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改革 > 第13章 郑参将成名之战

明末改革 第13章 郑参将成名之战

作者:GX250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04:03:56

崇祯九年七月初,,锦州城如同一枚巨大的铁钉,死死钉在清军南下的咽喉要道上。

自崇祯九年五月起,清帝皇太极便御驾亲征,尽起国中精锐:不仅有其赖以起家的满洲八旗铁骑,更有自崇祯四年起便大力组建、如今已颇具规模的汉军八旗。两军合计逾七万之众,旌旗蔽日,将锦州城围得水泄不通,至今已两月有余。

然而,这座孤城却如同暴风雨中的礁石,任凭惊涛骇浪如何冲击,岿然不动。这一切,皆因督师袁崇焕数年来的苦心经营。他将锦州城打造得固若金汤,防御体系堪称变态——城墙经过多次加固,高厚无比;壕沟深阔,布满尖桩;更令人望而生畏的是那密布于城头的火力。

袁崇焕几乎将辽东明军最犀利的重火力都集中于此。放眼望去,城垛之上,每隔十垛便赫然架设着一门黝黑沉重的红衣大炮!其炮口森然指向城外,数量之多,火力之密集,堪称这个时代的巅峰。每当清军试图靠近,便会引发雷霆般的齐射,铅弹如雨,霰雹蔽空,将其进攻阵形撕得粉碎。

皇太极虽拥兵数万,猛将如云,面对如此变态的防御工事和恐怖的火力密度,也不得不屡次暂停强攻,徒呼奈何。锦州城下,清军尸骸累积,士气受挫,战事陷入了令人焦灼的僵持。袁崇焕凭借这座钢铁堡垒,硬生生地将满洲主力拖在了辽西,使其无法全力南下,为大明腹地争取着宝贵的喘息之机。

皇太极绝非庸碌之辈,他自然懂得“围城打援”乃至“釜底抽薪”的道理。在猛攻锦州不克后,他果断分派精锐,试图拔除锦州外围的塔山、松山、杏山(信山)等堡垒,甚至派出一支偏师直扑关宁防线的核心——宁远城,企图动摇整个明军防御体系的根基。

然而,结果却让他倍感挫败,甚至有些难以置信。锦州城的恐怖,并非个例!

塔山、松山、杏山,乃至宁远城,每一座经过袁崇焕苦心经营的堡垒,都如同缩小的、却同样致命的刺猬。城墙之上,红衣大炮的炮口森然林立,虽然密度或许不及锦州,但其射程与威力同样足以构成死亡禁区。更让清军骑兵胆寒的是,守城的明军士兵手中持有的,几乎清一色是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射速更快的自生火铳(燧发枪),远超以往常见的三眼铳等旧式火器。明军依托坚城利炮,构成了层次分明、火力交叉的立体防御体系,使得清军惯用的骑射突袭和重甲步兵攻坚战术屡屡受挫,伤亡惨重。

纵观全局,皇太极此次选择在崇祯九年大举南下,实则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他敏锐地抓住了大明帝国内部爆发空前危机的窗口期。

地利:虽然关宁防线依旧坚固,但大明辽阔腹地的混乱为他提供了潜在的迂回和劫掠空间。

人和:这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皇帝朱由检深陷困境:陕西有秦王朱存机作乱;四川更是出了个僭号称帝的蜀王朱至澍;中原腹地,左良玉大军正猛攻开封;甚至连京畿重地,不久前也爆发了勋贵之乱!

