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北境战神 > 第108章 丝路:彩瓷绘古里

北境战神 第108章 丝路:彩瓷绘古里

作者:浮龙湖德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13:15:11

马拉巴尔海岸的季风裹着胡椒与姜黄的辛辣,漫过古里港的老码头遗址,钻进葡萄牙殖民者当年留下的石砌货仓。林晓星攥着卡里姆手绘的航线图,指尖划过“古里香料仓库”的标注,脚下的花岗岩地面被海浪冲刷出深浅不一的凹槽——当地考古队员说,这些是郑和船队的“绞盘印记”,六百年前这里曾停泊着数十艘满载瓷器与香料的宝船。“快看那面墙!”张斌指着货仓西侧的断壁,墙面上隐约可见青蓝色的瓷釉痕迹,与泉州青花的色泽如出一辙。

苏婉清用小铲子小心剔除墙面的浮砂,一尊残缺的瓷瓶肩部露了出来。光谱仪的屏幕瞬间亮起:德化白瓷胎、泉州青花釉、桑给巴尔肉豆蔻粉残留,更惊人的是,釉层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的印度彩绘,红赭石与靛蓝的颜料勾勒出孔雀纹,与青花藤蔓纹缠绕共生。“是‘彩绘香瓷瓶残片’!”她激动地惊呼,“这是泉州青花、桑给巴尔香料、印度彩绘三种工艺的融合,比桑给巴尔的残片更复杂!”

“你们是来寻找郑和的‘香瓷秘宝’吗?”一个穿印度传统纱丽裤的少年从货仓后门走来,胸前挂着黄铜雕刻的船形吊坠,吊坠上的纹样竟与瓷瓶的孔雀纹同源。“我叫拉吉!”少年晃了晃手中的青铜小锤,“我爷爷是古里港的守藏人,他说我们切蒂族的祖先,曾帮郑和船队在香瓷上绘制彩绘,让瓷器在海上运输时更醒目,也更受各国商人喜爱。”他领着众人来到货仓旁的老宅院,院子里摆着一排彩绘木架,上面晾着刚绘好的陶盘,孔雀纹与藤蔓纹交织,和残片的纹样完美呼应。

哈立德摸着宅院墙角的黄铜熔炉,炉壁上刻着波斯文与中文的“火熔记”:“这是当年熔化黄铜加固货仓的熔炉,你看炉底的琉璃碎粒,和撒马尔罕遗址的一模一样,肯定是郑和船队带来的穆拉诺琉璃。”马可立刻凑过来,用放大镜观察炉壁的釉痕:“琉璃混在黄铜熔浆里,能让铸件更坚韧,这是丝路工匠的‘跨料技艺’,之前在威尼斯的古籍里见过记载!”卢卡掏出琉璃工具:“我可以复刻这种‘琉璃黄铜丝’,用来修复残片的裂纹,比纯金丝更耐磨!”

“我爷爷有本《彩绘香瓷图谱》!”拉吉跑进里屋,抱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出来,书页是用棕榈叶鞣制的,上面用梵文和中文对照绘制着工艺步骤,首页画着郑和与古里港酋长共举彩绘香瓷瓶的场景,旁注“永乐八年,彩瓷成于古里”。拉吉指着其中一页:“这是‘三色入绘法’,要先涂青花釉,再用桑给巴尔香料粉混合印度天然矿物颜料绘纹,最后用黄铜丝勾勒轮廓,烧窑时还要在窑里放姜黄根,让色彩更鲜亮。”

临时修复工坊就设在宅院的彩绘架旁,拉吉教林晓星和陈墨调制彩绘颜料:“红赭石要加马拉巴尔海岸的海水研磨,靛蓝要混胡椒汁,这样颜料才会和青花釉贴合。”阿米尔则用撒马尔罕的松石粉调和颜料,让孔雀纹的尾羽带着淡淡的青绿色光晕;穆罕默德将卢卡制作的琉璃黄铜丝弯成孔雀尾羽的形状,嵌在残片的裂纹处;林晓星负责把控青花釉与彩绘的衔接,确保藤蔓纹自然缠绕在孔雀纹周围。“彩绘要在青花釉半干时画,”拉吉握着林晓星的手调整画笔角度,“就像古里港的潮水和季风,要相互配合才不会出错。”

