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改革 > 第21章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

明末改革 第21章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

作者:GX250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04:03:56

乾清宫,

朱由检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扫过殿下分列两侧的各国驻京大使,缓缓开口:“关于近期大量欧罗巴民众涌入之事,朕的建议,诸位大使考虑得如何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且规模日益庞大的“移民潮”,朱由检深感不能再被动接收。他国内事务千头万绪,实在无力持续消化这些因欧陆战乱而逃难来的“麻烦”。于是,他紧急召见各国使节,明确提出要求:希望各使馆立刻禀报其国内,务必严格审查意图前往大明的民众身份和目的,从源头上控制人员流出。

“朕之大明,非是无所不容的逃难之地。贵国子民来此,朕欢迎商旅贤达,而非……倾泻而至的流民。”他的话语虽保持克制,但意思已然明确——我又不是难民收容所不能什么人都往我这里送。

与朱由检打交道较多的西班牙大使阿隆索反应最为迅速,他上前一步,右手抚胸,躬身行礼:“尊敬的皇帝陛下,您的要求完全合理。我即刻便会向国内详细禀明情况,并以最严厉的措辞强调此事。我以西班牙国王的名义向您保证,此类情况定将大幅减少,我国绝不会让不合格的子民前来叨扰天朝。”

紧接着,丹麦、英格兰、瑞士、葡萄牙、法国等国的代表也纷纷表态,内容大同小异,都承诺会立刻与国内沟通,加强管控,竭力杜绝本国难民再涌向大明。

然而,就在一片附和声中,英格兰大使威廉却微微皱眉,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您的旨意,我等自当遵从。我国以及在场各位同僚所代表的国家,必将尽力约束本国国民。然而……”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欧罗巴并非所有国家都与贵国签订了条约。那些未在此列的国家,例如某些德意志邦国、北欧小国或是尼德兰的某些省邦……他们的民众若要出海,其本国政府恐怕并不会、也无力进行如此核查。届时,这些人若依旧蜂拥而至,我等……似乎也无权干涉。难道要将他们也全部拦下,或是任由其涌入吗?这个问题,恐怕并非我等签约国单方面所能解决。”

等等,威廉大使,你方才说那些未签约的小国家——据朕所知,欧罗巴的德意志地区,难道不就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朱由检突然有了一个很不好的预感。

几位大使闻言面面相觑,脸上都浮现出欲言又止的复杂表情。最后还是威廉干咳一声,硬着头皮解释:这个...陛下有所不知,如今的德意志地区,名义上虽然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则已经分裂成三百多个邦国、侯国、自由市和骑士领地...

三百多个?朱由检手中的茶盏险些没端稳,这比朕大明一个省的县治还多?

丹麦大使忍不住插话:陛下可以这么理解:现在的德意志就像是一筐打碎的瓷器,每个碎片都自称是正品。

法兰西大使优雅地补充道:正是如此。所以即便我们这些国家愿意配合陛下,但要想管住德意志那三百多个里想要出海的人...他无奈地耸耸肩,恐怕只有上帝才能做到了。

朱由检终究不是上帝,实在没法子拦住那些一心向往新天地的人,拼了命也要往瞧着还算太平的地方奔,去追寻他们心目中的好日子。

这道理他懂,就像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可理解归理解,头疼也是真头疼。眼瞅着一船接一船的欧洲难民扎堆儿似的涌向大明,朱由检揉着发痛的太阳穴,只觉得自个儿不像个皇帝,倒像是个专收破烂的——还是那种别人硬塞过来、推都推不掉的那种。

他倒是想学学后世某些国家,立个“不欢迎难民”的牌子,再搞个“移民配额”。可转念一想,自己当年签条约时把“仁义道德”喊得震天响,如今总不能啪啪打自己的脸。再说,这“天朝上国”的面子还得绷着,做不出把人直接轰回海里的缺德事。

自崇祯二年以来便在流民安置问题上“久病成医”的朱由检,万万没想到,在崇祯十年的五月,他竟要重操旧业——只是这次的“客户”,从面黄肌瘦的中原百姓,换成了金发碧眼的欧罗巴难民。

望着天津港送来的最新奏报,上面那触目惊心的难民数字,朱由检简直气笑了。他这位大明皇帝,俨然成了专业的“流民安置办主任”,业务范围还他娘的实现了国际化跨越!

