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改革 > 第69章 老是破功的“昏君”

明末改革 第69章 老是破功的“昏君”

作者:GX250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04:03:56

朱由检作为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当真毫无边界吗?

答案是微妙而复杂的:是,也不是。

诚然,他的执政班底——从内阁重臣到部院堂官——几乎都由他一手提拔,是与他共同经历风雨、证明过忠诚与能力的干才。他们共享着革新图强的愿景。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皇帝的所有意志都能毫无阻滞地变为现实。大明成熟的官僚体系与“封驳”制度,即便是这位威望日隆的君主,也无法全然绕过。

某日,朱由检身上那点来自现代人的“行为艺术”细胞突然发作,或者说,他那潜藏的“昏君”体验卡短暂激活。

他兴致勃勃地提出,要在宫苑内引活水,建造一个真正的“酒池”,再于周围的树木上挂满风干的肉条,复原古籍中描绘的“肉林”,美其名曰“沉浸式体验历史景观”。

这道异想天开的旨意,不出意外地,遭到了以内阁首辅钱龙锡为首的全体阁臣的坚决抵制。

他们动用了权力,将皇帝的谕旨原封不动地“封还” 了。

乾清宫内,以钱龙锡为首,范文景、卢象升、李岩、杨嗣昌、孙元化等一众帝国核心重臣站成一排。

他们看着御座上一脸“朕不过想搞个小工程”表情的皇帝,脸上都写满了无奈与哭笑不得。

钱龙锡代表众人上前一步,用一种近乎恳求、仿佛在安抚一个突发奇想顽童的语气说道:“陛下……咱们别闹了,行吗?”

那语气中的无奈,远多于惶恐。

他们深知,这位陛下常有惊世骇俗之举,但其核心终究是为了强国富民。

而像“酒池肉林”这种纯粹出于猎奇和玩乐的点子,他们这些“共患难”的老臣,有责任,也有底气,将它扼杀在摇篮里。这一幕,恰恰构成了这个奇特王朝里,君权与相权之间一种微妙的、充满人情味的制衡。

对于当今天子朱由检那点与众不同的,朝中重臣们早已心知肚明。

这位陛下隔三差五就会突发奇想,今儿个嚷嚷着要仿效商纣建鹿台,明儿个又突发奇想要广选秀女充实后宫。前些时日还惦记着要造酒池肉林,这几日又突发奇想要扩建一个堪比隋炀帝西苑的皇家园林。

每当这种时候,以内阁首辅钱龙锡为首的一众大臣便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公务,急匆匆赶往乾清宫。

这群紫袍玉带的朝廷重臣,此刻倒像是约好了一般,步履匆匆地穿过宫门,非得把这位天子刚刚冒头的苗头给摁回去不可。

久而久之,这竟成了朝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有时朱由检才刚提出个惊世骇俗的想法,一抬眼就见几位老臣已经候在殿外,一个个脸上写满了陛下,臣等又来劝谏了的无奈神情。

而朱由检也从不真动怒,往往在君臣一番讨价还价后,这些荒唐念头便不了了之,最后多半以皇帝悻悻地说句那就罚俸三月以示惩戒收场——毕竟,谁都知道这不过是给彼此一个台阶下罢了。

同时,异常搞笑的是,朝野上下皆知,当今天子的后宫,在大明历代皇帝中堪称“寒酸”——仅正宫周皇后一人,外加两位嫔妃,再无其他。

所以,当朱由检突发奇想,下旨要“广选秀女以充掖庭”时,倒是让以内阁为首的一众大臣精神一振,觉得陛下总算干了件“正常”皇帝该干的事。

钱龙锡等人极为重视,当即雷厉风行地张罗起来,遴选标准、流程安排一应俱全,真准备将一批品貌出众的淑女送到御前。

然而,当一切筹备停当,礼部官员捧着待选的淑女名册与画像,恭敬地请陛下过目定夺时,先前还嚷嚷着要选秀的朱由检,看着眼前厚厚一摞册子,脸上竟罕见地浮现出一丝窘迫与……害羞。

“这个……呃……”

他眼神飘忽,顾左右而言他,“朕仔细想了想,国事繁忙,不宜过度沉溺后宫……此事,暂且作罢吧。”

这番出尔反尔,让底下满腔热情、准备“尽忠职守”的大臣们一时愕然,随即心下了然,无不暗自莞尔——这位能对着千军万马面不改色的皇帝,原来在男女之事上,脸皮竟如此之薄。

他那个“昏君”的壳子,在真正面对莺莺燕燕时,轻而易举地就露了馅。

在满朝文武眼中,自家这位陛下实在是个妙人——整日把当昏君挂在嘴边,可真遇上能坐实名号的美事,他反倒第一个打起退堂鼓。

最典型的莫过于吴襄献美那桩轶事。已经从锦州总兵退下来的吴襄为讨好圣心,特意将名动江南的秦淮八艳之首陈圆圆送入宫中。当这位绝代佳人盈盈下拜时,连侍立一旁的曹化淳都不禁屏息。

谁知朱由检端详片刻,竟吩咐司礼监:取销乐籍,赐还良民身份。

随即又自掏内帑,封了百两纹银作盘缠,温言对愕然的陈圆圆说:江南好风光,何苦困在这四方城里。回去寻个老实人,好生过日子罢。

待美人离去后,皇帝还对着目瞪口呆的吴襄振振有词:朕若收了,明日弹劾你父子的奏章就能把清宫埋了!