修复到午后,难题出现了:彩绘颜料在烧制时容易与香瓷釉剥离,试烧的陶片边缘出现了明显的脱落。“图谱里说‘姜黄裹釉法’!”苏婉清突然指着图谱的批注,“要把姜黄根磨成粉,混在清漆里涂在彩绘表面,再罩一层薄釉,这样能形成保护层!”拉吉立刻跑去后院的姜黄田,挖来新鲜的姜黄根,和卡里姆一起研磨成粉,陈墨则负责调制清漆,将姜黄粉均匀混合其中。

伊万诺夫的摄像机全程捕捉着协作的瞬间:拉吉帮卡里姆擦去手上的姜黄粉,卡里姆教拉吉用香料粉调釉;穆罕默德和卢卡一起固定琉璃黄铜丝,阿米尔则在一旁用光谱仪监测颜料与釉的融合度;张斌和拉吉的爷爷坐在门槛上,听老人讲当年郑和船队与古里商人交换瓷器与香料的故事,老人说那时的码头“每天都能听到十几种语言,却能靠手势把生意做成”。

当夕阳把马拉巴尔海岸染成金红色时,彩绘香瓷瓶残片的最终烧制完成了。打开窑门的瞬间,姜黄与瓷香、香料的混合气息扑面而来——淡青色的青花釉上,孔雀纹栩栩如生,尾羽嵌着琉璃黄铜丝,松石粉让羽尖泛着青绿,彩绘与釉层完美贴合,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成功了!”孩子们欢呼着围过来,拉吉将残片放在宅院的石桌上,残片的影子与墙上的古里港全景壁画重叠,仿佛六百年前的宝船正从壁画中驶出。

当晚,老码头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印度的萨朗吉琴与斯瓦希里的扎伊尔鼓、中国的竹笛交织在一起。拉吉的爷爷用梵文唱起古老的航海歌谣,翻译说歌词讲的是“大海连诸国,瓷香通万邦”。林晓星将一枚青花船锚吊坠送给拉吉,拉吉则回赠了一个黄铜彩绘香盒,盒盖上刻着“彩瓷同心”的中印双语字样,孔雀纹与刺桐花纹缠绕共生。

张斌坐在篝火旁,掏出祖父的铜壳怀表,打开表盖——最新的合影里,林晓星、阿米尔、卡里姆、拉吉等多国少年举着修复的彩绘香瓷残片,背景是马拉巴尔海岸的落日。表盖内侧,青花、松石、金、琉璃、香料色的光晕旁,又多了一层印度彩绘的红赭色光晕,“丝路同心,薪火永传”的字迹在多层光晕中愈发清晰。

“张叔叔,爷爷说郑和船队还去过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拉吉跑过来,递上一张更古老的羊皮卷地图,上面用波斯文标注着“霍尔木兹香瓷窖藏”,“那里有当年最大的香瓷仓库,传说还藏着一尊完整的彩绘香瓷宝船!”

苏婉清走到张斌身边,递来新的研学计划:“联盟已经联系了伊朗的考古团队,霍尔木兹遗址确实发现了大规模的香瓷残片,还有波斯蓝釉的痕迹。”她望向篝火旁跳舞的孩子们,林晓星正教拉吉画刺桐花,卡里姆和阿米尔在给黄铜香盒镶琉璃边,“丝路的地图还在不断延伸,孩子们的传承故事也没有终点。”

张斌握紧怀表,看着篝火映照下的彩绘香瓷残片,姜黄与胡椒的香气混着瓷香在风中飘荡。他知道,这趟古里港之旅只是丝路传承的又一站,从泉州的刺桐花到古里港的孔雀纹,从少年们手中的画笔到胸前的信物,文明的薪火正沿着郑和当年的航线,在更广阔的世界里蔓延,照亮着跨越千年的共生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