河南,开封巡抚衙门。

李岩这些日子忙得脚后跟直踢后脑勺。崇祯十年的河南自开春以来滴雨未落,眼瞅着一场大旱灾就要降临。幸得当今天子圣明,未雨绸缪,早早便将大批钱粮调拨至河南,令他筹备赈灾事宜。

多亏了陛下及时送来的钱粮,再加上去年平定藩王叛乱时查抄的千万家产和尚未用完的粮草,河南百姓在这个崇祯十年总算还能勉强过得去。

可就在前几天,陛下的一封亲笔书信和源源不断涌来的“夷人”,让李岩着实摸不着头脑。他一个中原士大夫,哪里懂得什么天主教、新教的区别?本着来者都是客的原则,他原打算按户将这些夷人编入册籍,混居安置。

好在汤若望和詹姆斯及时赶到,一看他的安置方案就急得直摆手,连说“使不得使不得”。经二人一番解释,李岩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夷人虽然长得差不多,信仰却是水火不容,混居在一起非打起来不可。

“好险好险,”李岩擦着额头的冷汗,“差点就闹出大乱子了。”他赶紧重新规划,将不同信仰的夷人分别安置,这才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冲突。

李岩在开封巡抚衙门这些时日,冷眼瞧着汤若望与詹姆斯这两位为天子办差的西洋人,越看越觉得稀奇。这二人明明同是泰西来的传教士,面上总是客客气气,见面必称“阁下”,行礼如仪,可那眉眼间的刀光剑影,简直比戏台上的武生还要精彩三分。

要说这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或许过了,但那架势,分明就是互相瞧着对方哪儿都不顺眼。有一回议事,汤若望刚端起茶盏要饮,詹姆斯“恰好”一抬胳膊,那茶盏就“失手”摔了个粉碎;又一回,詹姆斯正要落座,汤若望“无意间”将椅子挪了半寸,害得对方差点坐空。诸如此类的“意外”,几乎成了二人相处的常态。

李岩看得分明,这哪里是什么不小心,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变着法子给对方添堵。他一个深受中庸之道熏陶的中原士大夫,实在难以理解:既然同是侍奉上帝(虽然据说侍奉的方式不太一样),何至于如此针尖对麦芒?

他只能摇摇头,将这归结为“夷人性情未化,不解雍容之道”,然后更加小心地周旋在这两位之间,生怕一个不留神,这俩活祖宗就在他的巡抚衙门里真闹出什么“全武行”来。

还没等李岩弄明白他们到底有啥“仇怨”时。汤若望与詹姆斯这两位西洋教士,竟将彼此间的较劲从暗处摆到了明面上,俨然在开封城里唱起了对台戏。

今日汤若望在天主堂(只有地基)前支起粥棚施粥,明日詹姆斯就在新教礼拜所(地基都没有只有插着的木牌)外开设义诊;这边刚传来天主教学堂招收蒙童的读书声,那边就响起新教学堂教导算盘的噼啪声。两人变着法子竞相施惠于民,把开封百姓看得眼花缭乱,倒是实实在在得了不少实惠。

李岩瞧着这阵势,心里直打鼓,赶忙修书一封,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将这番奇景细细禀明陛下,请示该如何处置。

不过数日,朱由检的回信便到了,上面只有龙飞凤舞的寥寥数字:“此事可问问京师百姓。无妨。”

李岩捧着这没头没脑的回信,百思不得其解,只得派人快马向京中同僚打听。这一问才恍然大悟——原来早在崇祯三年,这二位活宝就在京城斗过法了!

