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改革 > 第2章 京师暴动

明末改革 第2章 京师暴动

作者:GX250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04:03:56

朱由检这几年对边关将士可谓倾尽心血,足饷足粮从未短缺。但这笔庞大的军费开支,绝非从天而降。那么,皇帝的钱究竟从何而来?答案简单而残酷——都是从勋贵豪强的碗里硬生生夺过来的!

自崇祯三年起,朱由检便挥舞着“清丈田亩”的大旗,将目光死死盯向了整个北直隶地区。这片京畿重地,早已成为宗室、勋戚、官僚、豪强们肆意圈占的私产乐园,遍布着数不清的“免税田”、“寄庄田”、“投献田”。他朱由检可不管这些,定下铁律:除非是太祖、成祖皇帝白纸黑字钦赐的祖产,其余一概认定为非法侵占,全部收归国有!

于是,无数被豪强们吞并了数十乃至上百年的军屯、民田,被强行清丈出来,重新登记造册,其产出的粮饷便源源不断地输往边关。这笔支撑起大明边防的血汗钱,在朱由检看来是“物归原主”,但在那些世袭勋贵和地方豪强眼里,这皇帝就是在“强取豪夺”、“虎口抢食”!是**裸地抢劫他们的“祖宗基业”!

这还不算完。他又对延续了二百多年的驿站系统动了刀子。改革之后,以往那种凭一纸文书就能白吃白住、调用民夫、夹带私货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所有使用驿站者,上至督抚,下至胥吏,都得按新章实打实地缴费。驿站是开始盈利了,国库多了一笔进项,但这笔钱同样是从无数习惯了公款消费的官僚口袋里“抢”来的。

你或许会说,这土地、这驿站,本就是国家的东西,皇帝收回管理,天经地义,怎能算“抢”?

然而,在那些利益集团看来,这当然是抢!

那些田庄、特权,他们家族已占据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早已视其为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大明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才是铁律,至于这财产最初是怎么来的,合不合法,并不重要。皇帝?皇帝也不能随意抢夺臣子的家产!

更“可恨”的是,朱由检还搞起了什么考成法,对官员乃至底层胥吏进行严苛的绩效考核。这简直是断了所有人的财路!以往那种浑水摸鱼、吃拿卡要、逍遥自在的好日子彻底没了踪影,干活不出力就可能丢官罢职,贪墨受贿更是动辄下狱问罪。

能不恨吗?

皇帝这是把他们通往富贵逍遥生活的路全给堵死了,还在一旁拿着鞭子催命似的让他们干活。巨大的利益被剥夺,悠久的特权被收回,安逸的生活被打破——所有这些积压的怨恨,最终在崇祯九年五月,找到了一个总爆发的出口。朱由检用“抢”来的钱养活了军队,却也为自己埋下了遍地干柴,只待一颗火星,便能燎原。

当然了,现在讨论这些也没有意义了。

朱由检这边在跟自己的儿子和老婆们告别呢。一肚子的话在肠子里打了八百个结,什么“江山社稷”、“祖宗基业”、“帝王气节”……这些平时在朝堂上滚瓜烂熟的词儿,这会儿愣是一个也蹦不出来。他瞅瞅周皇后那强装镇定的脸,又看看妃嫔们吓白了的小脸,最后目光落在太子慈烺那懵懂又害怕的眼睛上。

憋了半天,脸都快憋红了,这位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最终就挤出干巴巴的一句:“那啥……都听好了啊!”他声音有点发紧,还清了清嗓子,“不管……不管外边闹成啥样,待在这儿,别瞎跑。”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每一个人,语气突然变得异常严肃,甚至带着点恳求:“尤其是……千万!千万不许想不开寻短见!听见没?好好活着!活下来……比什么都强!记住了啊!”

这话说得没头没尾,既不像励精图治的皇帝,也不像从容赴死的英雄,反倒像个最普通的家长,在灾难临头时,笨拙地叮嘱着最朴素的愿望——活下去。

周皇后听着这毫无“帝王气象”的嘱咐,先是一愣,随即重重点了点头,眼圈有点红,却莫名安心了些。妃嫔们似懂非懂,也跟着点头。小太子慈烺仰着脸,小声问:“父皇,活着……就行了吗?”

“对!活着就行!”朱由检重重拍了一下儿子的肩膀,像是要把这个念头拍进他脑子里。

朱由检交代完最紧要的家事,心中稍定,一转身,目光恰好撞见角落里一位画风截然不同的人物——他的叔叔,福王朱常洵。

这位王爷心宽体胖,此刻竟还有闲情逸致,正捏着一颗晶莹剔透的蜜饯往嘴里送,圆润的脸庞上满是享受,仿佛外间的喊杀声只是为他助兴的锣鼓点儿。他见侄子看向自己,也不慌张,反而乐呵呵地举起胖手,将手里另一颗蜜饯很是自然地朝朱由检递了递,含糊不清地招呼道:“陛下也来一颗?甜得很,压惊最好不过!”

朱由检看着自己这位心宽体胖的叔叔,终究还是没忍住,带着几分无奈和探究问道:“王叔啊,外面刀枪都快架到脖子上了,你……就真不怕他们打进来?”

