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 > 第413章 秋霜染药色,檐下话传承

第四百一十三章:秋霜染药色,檐下话传承

寒露过后,药圃里的草药渐渐换了妆容。紫苏的紫更深了,像浸了墨;薄荷的叶边镶了圈黄,像镀了金;唯有那丛守心草,墨绿里透着点银白,在秋阳下泛着沉静的光。小石头蹲在圃边,教小芽儿辨认草药,指尖划过守心草的叶片,动作轻得像怕惊醒了什么。

“这是守心草,太爷爷说它最认人。”小石头的声音低沉,带着岁月磨过的稳重,“你对它上心,它的绒毛就会更密,药效也更足。”

小芽儿趴在地上,鼻尖快碰到草叶了,眼睛瞪得圆圆的:“爹,它真的会认人吗?那太爷爷还在的时候,它是不是长得更精神?”

“是。”小石头笑了,摸了摸儿子的头,“太爷爷总说,草木有灵,你待它诚,它就回馈你实。就像这土地,你春天下种,秋天就有收获,从来不会骗人。”

阿芷坐在廊下的竹椅上,看着祖孙俩的身影,手里摩挲着块旧铜片,上面刻着“守岁”的记号,是当年哑婆婆留下的那块。铜片被磨得发亮,纹路里藏着岁月的温度,像块会说话的老物件。

“奶奶,该晒秋茶了。”小石头直起身,朝廊下喊,“今年的野菊收得足,够您泡一冬的。”

“知道了。”阿芷把铜片放进衣襟,慢悠悠地起身,“让小芽儿去把竹匾搬出来,晒茶的活,该让他学学了。”

小芽儿蹦蹦跳跳地去仓房搬竹匾,木框撞在门框上,发出“咚咚”的响,像敲起了轻快的鼓点。阿芷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小禾小时候,也是这样,搬不动竹匾就拖着走,木框在青石板上磨出深深的痕,如今那痕迹还在,人却已长大成人,守着药铺,守着这片土地。

晒茶的日子总选在秋阳最暖的午后。竹匾在院里排开,野菊、金银花、薄荷……五颜六色的干花在光里舒展,把空气染得又香又醇。小芽儿学着阿芷的样子,用竹耙轻轻翻动花瓣,动作笨拙,却格外认真。

“慢点翻,别把花瓣弄碎了。”阿芷的声音有些哑,却带着说不出的温柔,“你太奶奶以前晒茶,总说要顺着花的性子来,急不得。”

“太奶奶也会晒茶吗?”小芽儿仰起脸,阳光落在他脸上,像撒了层金粉。

“会。”阿芷望着远处的断星崖,那里的麦田已经割完了,麦茬在地里立着,像排整齐的诗行,“她还会酿桃花酒,埋在桃树下,等来年春天挖出来,香得能醉了人。”

小石头从镇上回来,带回个好消息——县里要编一本《民间草药集》,想把药铺的方子收进去,还说要给阿芷做个专访,讲讲药铺的故事。“娘,您看这事……”他有些犹豫,知道老人家不爱张扬。

“给他们吧。”阿芷放下手里的竹耙,目光落在药圃里的守心草上,“好方子不是用来藏的,能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受益,才不算辜负了这些草木,辜负了你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心血。”

傍晚收茶时,夕阳把竹匾里的干花染成了橘红色。小芽儿捧着一小包野菊,说是要送给学堂的先生,“先生总咳嗽,太奶奶说野菊茶能治咳嗽。”

阿芷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忽然想起苏禾。当年那个从远方来的年轻人,带着一身风尘,却把心扎在了这片土地上,种药、救人、传方,把异乡过成了故乡。如今,他的故事正顺着这些草药、这些方子、这些寻常的日子,慢慢流淌,流向更远的地方。

夜里,小芽儿睡着了,怀里还抱着那包野菊。阿芷坐在灯下,看着小石头整理苏禾留下的药经,书页上的批注密密麻麻,有苏禾的,有小禾的,如今又要添上小石头的了。

“奶奶,您看这页。”小石头指着其中一行,“太爷爷写着‘药香飘千里,不如身边人’,以前总觉得这话太浅,现在才明白,这才是最实在的道理。”

阿芷的眼圈有点红,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窗外的月光透过桃树叶,在地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像谁撒了把碎银。檐下的燕子窝空了,明年春天,新的燕子还会来,像约定好的老朋友,带着新的生机,住进这满是药香的院子里。

秋霜染透了药色,也染透了岁月。阿芷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药圃里的草,檐下的燕,身边的人,还有这代代相传的温暖与踏实,会像这秋阳下的药香,在时光里慢慢沉淀,酿成最醇厚的传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