据说当年汤若望设义诊,詹姆斯隔天就开药铺;詹姆斯给穷苦学子发放笔墨,汤若望就给寒门子弟赠送书籍。这般明争暗斗,从崇祯三年一直持续到现在,竟成了京城一景。京师百姓早就见怪不怪,甚至还给这二位取了个绰号叫“斗法双星”。

更妙的是,这两位较劲多年,倒真给京城百姓带来了不少实惠:药价平了,学堂多了,连带着京城的慈善事业都蒸蒸日上。朱由检后来也懒得管了,索性由着他们去“斗”,只要不闹出乱子,这等“良性竞争”于国于民倒也不是坏事。

李岩得知这段渊源,顿时哭笑不得。得,原来陛下是让他放宽心,这等西洋景在京城早就上演多年了。于是他也学着京城同僚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这两位传教士在开封继续“斗法”——横竖最后得益的,还是开封百姓。

盛京皇宫内,

皇太极刚刚咬牙签下那份给予荷兰人九十九年自治权的屈辱条约,胸口堵着一团无处发泄的邪火,看什么都恨不得踹上一脚。就在这个当口,一纸来自北疆的急报,彻底引爆了他的怒火。

奏报上血淋淋地写着:一伙不知从何而来的罗刹鬼,竟翻越了大兴安岭,闯入大清疆域。这些蛮夷所过之处,村庄被焚,百姓遭屠,妇孺老幼皆不能幸免,其行径之残暴,令人发指。

“好!好得很!”皇太极怒极反笑,一把将奏报摔在地上,“荷兰人欺朕,红毛鬼也敢来踩朕一脚!真当朕的刀锋不利了吗?!”

他正愁满腔憋屈无处发泄,这群撞上门来的罗刹鬼,正好成了现成的出气筒!

“传令!点齐满洲八旗!朕要亲自去会会这些不知死活的罗刹鬼!”

霎时间,盛京内外号角连天。憋着一股劲的满洲铁骑迅速集结。皇太极披甲执锐,一马当先,率领着这支压抑着怒火的大军,朝着北方那群倒霉的沙俄冒险家席卷而去。

这一刻,什么水师,什么自治权,都被他暂时抛诸脑后。他现在只想用最传统、最直接的方式——用满洲铁骑的马刀和弓箭,告诉这些胆敢挑衅的蛮夷:大清的土地,不是你们可以撒野的地方!

战斗?如果屠杀也算战斗的话——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一千多号沙俄冒险家,在暴怒的满洲八旗铁骑面前,就像秋收时待割的麦子。皇太极亲自带队冲阵,马刀所向,血肉横飞。不过半个时辰,荒原上就躺了七八百具罗刹鬼的尸体。

剩下的两三百人吓得魂飞魄散,丢下火绳枪跪地求饶,被如狼似虎的八旗兵捆得结结实实。

皇太极心里的邪火还没泄完。他下令将这群俘虏扒个精光,然后用他能想到的所有恶毒手段往这些倒霉蛋身上招呼——鞭挞、冻饿、强迫做苦役,甚至把他们当成活靶子练习骑射。

这番折腾下来,皇太极胸中那口被荷兰人憋出来的恶气,总算消散了大半。他望着那群瑟瑟发抖、遍体鳞伤的俘虏,冷哼一声:“要怪,就怪你们自己不长眼,偏偏撞到朕气头上来!”

这群沙俄冒险家恐怕至死都想不明白,他们不过是照例在远东进行“探险”,怎么就好端端撞上了一尊火力全开的煞神。

消息很快沿着西伯利亚的驿道传开

皇太极这番暴怒下的血腥操作,意外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那些原本对远东沃土垂涎欲滴的沙俄冒险家们,突然发现地图上标注的“大清”旁边,仿佛被无形地画上了一个血红色的骷髅头标志。

“听说了吗?伊万那个团伙全军覆没了……”

“上帝啊!据说满洲蛮子把他们剥光了当箭靶子!”

“以后还是往西伯利亚荒原探险吧,东边那个煞星千万别去招惹!”

从此,沙俄探险队的路线图上,“大兴安岭以东”地区被默默打上了“极度危险,禁止通行”的标签。皇太极用最野蛮的方式,意外赢得了边境的安宁——虽然这完全不在他原本的计划之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