福王朱常洵正努力与另一颗硕大的蜜饯作斗争,闻言费力地咽下甜腻的果肉,用丝帕擦了擦嘴角的糖渍,这才抬起眼皮,浑不在意地摆了摆胖手:“怕?嗐!陛下多虑了。不过是一群利欲熏心的宵小之辈,乌合之众,能成什么气候?”他语气轻松得仿佛在评价一道不合口味的点心,“他们啊,也就是趁着陛下您一时忙乱,钻个空子,逞逞威风罢了。”

说着,他竟艰难地挪动了一下庞大的身躯,伸出那肉乎乎的手,颇为郑重地拍了拍朱由检的肩膀。那动作不像臣子对君王,倒像是长辈在鼓励后辈,眼神里居然还流露出一种“我看好你哦”的意味:“陛下您呐,放宽心!”

皇宫外的城墙之上,卢象升张大了嘴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都察院右都御史毛羽健毛阁老,此刻正以一己之力,独对城外黑压压的叛军,展开了一场旷古烁今的“唇枪舌战”!

毛阁老官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胡须因激动而不住颤抖,但他屹立垛口,手指着城下,唾沫横飞,声音洪亮得压过了城下的鼓噪:“尔等逆贼!沐猴而冠,也敢妄称天命?蜀王朱至澍!不过一守户之犬,在成都府盘剥百姓、贪敛无度,肥得流油却一毛不拔!如今倒有脸皮黄袍加身?尔那身肥膘,撑得起太祖皇帝的龙袍吗?!也不怕勒得喘不过气!”

“还有尔等这些附逆之徒!昔日不过是些欺压良善、钻营苟且的蠹虫!陛下清丈田亩,断了尔等的非法之财,便如丧考妣?尔等祖上若是知道子孙后代靠喝兵血、吸民髓度日,怕是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说什么天子无道?陛下宵衣旰食,节衣缩食,所为何来?还不是为了填补你们这些蛀虫啃噬出的窟窿!为了给边关将士发足饷银!尔等倒好,吃饱喝足,反过来要砸锅!简直岂有此理!”

“还有脸提纲常?尔等勾结外藩,挟持宗室,刀兵向内,祸乱京城,这就是尔等的忠君爱国?这就是尔等的圣人之道?我呸!我都替你们脸红!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毛羽健越骂越起劲,引经据典,夹枪带棒,时而痛斥首恶,时而嘲讽附庸,时而揭其老底,时而骂其无德。句句诛心,字字见血。竟将城下叛军骂得一时气势为之一窒,许多被煽惑而来的士卒面露惭色,而为首的勋贵们则气得暴跳如雷,却偏偏一时找不到话来反驳这连珠炮似的痛骂。

卢象升在旁看得是目瞪口呆,心中唯有叹服:“毛阁老这……这张嘴,真真是……抵得上百万雄师啊!”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刀柄,觉得有毛阁老在城头撑着,这守城的压力仿佛瞬间轻了一半——至少,在士气上是如此。

就在毛羽健毛阁老在城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独战叛军,骂得对方士气低迷之际,一场无人组织的无声风暴,正在北京城外悄然汇聚。

那些曾被朱由检竭力安置、给予田屋、勉强得以糊口的流民们,听到了京城叛乱、皇帝被困的消息。他们没有华丽的言辞,甚至没有统一的号令,只是默默地放下了手中的农具,从四面八方的屯所、村落中走出来。男人抄起了锄头、草叉,甚至只是削尖的木棍;妇孺则默默地准备着干粮和布条。他们沉默地汇聚着,眼神里没有狂热,只有一种最简单朴素的执念——是那个脾气不好、却真给他们活路的皇帝,让他们免于饿死冻毙。现在,有人要砸碎他们好不容易得来的安稳日子。

与此同时,在京畿各处军屯里,景象更为肃杀。那些靠着朱由检“虎口夺食”弄来的钱粮养活、装备起来的屯田官兵们,无需上官催促,已然自发地整队集结。军官披甲,士卒检查刀枪火铳,沉默而迅速。他们或许对朝堂大事不甚了了,但他们清楚地知道,是谁让他们不再欠饷,是谁给了他们土地和尊严。吃皇帝的饭,就得给皇帝卖命,这是最朴素的道理。

你问咱们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此刻在干嘛?

他既没躲在深宫里瑟瑟发抖,也没忙着写罪己诏。这位爷正提着一把不知从哪个武库角落里翻出来的、看起来比他本人还沉的腰刀,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喊杀声最激烈的城门方向赶呢!

朱由检心里明白,眼下这局面,九成九是要完犊子了。但他琢磨着,就算要死,这死法也得挑一挑不是?要是窝窝囊囊地藏在乾清宫龙椅底下,最后被叛军像拖死狗一样揪出来,那也太不体面了!这要是被记在史书上,后世读者还不得笑掉大牙?

不成!绝对不成!

他一边气喘吁吁地拖着刀往前走,一边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或者说,给自己设计人生结局):“至少……至少得让朕死在那城墙之上!得让后来人知道,咱老朱家没孬种!是力战而竭,是君王死社稷!这听起来多悲壮?多有范儿?史书评价肯定能高不少!”

他甚至已经开始脑补后世说书人拍惊堂木的场景:“话说那崇祯皇帝,见国难当头,毅然提三尺剑,亲冒矢石,血战于京城危墙之上!最终力竭殉国,何其壮哉!”——嗯,这么一想,好像连赴死都变得有点……值得期待了?

至于手里这把刀能不能砍动人,上了城墙会不会腿软,会不会还没摆好姿势就被流箭撂倒……这些细节问题,暂时不在我们陛下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现在就一个念头:冲上城墙,摆出一个最英勇的姿势,然后……听天由命!这皇帝当得憋屈,死可得死得漂亮点!这大概是他最后,也是唯一能自己决定的“体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