此刻的大明,可谓烽烟四起,人心惶惶,兵力捉襟见肘,财政濒临崩溃。

皇太极望着眼前依旧坚不可摧的关宁防线,心中必然是复杂万分。一方面,对无法迅速攻克这些坚城感到恼怒和无奈;另一方面,他也深知,明朝的内乱或许比眼前的坚城大炮更能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走向。他的大军虽被阻于辽西,但帝国的根基正在从其内部加速崩塌。他需要的,或许是耐心,等待对手自己露出致命的破绽。

崇祯九年七月,就在皇太极踌躇满志却又对关宁铁壁无可奈何之际,一个他未曾预料到的变数,正从海上悄然逼近。

朱由检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远道而来的“大明忠臣”郑芝龙,更是决心要给这位大清皇帝送上一份“厚礼”。

在山海关,郑芝龙与心力交瘁的袁崇焕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会面。深知陆战非己所长的郑芝龙,却向袁崇焕指出了一个大胆的可能性:皇太极倾巢而出,其后方必然空虚。袁崇焕正苦于无法打破辽西僵局,闻听此计,虽觉冒险,但眼下任何能牵制皇太极的手段都值得一试。他当机立断,将麾下宝贵的辽东水师,连同协同作战的朝鲜水师,一并交予郑芝龙统一节制。

于是,一支庞大的混合舰队在辽东海湾集结:袁崇焕的辽东水师、誓报国仇的朝鲜水师,再加上郑芝龙带来的五十余艘大小战船(其中不乏装备西洋炮的巨舰)。桅杆如林,旌旗蔽空,浩浩荡荡地扬帆起航,绕过辽东半岛,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皇太极毫无防备的后心——辽河口,乃至更深处的腹地!

你皇太极不是倾尽国力要南下吗?好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捅我的心脏,我就掏你的老窝!

郑芝龙站在旗舰船头,望着逐渐清晰的满洲海岸线,脸上露出了海盗枭雄特有的、混合着贪婪与凶狠的笑容。船是开不到陆地上,但这有什么关系?人能上岸就行!

他麾下确实多是“虾兵蟹将”——有他收编的海盗旧部,有福建带来的水手,有辽东水师的健儿,还有同仇敌忾的朝鲜水兵。这些人陆战或许比不上满洲八旗精锐,但俗话说得好,“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如今皇太极的精锐都被吸引在锦州、宁远城下,其后方盛京及沿海地区兵力极度空虚,守备薄弱。

面对一群缺乏训练、装备落后的留守老弱病残,郑芝龙这群来自海上、火力凶猛、战斗经验丰富的“猴子”,瞬间就变成了足以掀翻虎穴的猛兽!

联合舰队毫不费力地摧毁了零星的海防哨所,选择合适地点大规模登陆。郑芝龙的部队如同出闸的洪水,开始在皇太极的“龙兴之地”肆虐。他们攻城掠地(针对守备薄弱的小城寨),焚烧粮仓,劫掠物资,甚至一度兵锋威胁盛京周边,引起了大清后方极大的恐慌和混乱。

郑芝龙这一泡“屎”,可谓是结结实实地拉在了皇太极的头上,臭不可闻,且打得他措手不及,彻底搅乱了满洲的南下战略。

郑芝龙站在船头,看着部下们将从沿岸州县抢掠(在他看来是缴获)来的粮食、布匹甚至一些粗笨器物搬上船,最初的兴奋劲儿过后,一个更大胆、更“光宗耀祖”的念头猛地窜入了他的脑海。

“光是抢点东西,烧几个粮仓,这功劳……似乎还不够大?史书上顶多记一笔‘郑芝龙袭扰虏后’,这哪配得上老子这惊天动地的阵仗?”他摸着下巴,眼珠滴溜溜地转着,“皇太极把精壮都拉去打仗了,剩下这些辽东的汉人百姓,岂不是任由鞑子欺压屠戮?老子要是……”

一个绝妙的主意让他几乎要笑出声来:“对!救人!把咱们的同胞从鞑子的铁蹄下救出去!这他娘的不比抢点粮食功劳大?!这名声,得多好听?!”

千万别小瞧了咱们这位郑参将。此时的郑芝龙,拿了朱由检的官位职权,用了大明的舰队粮饷,是真真切切地想干出点成绩来向皇帝证明自己,更是绞尽脑汁地想为自己洗白过往,在青史上留下个光辉伟岸的形象。他仿佛已经看到后世史书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崇祯九年,帝遣骁将郑芝龙,率舟师跨海北伐,直捣虏庭,如天降神兵,破敌巢穴,拯数万黎民于水火,虏酋皇太极闻之胆裂!此诚乃陛下圣明烛照,亦郑将军忠勇无双之功也!”

