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改革 > 第11章 暗流涌动的京城

明末改革 第11章 暗流涌动的京城

作者:GX250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04:03:56

这几日,咱们这位圣心大悦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可谓是春风拂面,意气风发。

曹化淳办事,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先前让他动手,他雷厉风行,毫不拖沓;如今没有旨意,他便安安分分地待在御马监,绝不越雷池半步。这份知进退、懂规矩的伶俐,深得帝心。

钱龙锡,在他心中那是板上钉钉的大忠臣,如今在内阁之中威望日重,说一不二,行走间都带着一股虎虎生风的气势。有他坐镇,许多棘手的政务都被他不动声色地熨帖平整,替皇帝省去了无数烦忧。

新拔擢的成基命肯实干,李标办差爽利,锦衣卫那头的李若琏更是指哪打哪,从无半句废话。这般局面,乍一看去,竟真有几分河清海晏的气象了。

然而,这一切当真如此一帆风顺,波澜不惊吗?

他朱由检,可以放任孙承宗挥起屠刀,将京营三大营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他朱由检,可以亲自率领那些骄兵悍将,行那打家劫舍、抄掠勋戚之事!

这累累血债,这滔天横财,难道就想凭区区几道圣旨,便轻飘飘地一笔勾销了吗?

他朱由检,可曾问过成国公朱纯臣应是不应?!

可曾问过定国公徐允祯服是不服?!

可曾问过襄城伯李守锜、武清侯李国瑞、阳武侯薛濂,以及那无数个被他夺了家产、伤了颜面、甚至沾了血亲的勋贵豪强——他们,答不答应?!

此刻,不过是暂且让那龙椅上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得意片刻!

待到此番城下之围得解,待到那关外贼酋皇太极引兵退去……哼!

待到大军散去,尘埃落定,这京畿重地,终究还是我等与国同休的勋臣世爵的天下!到时候,新仇旧恨,自当一笔一笔,清算得明明白白!

那孙承宗老匹夫,纵有陛下回护,难道还能只手遮天?他杀我三大营将校,此等血仇,岂能不报!还有那侯世禄、周文郁、马祥麟等一众鹰犬爪牙,但有名姓在册者,一个都休想逃脱!科道御史的弹章,早已备好,只待时机!定要叫他们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至于陛下……呵呵,离了我等勋贵支撑,这朝廷如何运转?这天下如何安定?今日夺去的,来日必叫他连本带利,乖乖归还!有的是软刀子磨人的法子,叫他知道,有些规矩,破了,是要付出代价的!

眼下,便让他再猖狂几日。这江山社稷,可不是凭他一时的意气用事就能撼动的。秋后算账,为时未晚!

自从朱由检亲自搞的那场“坚壁清野”,虽说只折腾了三十里地,也就干了那么一回,可落在旁人眼里,味道就全变了。天威难测,谁敢打包票,明儿个这位爷不会又来一次“御驾亲征”,把京畿之地再刮一遍?

这下可好,风声鹤唳之下,有点门路的人家都坐不住了。管它是能搬的金银细软,还是平日绝不动摇的祖产根基,但凡是能挪动的,都争先恐后地装车装船,沿着漕运水路,浩浩荡荡往南边跑。那场面,真真是人心惶惶,争相逃难。

那些实在走不脱、或是动作慢了半拍的,也没辙,只能退而求其次,赶紧将囤积的钱粮吃食一股脑运进最近的城池,求个城墙庇护。可这粮食刚一进城,头一关遇上的不是贼虏,反倒是城里那些饿绿了眼的守军——多年欠饷,早使得这群兵爷眼冒红光,比土匪还凶。

得,运粮进城的主人家们一看这阵势,心里顿时透亮。什么也别说了,破财消灾吧!于是,一袋袋米粮、一箱箱银钱,还没捂热乎,就不得不“主动”劳军,喂饱了那些饿狼,才算换得一时安宁。

那这笔烂账,最终能算到谁头上?难不成要算到当今天子朱由检的头上?这念头光是闪过脑海,就足以叫人两腿发软,脖颈发凉。真金白银的损失事小,项上人头事大,谁敢去触这个霉头,找皇帝老儿讨债?

