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
贾乌道脸色一沉,冷哼一声。
他眼神示意之下。
他那一派系的官员纷纷出列,表示反对。
“太子殿下此言差矣!无论魏刚等人有何过错,自有国法处置!岂容一介修士私自滥杀朝廷命官?”
“此风断不可长!若不严惩,日后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对朝廷命官生杀予夺?”
“林将军所言招安,更是荒谬!此等凶徒,若纳入朝堂,岂非养虎为患?”
……
双方各执一词,在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唾沫横飞。
一时间。
整个金銮殿都如同菜市场一般嘈杂。
黄厚照被吵得头痛欲裂,咳嗽声也越发剧烈。
就在此时。
一道清冷沉静的女声,突兀地响起,压过了所有人的争吵。
“陛下,臣有本要奏。”
喧闹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投向了声音的来源。
只见一位身着兵部尚书官袍的女子,缓步从队列中走出。
她身姿不算高挑,却异常挺拔。
宛如一杆饱经风霜的标枪。
眉宇间带着一股英气,眼神平静而锐利。
正是兵部尚书,梁英红!
梁家,满门忠烈。
数十年前,大乾王朝遭遇外敌入侵,国之将倾。
正是梁英红的父兄长辈,率领梁家军,浴血奋战,以满门忠骨,换来了大乾王朝的苟延残喘,守护住了这片江山。
那一战,梁家男丁几乎尽数战死沙场,只剩下梁英红这一缕血脉。
也因此,梁英红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民间,都享有极高的声望。
她为人淡泊名利,从不参与党派之争。
一心只为大乾王朝的安危社稷。
黄厚照见到梁英红出列,精神为之一振,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梁爱卿,你有何话说?”
“依你之见,这秦长风,是该杀,还是该招安?”
梁英红微微躬身,声音平静:
“陛下,臣不建议调动大军围剿。”
“如今国库空虚,边防本就不稳,若再在京城之内大动干戈,只会劳民伤财,动摇国本。”
“更何况,那秦长风至今也未曾表现出任何造反之意,我等又何必将他逼上绝路,平白树此强敌?”
贾乌道脸色微变,冷声反驳。
“梁尚书此言差矣!”
“此等无法无天之辈,难道就不怕他日后威胁到朝廷,威胁到陛下的安危吗?”
梁英红转头看向贾乌道,眼神讥讽:
“丞相大人多虑了。”
“据臣所知,那秦长风所杀之人,无论是九门提督魏刚,还是京兆尹,哪一个不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之辈?”
“他们在京中横行霸道,草菅人命,搜刮民脂民膏,干的那些龌龊事,难道丞相大人当真一点都不清楚吗?”
贾乌道被她一番话噎得脸色铁青。
嘴唇翕动了几下,却终究没能说出反驳之言。
魏刚和京兆尹的那些勾当,他自然是心知肚明。
甚至其中还有他不少的影子。
黄厚照听着梁英红的话,若有所思:
“如此说来,梁爱卿是主张招安,将此人纳入朝廷,委以重任?”
梁英红却摇了摇头:
“陛下,臣曾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
“观其言行举止,并非贪恋权势之人,其志,恐怕不在朝堂。”
黄厚照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
“既不能杀,又不愿入朝为官,那依爱卿之见,此事究竟该如何处置才好?”
梁英红目光沉静,缓缓说:“陛下,臣以为,不如下一道圣旨,对此事既往不咎。”
“同时,让他安心参加即将到来的京城仙门大比。”
“此等天纵之才,若能顺利拜入仙门,日后对我大乾王朝而言,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说不定,将来我大乾还能因此多一位仙门中的靠山。”
梁英红的话,合情合理,有理有据。
殿中不少持中立态度的官员,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梁尚书所言极是!”
“此法甚好,既能安抚此人,又能为我大乾留下一线善缘。”
黄厚照听罢,也觉得此法最为稳妥。
他将目光投向太子黄昂,虎威将军林啸天,以及脸色阴沉的贾乌道。
“太子,林将军,丞相,你们意下如何?”
太子黄昂与林啸天自然是欣然同意。
贾乌道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梁英红在朝中的分量,此刻再反对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皇帝明显已经倾向于梁英红的提议。
他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躬身道:“臣,附议。”
“好!”
黄厚照点了点头,此事总算有了定论。
他刚想再说些什么,却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
这一次,竟咳出了一丝鲜血。
“陛下!”
张太监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搀扶。
黄厚照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声音却越发虚弱。
“退……退朝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