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 > 第77章 张衍志:我不装了

连日来的高压,像一张不断收紧的网,将张衍志紧紧束缚。

他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力场之中,周遭的一切都在逼迫他释放出潜藏的所有能量。

藏拙?

在这种全方位的关照下,已成奢望。

他就像一块被投入洪炉的矿石,除了奋力燃烧,尽力提炼,别无他法。

这日的经义课,气氛格外凝重。

陈先生端坐讲台,面色肃然,目光如电,扫过台下众学子,最终定格在张衍志身上。

今日讲解的是《春秋》微言大义,涉及“尊王攘夷”、“华夷之辨”等核心议题。

陈先生引经据典,剖析入微,讲到关键处,突然停下,抛出一个极为刁钻的问题:

“《春秋》僖公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 左氏传曰:‘讨不敬也。’ 然宋何以‘不敬’?公羊、谷梁二传皆未明言。”

“后世注疏,或言宋襄公图霸招忌,或言其与楚暗通款曲。”

“然则,此‘不敬’之源,究竟何在?其于当时天下大势,又有何昭示?”

“张衍志,你来说说看。”

这个问题一出,满堂寂静。

这已远超童生水平,甚至许多秀才也未必能理清其中关节。

因为它不仅要求对《春秋》三传及后世注疏烂熟于心,更需要对春秋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政治伦理有深刻理解。

同窗们皆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投向张衍志,心中暗忖。

陈先生这已不是提问,简直是考校翰林了!

张兄怕是要难堪。

王圆更是捏了把汗,担忧地看着张衍志。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被点到名的张衍志并未露出丝毫慌乱。

他缓缓起身,目光沉静,先前刻意收敛的气场在无形中展开。

连日来的被迫榨取,已让他无法再维持那份中规中矩的表象。

他略一沉吟,清朗的声音便在斋舍内响起:

“回先生。”

“学生以为,探究宋之‘不敬’,需跳出具体事件,观其时所处之‘势’。”

开口第一句,便让陈先生眉头微挑。

这角度,不落俗套。

张衍志继续道:

“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号令诸侯,其所构建的,乃是一套以周礼为表、以齐国力为里的国际秩序。”

“宋襄公欲继其业,然其国力不足,威望未孚,却急于会盟征伐,此乃‘德不配位’,本身便是对齐桓所遗秩序的一种挑战,亦可视为一种‘不敬’。”

“左氏所言‘讨不敬’,表面在宋,实则意在震慑诸侯,重申齐国霸权,维护此一秩序。”

他顿了顿,见陈先生目光专注,并未打断,便知思路无误,继续深入,说道:

“至于与楚暗通款曲之说,学生以为,此乃后世儒者以‘华夷之辨’严格划分之下的臆测。”

“春秋之世,华夷杂处,博弈频繁,宋处中原与荆楚之间,其外交策略必然复杂。”

“齐侯伐宋,恐非单纯因宋‘亲楚’,更深层原因,在于阻止宋国成为连接楚势力北上的桥梁,维护中原诸侯体系之纯粹性与齐国在该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故此‘不敬’,实则是宋国在试图重新定位自身于新旧秩序交替之动荡时局中,所必然引发的霸权反弹。”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

不仅综合了三传注疏,更引入了一种近乎现代国际关系学的宏观视角,将单一事件置于广阔的历史时空与权力结构中去分析。

那种俯瞰历史的宏大格局,对权力本质的冷静洞察,让在座所有埋头章句的学子都感到一阵莫名的震撼与……陌生。

这……这是张衍志?

那个月考只得十五名,近来还被先生们频频刁难的张衍志?

斋舍内落针可闻,只有他清朗的声音在回荡。

先前那些或同情或看热闹的目光,早已被惊愕与难以置信取代。

王圆张大了嘴,高肃眼中精光闪动,连一向沉默的赵健,也抬起了头,紧紧盯着他。

陈先生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执教多年,见过的才俊不知凡几,但,能将《春秋》读到如此境地,拥有这般开阔视野和深刻洞见的少年,实属罕见!

这已非简单的经义娴熟可以概括,这分明是具备了着书立说的潜力!

他先前只觉得此子藏拙,却万万没想到,其内里竟藏着如此锋芒与格局!

“故而。”

张衍志最后总结道:

“此‘不敬’,非仅礼仪之失,实乃权力博弈之必然。”

“齐侯之伐,是霸权对潜在挑战者的预防性打击,亦是旧秩序对不安分力量的规训。”

“《春秋》笔法,‘讨不敬’三字,微言大义,尽在其中。”

话音落下,斋舍内依旧一片寂静。

众人仿佛还沉浸在那番石破天惊的论述中,未能回神。

陈先生沉默了许久,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说道:“坐。”

只此一字,再无他言。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简单的“坐”字背后,蕴含着何等巨大的认可与震惊。

陈先生没有点评,没有赞许,也没有再追问,因为这答案本身,已无需任何赘言。

接下来的课,陈先生讲解时,目光偶尔掠过张衍志,复杂难明。

而张衍志一旦放开束缚,便不再收敛,随后的课堂问答,他虽未再主动发言,但,陈先生点到他人时,若同窗回答不尽人意,目光便会下意识地扫向张衍志,而张衍志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微不可查的颔首或摇头,便能让陈先生心领神会。

一种无形的默契在师生间建立。

张衍志,再也藏不住了。

……

课后。

陈先生并未直接回文翰斋,而是径直去了山长李修远的书房。

“山长!”

陈先生甚至忘了礼节,推门而入,脸上犹带着未散的激动与震撼,说道:

“那张衍志……那张衍志……”

李修远正在批阅文书,见他如此失态,放下笔,平静地问道:

“陈先生何事如此匆忙?那小子又惹祸了?”

“非也!非也!”

陈先生连连摆手,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将今日课堂上张衍志那番关于《春秋》“讨不敬”的论述,原原本本,详尽地复述了一遍。

他越说越是激动,末了抚掌叹道:

“山长!此子之才,远非我等此前所见!”

“其论析之深,视野之宏阔,格局之远大,简直……简直不像一个少年童生!”

“若非亲耳听闻,我绝不敢相信!其才恐不在当年书院第一的杨文远之下,不,或许犹有过之!”

“我等此前,竟是看走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