这画面太美,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说干就干!郑芝龙立刻下令,舰队分出部分中小船只,组成若干分队,沿着海岸线灵活出击。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破坏,而是每到一处人口较为集中的村镇或屯堡,便大肆宣扬:

“王师来了!大明皇帝派郑将军来救咱们汉人乡亲了!”

“愿意走的,赶紧上船!粮食管够!带你们去关内,去没有鞑子的地方过安生日子!”

“鞑子兵都叫皇上拖在锦州了,没人能拦着咱们!”

与此同时,他的主力舰队则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甚至故意做出要继续深入辽河、威胁更内陆地区的姿态,以牵制住满洲本就不多的留守兵力,为撤离行动打掩护。

这一招果然击中了要害。许多在满洲统治下备受欺凌、苦不堪言的汉民,以及一些被裹挟的其他部族百姓,闻讯后纷纷拖家带口,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涌向海边。郑芝龙来者不拒,尽可能地将人员和能带走的物资装上船。

一时间,辽南沿海出现了奇景:大明的战舰游弋护航,无数舢板、渔船穿梭往来,将一船船的百姓接上大船。郑芝龙站在旗舰上,看着这“万民来投”的场面,志得意满,觉得自己这步棋真是走得妙极了——既实实在在地削弱了满洲的人力物力,又给自己赚足了政治资本和好名声,简直是一箭双雕!

他这“搂草打兔子”的举动,无疑是在皇太极的后院又放了一把大火,而且这把火,烧的是满洲未来发展的根基。

咱们的郑参将是不是能青史留名还不可知,我们英明神武,才高八斗,学贯古今,精通洋文的皇太极是真的差点去见他老爹努尔哈赤了。

一份来自后方盛京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被侍从颤抖着呈送到了皇太极的御案前。当这位大清皇帝展开那份沾染着恐慌与硝烟气味的文书,看清其中内容时,他脸上的从容与威严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起初是难以置信的错愕,仿佛无法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场景。紧接着,一股暴怒的血气猛地冲上头顶,他的脸颊瞬间变得赤红,额角青筋暴起,握着军报的手指因极度用力而剧烈颤抖,骨节发出咯咯的轻响。

“郑——芝——龙!!”

一声咆哮从皇太极的喉咙深处迸发出来,充满了无法遏制的暴怒和羞辱!他猛地站起身,却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气血逆冲,喉头一甜,竟是真的差点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他强行压下翻涌的气血,身体却不受控制地晃了一晃,被左右侍从慌忙扶住。

“海盗!卑劣的海盗!无耻鼠辈!安敢如此!安敢如此欺朕!”他声音嘶哑,几乎语无伦次。

军报上那一个个字眼,如同烧红的烙铁灼烧着他的眼睛:明军水师大规模登陆、沿海粮仓被焚、村镇遭袭、更可恨的是——那个名叫郑芝龙的明朝降将,竟然敢在他的“龙兴之地”大肆鼓动、掳掠人口!成千上万的辽东汉民正被那厮用船只源源不断地运走!

这已不仅仅是简单的骚扰,这是刨根!是掘墓!是在抽他大清的根基!人力,尤其是熟练掌握农耕技术的汉民人力,对于正在向封建化转变的满洲来说,是与粮食、兵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

他皇太极英明一世,统领八旗劲旅,正欲趁明国内乱毕其功于一役,却万万没想到,自己纵横陆地的铁骑,竟被一支来自海上的、由海盗头子率领的舰队,在自己最空虚的后院如此肆无忌惮地捅了一刀!

这种被人从意想不到的方向、用意想不到的方式狠狠羞辱和打击的感觉,让心高气傲的皇太极几乎气得肝胆欲裂!这已不是战术上的失利,更是对他个人权威和整个南下战略的沉重一击!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