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 > 第417章 桂香飘旧院,新墨续药章

第四百一十七章:桂香飘旧院,新墨续药章

秋分前后,药铺院里的桂花开了。细碎的金粟子缀满枝头,风一吹就簌簌往下落,青石板上铺了层黄澄澄的香毯。小芽儿踩着花瓣跑,裙摆上沾了满身桂香,像个会移动的香袋。

“慢点跑,别摔着。”小石头正在整理新采的药材,当归、黄芪、枸杞……分门别类地放进药柜,抽屉推拉时发出顺滑的轻响,“太爷爷说过,桂花香里配药,药效都带着点甜。”

小芽儿停住脚,凑到药柜边,鼻尖在药材上挨个儿嗅:“爹,这当归有点像爷爷的胡子,毛毛的。”

小石头笑了,拿起一味甘草递给他:“尝尝,这是甜的。太奶奶说,药里加甘草,能中和苦味,就像日子,苦里总得有点甜才好。”

阿芷坐在廊下的竹椅上,看着他们父子俩,手里摩挲着那本《民间草药集》。书页已经被翻得有些卷边,上面有她用红笔做的批注,都是苏禾当年口授的诀窍。“小石头,把那页守心草的图谱再描一遍,小芽儿该学认了。”

“哎。”小石头应着,铺开宣纸,研好墨,提笔在纸上画起来。他的笔法不如苏禾细腻,却带着股沉稳的劲儿,叶片的脉络、绒毛的疏密,都画得一丝不苟。小芽儿趴在桌边,用手指跟着笔锋走,嘴里念念有词:“一根茎,五片叶,背面有银毛……”

镇上的分铺送来了新订的药包,土布上印着个小小的“禾”字,是苏禾当年定下的记号。“苏掌柜,县医院又订了两百贴风湿膏,说天冷了,山里的老人用得多。”伙计放下药包,又递过一封信,“这是省里寄来的,说想把您写的《草药采制要诀》印成书。”

小石头接过信,指尖有些发颤。那本《要诀》是他跟着苏禾的批注,结合自己的经验写的,没想到能被看中。“娘,您看……”

阿芷没看信,只是望着院外的断星崖,那里的麦田已经收割完毕,麦秸垛像座座小塔,在夕阳里泛着金红。“印吧。”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你太爷爷一辈子都在跟草药打交道,他的法子能传得更远,是好事。”

傍晚,阿芷用新采的桂花蒸了米糕,甜香漫了满屋。小芽儿捧着米糕跑到桃树下,对着树影叽叽喳喳:“太爷爷,太奶奶,这米糕可甜了,你们尝尝呀。”

小石头站在廊下,看着儿子的背影,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苏禾也是这样,抱着年幼的他在桃树下说话,说草药的性子,说土地的脾气,说日子要像桂树一样,扎根深,开花实。

夜里,桂香浸着月光,在院里弥漫。小石头在灯下给《要诀》写序,笔尖落在纸上,忽然想起苏禾的话:“药书不是死的,是活的,要跟着草木长,跟着人心变。”他蘸了蘸墨,在序里添了句:“此集所载,皆前人汗水所凝,后人当守其本,顺其变,方不负草木,不负苍生。”

阿芷端着杯桂花茶走进来,放在桌边:“别熬太晚,明早还要去山里采野菊。”她看着纸上的字,忽然说,“你太爷爷要是看见,准会说‘这小子,比我会写’。”

小石头笑了,眼眶却有点热。他知道,自己写下的不只是药草的法子,更是一代代人的念想——哑婆婆的坚守,苏禾的仁心,小禾的踏实,都在这字里行间,跟着桂香,跟着药香,慢慢流淌,流向更远的地方。

窗外的桂树在月光里轻轻摇晃,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把碎金。小芽儿的梦里,大概也飘着桂香,她正跟着太爷爷学认药草,太爷爷的声音,像桂树的根,深深扎在土里,也扎在她心里。

桂香飘满旧院,新墨续写药章。这药铺的故事,还长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