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之巅,万古寂静仿佛重新降临。瑶姬立于瑶池畔,身形与山岚云雾几乎融为一体。自明悟“永恒此刻”,她便彻底沉潜于当下,以造化珠为心,以昆仑镜为眼,细致编织守护着所能触及的时空经纬。那场因窥探平行世界而引发的时空涟漪已渐次平复,冰冷的意志虽仍如暗流涌动,却似乎也暂时收敛了锋芒,转入更深沉的蛰伏与计算。
然而,一种更加宏大、更加根本的“呼唤”,却开始在她心神深处响起。那并非声音,而是一种源自存在本身的牵引,仿佛整个天地,不,是整个“存在”的根基,正透过父亲化身的那部分法则灵息,向她发出无声的召唤。这呼唤指向的,不再是某个具体的时间或空间,而是超越了时空概念的、万物诞生的最初源头。
西王母悄然现身,她的目光似乎能洞穿瑶姬的灵魂,看到她内心深处那与日俱增的、对“本源”的渴望。“时机将至。”西王母的声音空灵而缥缈,“汝已初步历时空之变,明当下之重。然欲应对那企图定义一切的‘终极概念’,尚需直面万物的开端与终结,洞悉存在的终极真相。此去,非为获取力量,而为明心见性,知汝所守护者,究竟为何。”
瑶姬了然。这是通往最终领悟的必经之路。她颔首应诺,盘膝坐下,将全部心神沉入灵台方寸,与那已化身天地的父亲灵息进行最深层次的共鸣。造化珠在她眉心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温润光华,不再是向外散发生机,而是向内收敛,如同一个漩涡,牵引着她的意识向下沉沦,向着那超越了一切表象的深渊坠落。
没有光,没有暗,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甚至连“无”的概念也不存在。她的意识仿佛穿过了一层又一层的世界薄膜,剥离了所有属性、所有形态、所有认知的束缚,最终抵达了一片无法用任何语言形容的“境地”。
这里,是“有”与“无”的边界,是“存在”本身涌出的泉眼。她“看”到的,并非物质或能量,而是一片浩瀚无垠、平静如镜的“可能性之海”。无数细微到极致的、蕴含着不同法则、不同形态、不同命运的“存在之芽”,如同星尘般在这片“海”中沉浮、生灭。它们彼此交织、碰撞、融合、分离,每一瞬都有无穷的宇宙生发,又有无穷的世界幻灭。
这便是“本源之海”,万物诞生的最初源头,一切“变量”的终极数据库。
在这里,她感受到了那驱动盘古开天辟地的、最原初的“动”力,那并非意志,而是一种超越意志的、自然而然的存在趋向——从纯粹的“一”中,分化出“多”的无限可能。她也感受到了那冰冷意志试图追求的“绝对秩序”,其本质竟是试图逆转这一过程,将奔腾的“可能性之海”强行冻结,使其回归到死寂的、唯一的“一”。
对立,在此地呈现出最根本的形态。
她的意识在这片海中徜徉,仿佛度过了永恒,又仿佛只是一瞬。她看到了自己所在世界的“存在之芽”是如何在无数可能性中脱颖而出,吸纳了特定的法则组合,最终演化成如今的模样。她也看到了无数其他世界的生灭,有的绚烂短暂如烟火,有的沉闷持久如顽石。
她试图去寻找那个曾给予她希望的、充满韧性的平行世界,却发现它在这片海中只是亿万光点中较为明亮的一颗,其独特的“韧性”法则,在此地也清晰可辨。
然而,当她将感知投向那冰冷意志的源头时,看到的却并非一个具体的“存在之芽”,而是一片巨大的、不断吞噬周围光点的“虚无暗域”。它并非本源之海的产物,更像是一个外来的、贪婪的“寄生体”,它不创造可能,只吞噬可能,并将其转化为僵死的“数据”。它试图用自己的“数据库”,覆盖整个本源之海,使其变成一张巨大的、冰冷的“图纸”。
就在她沉浸于这终极的奥秘时,那本源之海的深处,忽然传来一阵异常的波动。并非来自那冰冷的暗域,而是源自海洋本身的核心。一道无法形容的、蕴含着所有矛盾与统一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无尽的可能性,落在了瑶姬的意识之上。
那“目光”中没有喜怒,没有评判,只有最纯粹的“观照”。在这“目光”的注视下,瑶姬感觉自己的一切都被洞悉,从诞生到此刻的所有选择、所有情感、所有守护的誓言,都如同清澈溪流中的石子,一览无余。
一段信息,并非以语言形式,而是以最直接的意念感应,流入她的心中:
“守护者……汝见海之浩瀚,亦见暗之侵蚀……然海之本态,非固非液,乃‘变’本身……暗欲固之,汝欲护之……护‘变’之道,非抗‘变’,乃循‘变’之律,导‘变’之势,使‘生’胜于‘灭’,使‘趣’多于‘乏’……”
这意念宏大而抽象,却让瑶姬瞬间明悟!本源之海的真谛,在于“变化”,在于“可能性”的永恒流动。那冰冷意志的错误,在于试图对抗这种根本的“变”,企图以绝对的“静”来取代“动”。而真正的守护,并非要消灭变化(那等同于毁灭本源),而是要理解变化的规律,引导变化的方向,让创造性的、充满生机的变化多于毁灭性的、走向僵死的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