于是,一腔无处发泄的邪火,总得找个出口。那些被迫“犒劳”了军队、割了肉的富户乡绅们,扭过头,便将怨毒的目光死死钉在了袁崇焕等人的脊梁骨上。若不是这些统兵的将领“剿奴不力”、“纵敌深入”,天子何至于被逼到要“坚壁清野”?他们又何至于破此大财?

这口黑锅,便这样结结实实、不由分说地,扣在了前方浴血奋战之人身上。

然而,这帮人,真是想岔了道儿。若他们真有那泼天的胆子,把状纸递到御前,磕磕巴巴地说出损失……

此刻坐在龙椅上的这位,没准真会摸着下巴,沉吟半晌,然后叹口气:“此事,确是朝廷考虑不周,苦了你们了。”

他非但不会发作,反倒可能把这笔烂账认下——不是天子的错,但朝廷体恤百姓,总得有个说法。他甚至会出言宽慰,说些“共体时艰”、“尔等忠义,朕心甚慰”的场面话。

末了,大约还会觉得光动嘴皮子不够实惠,便从案头抽出一张空白的盐引,朱笔一挥,批个一年半载的额度。

“拿着这个去做点营生,填补亏空吧。”

仿佛这不是天大的恩赏,而是后世公司项目出了纰漏,老板自掏腰包给甲方的补偿。他脑子里压根没有“天子无错”的那根弦,只盘算着:稳住人心,别出乱子,花点小钱抹平隐患,这买卖…划算。

当然,以上种种。他朱由检自然无从知晓。他眼下,正忙于实践自己另一桩“宏图大业”。

他这个“历史小白”兼“三国迷”的心目中,周文郁那飘逸的胡须,简直就是活脱脱的“关公再世”!既然是“关老爷”的化身,那待遇岂能马虎?

于是乎,周文郁不仅官升数级,更收到了一份让所有辽东将官瞠目结舌、继而哄堂大笑的“厚赐”: 工部紧急“承旨”特制的一身崭新甲胄,通体刷上了醒目的翠绿色油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把“青龙偃月刀 同样是工部“匠心”打造,形制模仿传说中的关刀,虽非神兵利器,但分量十足,寒光闪闪。一匹赤兔马 御马监精挑细选的一匹高大健硕、通体赤红如火的骏马,赐名“赤兔”。

当周文郁穿戴整齐,身披“绿袍”,手提“关刀”,骑着“赤兔”,在营中亮相时……整个辽军大营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紧接着,不知是谁先憋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随即如同点燃了火药桶,哄笑声震天动地!

“哈哈哈哈!关二爷!是关二爷下凡啦!”

“周将军!您这身行头,可太威风了!比庙里的关老爷还像!”

“周哥!啥时候给弟兄们耍两下‘拖刀计’啊?哈哈哈!”

周文郁的脸瞬间涨得比胯下的“赤兔”还要红!他只觉得浑身别扭,那身绿甲仿佛有千斤重,手里的关刀更是烫手山芋,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皇帝爷这恩宠……也太别致了!他哭笑不得地僵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消息传到袁崇焕耳中,这位一向严肃的督师大人,先是愕然,随即也是摇头苦笑,扶额叹息:“陛下……陛下这……唉!” 他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天子对辽将的“厚爱”之心是好的,可这方式……未免太过儿戏和引人侧目了!

自那日起,周文郁在辽军营中便多了一个响当当、却也让他尴尬无比的新名号——“周关公”,或者更直白点——“关二爷”。

无论他走到哪里,迎接他的总是一片压抑的笑声和挤眉弄眼的“关将军好!”。起初他还能板着脸呵斥几句,后来也只得认命,苦笑着接受这御赐的“殊荣”,只盼着这身行头别在战场上成了敌军的活靶子。

朱由检的“三国英雄谱”显然还没画完。厚赏了“关二爷”周文郁,他又怎能忘了自己心目中那位忠勇无双、白马银枪的“常山赵子龙”——马祥麟!

这位在“坚壁清野”中表现最为悍勇、对皇帝命令执行最为彻底的年轻猛将,早已被朱由检在心底打上了“赵云转世”的标签。既然是“朕的赵云”,那待遇自然不能比“关二爷”差!甚至,要更好!