这般作态,惹得阁臣们私下调侃:咱们这位陛下,分明是披着昏君皮的月老。

那陈圆圆退了乐籍,拿了朱由检的百两官银。

起初,其心中惴惴,以为这不过是帝王欲擒故纵的把戏。然而,事态的发展却朝着她完全无法预料的方向疾驰而去,彻底颠覆了她的认知。

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竟亲自前来,将一份空白的户籍帖摊在她面前,尖细的嗓音里带着一种她从未听过的、近乎随和的意味:“皇爷特意吩咐了,天下之大,姑娘想去何处安身,便自己填上。从此海阔天空,皆由姑娘心意。”

这前所未有的自由,反而让陈圆圆陷入了更深的惶恐与自我怀疑。

她泪眼盈盈,终于鼓足勇气,向这位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太监问出了那个盘桓在心口、让她寝食难安的问题:“曹公公……请您给句实话,是否真是贱婢姿容鄙陋,言行无状,才……才入不得圣上法眼,遭此……弃置?”

这一问,情真意切,却也逾越了尊卑,带着烟花女子特有的、对自身价值的敏感与哀伤。

饶是曹化淳在宫中见惯风雨,也被这直击灵魂的一问问得一时语塞。

他张了张嘴,那些关于“皇恩浩荡”的套话竟一句也说不出口。

他看着眼前这位绝色美人脸上真切的困惑与受伤之色,心中也是五味杂陈,只得苦笑着摇了摇头:“姑娘……唉,您这话,可真是问住咱家了。皇爷的心思……这次,咱家也看不透喽。”

他这声叹息,并非作伪。

在曹化淳数十年的宫廷生涯里,将到手的绝色拱手送出,并给予如此彻底的自由,这确实是破天荒头一遭,完全超出了他对帝王心术的理解。这一刻,他似乎比陈圆圆还要困惑。

朱由检当真不好色吗?这话说出来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但凡是个正常男子,哪有不爱美色的道理?

那他为何要将陈圆圆这般绝世美人拱手送走?说到底,还是心里那道坎过不去——他竟害羞了。

这情形,倒像极了如今广大男同胞的写照:平日里对女神朝思暮想,可真当对方点头应允时,反倒手足无措地打起退堂鼓。

朱由检面对主动送上门的美人,也是这般窘迫。望着陈圆圆那倾国倾城的容貌,他心头小鹿乱撞,最后竟像个毛头小子般,慌不择路地选择了。

更何况,他家中的正宫皇后周氏,本就是位明艳不可方物的绝代佳人。

每日下朝回宫,看着妻子温婉秀丽的容颜,朱由检总会暗自嘀咕:守着这样的媳妇,还要往宫里塞美人,这也太贪心了。

他挠挠头,又自言自语地补上一句:人啊,得知足。

当周皇后从贴身宫人那里听闻陛下竟将吴襄进献的陈圆圆遣出宫去,还赐还良民身份时,这位素来端庄的皇后正在绣架前做着女红。

她执针的手微微一顿,随即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至于陈圆圆?

她带着朱由检赏赐的银两与自己的积蓄回到江南后,做了一件令整个金陵城都意想不到的事——她在秦淮河畔买下一艘精致的画舫,却挂出了一块与众不同的牌匾:“忘忧舫”。

这艘画舫不卖酒,不卖笑,更不卖美色。

每当华灯初上,别的画舫笙歌鼎沸时,“忘忧舫”却传出清越的琴声与琅琅书声。

陈圆圆将那些因战乱、债务或被家族所弃而走投无路的女子接上画舫,给她们提供洁净的食宿,亲自教授她们识字、算术与乐器。

“在这里,你们学的是安身立命的本事。”

她常对初来的女子温言道,眼神坚定而清澈,“琴棋书画不该是取悦他人的工具,而是让我们在这世上有尊严活着的技艺。”

曾有名士登船欲一睹芳容,陈圆圆立于船头,不卑不亢:“此处只有教书的陈先生,没有陪酒的陈姑娘。”

这话很快传遍江南,有人讥讽她故作清高,却也有更多落魄女子闻讯前来投奔。

夜深人静时,陈圆圆会独自抚琴,望着北方轻声自语:“陛下赐我新生,我当以此身照亮他人。”

昔日的秦淮绝色,如今成了照亮无数绝望女子前路的那盏灯——这或许是她对那份不期而遇的皇恩,最好的回报。

而朱由检那轰轰烈烈的事业,在陈圆圆这件事后彻底搁浅了。

满朝文武冷眼瞧着这位整天把商纣王周幽王挂在嘴边的陛下,竟连送到眼前的绝色都能拱手送还,还贴心地给人安排好后路,顿时什么都明白了。

首辅钱龙锡甚至在御前直接拆台:陛下,您就收了神通吧。您这装模作样的功夫,连宫里的猫都骗不过。

次辅范文景更是笑着摇头:臣等算是看透了,您这辈子最多也就做个汉文帝、唐太宗之类的了。那些酒池肉林的宏图大业,还是留给后人去实现吧。

连最严肃的卢象升都难得打趣:陛下若真想当昏君,不如先从罢朝三日开始?话没说完自己先笑了——谁不知道这位皇帝勤政得连午膳都常在文华殿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