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衙门后身的专用试射场,地势开阔,远处山壁上早已设好一系列标靶,既有模拟军阵的草人木垛,也有粗糙的夯土矮墙。
朱由检领着米尔扎·吉亚斯-贝格在观测高台落座,孙元化亲自在一旁陪同。下方场中,十门“隼炮”已被卸去炮衣,黝黑的炮身擦得锃亮,炮手们精神抖擞,等待着命令。
“开始吧。”朱由检语气平淡地下达了指令,仿佛这只是寻常操演。
孙元化立刻举起手中红旗,用力挥下。
场下的指挥官得令,高声喝道:“第一轮齐射!装填!”
训练有素的炮手们立刻动了起来,动作整齐划一,清理炮膛、填入定量药包、装入实心铁弹、用搠杖捣实……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带着一种冷酷的效率美,只听得见金属与炮膛摩擦的清脆声响和简短的口令。
“放!”
几乎在同一瞬间,十门隼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
“轰——!!!”
只见十枚黑色的弹丸带着尖锐的破空声,瞬息间便掠过漫长的距离,狠狠地砸在了标靶区域!
“砰!砰!砰!……”
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朱由检便指着场中那些犹自散发着余温的隼炮,如同介绍自家珍藏般对米尔扎·吉亚斯-贝格笑道:“如何?大使可还看得入眼?此炮重五百五十斤,炮长八尺,用药一斤半,打四斤重弹。平射能破四百步外敌阵,曲射可覆盖千步之遥。最关键的是——两匹健马便能拉着它随军驰骋,翻山越岭亦不在话下。”
这番精准的参数报出,配合方才亲眼所见的威力,让米尔扎·吉亚斯-贝格眼中精光连闪。
他太清楚这样的性能意味着什么了——这正是莫卧儿军团在德干高原对抗比贾普尔苏丹国复杂地形时最急需的野战利器,也是巩固西北边境、应对波斯威胁的绝对筹码。
他脑中飞速盘算着,沙贾汗皇帝正倾力经营德干, 而西北边境的坎大哈地区更是与波斯缠斗不休——这些隼炮的机动性正适合阿富汗山地的特殊地形。
“陛下的这些‘隼’……”米尔扎抚摸着尚有余温的炮管,终于开口时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简直是为莫卧儿量身打造的祥瑞!不知陛下能否在三个月内提供两百门?外臣愿以每门二百五十卢比的价格采购!”
朱由检原本带着笑意的脸庞,在听到“卢比”二字时瞬间凝固。
他微微前倾身体,像是没听清般重复了一遍:“卢比?”
那双审视的眼睛在米尔扎·吉亚斯-贝格脸上扫过,“朕,要白银!听得懂吗?就是白银,上好成色的银锭,或者你们熔铸的银币也行!朕的国库,只认这个硬通货。”
通事官战战兢兢地将皇帝的话翻译过去。米尔扎·吉亚斯-贝格脸上那精心维持的、混合着激动与期待的笑容顿时僵住,一丝显而易见的慌乱从眼底闪过。
他急忙抚胸躬身,用更加谦卑,甚至带着点焦急的语调解释:“尊贵的大皇帝陛下,请您息怒!外臣绝无他意!卢比……卢比是我莫卧儿帝国通行之银币,内含纯银,与贵国银锭并无不同,绝非劣质铜铁滥竽充数!”
他一边说,一边急切地从怀中掏出一枚制作还算精美的银币,双手高高捧起,示意给朱由检看。“陛下请看,此币成色足,分量准,在印度乃至波斯湾皆可通行无阻!外臣以为,以此支付,正显我朝诚意……”
朱由检听了米尔扎的解释,他身体微微前倾,饶有兴致地看着使者手中那枚闪烁着银光的钱币,语气缓和了许多,带着一丝纯粹的好奇:“哦?原来如此,是银币啊……那你这一枚,值多少钱啊?”
他用手指虚点了一下,“你方才说二百五十卢比一门炮,那意思就是……二百五十枚这样的银币?”
“正是,陛下明鉴!”
米尔扎·吉亚斯-贝格见皇帝态度转变,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连忙上前一步,更清晰地展示手中的卢比,语气也轻松了些许,“陛下请看,此币重约十一又二分之一马萨(约合10.7-11克),成色上佳。按照目前市价,大约……大约……”
他快速心算了一下,给出了一个估算:“大约每三枚半卢比,可抵贵国一两足色纹银。因此,二百五十卢比,约合……七十一两四钱白银左右。”
说完,他有些紧张地看着朱由检,等待皇帝对这笔报价的反应。这个价格是他基于火炮性能和迫切需求精心计算过的,堪称一笔巨款,但他深知讨价还价才刚刚开始。
朱由检眼见米尔扎·吉亚斯-贝格对隼炮流露出浓厚兴趣,觉得敲定这笔买卖的时机到了。他轻拍着冰冷的炮身,故意拉长语调:
“朕这批隼炮嘛……用料扎实,工艺精湛,单是这成本就要……”
话到嘴边却卡住了——他压根不知道具体造价。赶紧向身旁的孙元化使了个眼色。
孙元化会意,不动声色地跨前半步,借着整理炮衣的动作低声禀报:“陛下,工部账册记载,每门隼炮工料折银约四十二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