于是,又一道饱含皇帝“殷切期望”和“独特审美”的恩旨,快马加鞭送到了秦良玉和白杆兵驻扎的营地。

当传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宣读完毕,并示意随从抬上那几口沉甸甸的樟木箱子时,营帐内的气氛变得极其微妙。

秦良玉端坐主位,面沉似水,仿佛能穿透箱板,看清里面那些“恩赐”的荒诞本质。。皇帝前番那道“不得申斥”的护身符口谕还言犹在耳,如今又来了这出“角色扮演”的戏码!这简直是把她的儿子,当成了可以随意装扮的玩偶!

马祥麟则跪在母亲下首,心情复杂到了极点。皇帝爷的赏识和厚赐,他自然是感激的。

但经历了母亲那记响彻大营的耳光、那番冰冷彻骨的训斥,以及皇帝那“唯你是问”的护犊子口谕后,他对这些“恩宠”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兴奋,更夹杂着一丝惶恐和不安。他偷眼觑向母亲紧绷的侧脸,只觉得后颈发凉。

太监可不管这些,他脸上堆着讨好的笑,指挥手下打开箱子:

一套亮银明光铠: 不同于周文郁那身扎眼的“绿袍”,工部这次汲取了“教训”打造了一副打磨得锃光瓦亮、几乎能当镜子照的银白色明光铠!甲叶在帐内火把映照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晃得人睁不开眼。

一杆龙胆亮银枪。 枪身通体银白,枪尖寒芒四射,枪缨如雪。虽然形制与马祥麟惯用的白杆长枪不同,但卖相绝对拉满,完美符合“七进七出”赵子龙的神兵形象。

一匹照夜玉狮子。御马监这回下了血本,寻来了一匹通体雪白、神骏非凡的西域良驹,浑身上下找不到一根杂毛,在火光下宛如披着月光,赐名“照雪”。

朱由检似乎觉得“赵云”的配置还不够,又加赐了一领象征忠勇的素白蜀锦战袍和一顶同样银光闪闪的束发盔缨!

“马将军,快领旨谢恩吧!陛下对您,那可是寄予厚望,视若股肱啊!” 太监笑眯眯地催促道。

马祥麟硬着头皮,在母亲冰冷目光的注视下,叩首谢恩:“末将……马祥麟,叩谢陛下天恩!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箱子抬到了马祥麟的营帐。当他在亲兵帮助下,费力地穿上那身沉重、耀眼得像个巨大灯球般的亮银甲,披上雪白战袍,戴上银盔缨,再提上那杆“龙胆亮银枪”时……他自己都觉得无比别扭!

这身行头,好看是好看,威风是威风,可这……也太显眼了吧?!上了战场,岂不是告诉所有敌军:“大将在此,快来射我!”?

他试着走了两步,银甲摩擦发出哗啦声响,在安静的营帐里格外刺耳。亲兵们低着头,肩膀可疑地耸动着,显然在极力憋笑。

消息传入秦良玉耳中,这位素来刚毅的女帅只是从鼻间发出一声极冷的轻哼,对身旁的心腹将领低声道:“这位天子,是真将吾儿当作勾栏瓦舍里唱戏的伶人了!披挂得这般招摇,莫非是怕建虏的弓弩寻不着靶心?”

字句间压抑着翻腾的怒意与深切的忧虑。她久经沙场,太明白这“御赐”的耀眼行头非但不是护佑,反倒是一道催命符,足以将爱子置于万军瞩目、矢石交攻的绝境!可她又能如何?抗旨不遵?皇帝那句“唯你是问”的口谕,犹如一道无形枷锁,牢牢铐住了她的手脚。

很快,“银甲小将”、“白袍将军”、“马子龙”之类的称呼,也开始在白杆兵营中私下流传。

虽然不如周文郁的“关二爷”那么具有直接的喜剧效果,但马祥麟这身过于华丽、与白杆兵朴素质朴风格格格不入的装扮,依旧引来了不少异样的目光和善意的调侃。

马祥麟只能板着脸,努力适应这身“御赐光环”,心中却祈祷着,千万别在战场上因为这身行头而误了大事。皇帝爷的“厚爱”,有时真是让人……压力山大!

朱由检在宫中,却对自己的“杰作”颇为满意。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麾下的“关二爷”和“赵子龙”并肩作战,所向披靡的英姿。这大明的江山,有如此“虎将”护佑,何愁建虏不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