的山神庙里,会发现什么神秘的血书?

这又将引发怎样的故事?速追更加订阅,看公安干警们如何解开新的谜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