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89章 活路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89章 活路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陈睿拉着刘伯老槐树下坐下:“刘伯,此番事过,我想回九天观一趟,师傅的墓埋得太潦草,上次走得匆忙,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立。这次回去,想把墓修得周正些,得好好修葺一番,才算尽了弟子的本分。”

刘伯正闻言动作一顿,抬头时眼中满是赞许:“郎君此举,理所应当。道长在天之灵,见你如此重情重义,定会宽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修墓立碑本就是该做的事,我陪您去。”

陈睿摇摇头:“您年纪大了,山路不好走,就在镇上守着。我带秦校尉他们去就行,轻车熟路。”

“那哪成,老汉我跟着道长在山上跑了一辈子,骑马我也会,这点脚程还能能行的,我不回去不会心安。”刘伯坚决道。

“那行,那这两天咱们先准备一下,在镇上采买一些工具和物资。再让秦校尉安排些人,跟我们走一趟。”陈睿道。

说完就起身去找秦校尉了。

话说秦校尉这边,前几天因为剿灭山贼获了十几个首功和活捉山贼头领之功,秦校尉小小的升了一级,还得了五十贯钱的奖励,算下来每个人有两贯钱,秦校尉把钱都给底下的兄弟按贡献分了。

一群人正乐呵乐呵的在谈天说地。

见陈睿来了,秦校尉迎上来说:“小郎君可是有什么吩咐?”

陈睿说:“是有点事正要和秦校尉说,过两天我们想回九天观一趟,把我师傅的墓给好好修整一下,再整理一下道观,以后定然是要重修的,先做一些准备。”

“这事没问题!郎君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九天观不远但是也不近,来回也得好几天时间,秦校尉先跟刘伯在镇上去采买一些露营的东西和干粮吃食。”陈睿说道

秦校尉拍了拍胸脯,道:“好呢,郎君放心,野外行军咱们以前经常干,经验足得很!”

说罢吩咐手下的弟兄做准备,选出留守镇上的五人,然后就拉着刘伯一起去镇上大采购去了。

陈睿去铁匠铺打了几根铁钎,铁锤,又去买了些麻绳,过几天要带上。

现在就等到东西都准备妥当。

准备了两日,行囊里除了香烛、祭品,还有些盐巴、布料。秦校尉带着十名军士也已备好马匹。

“陈郎君,都妥当了。”秦校尉抱拳行礼,“此去九天观好几天,末将已让军士备好一切所需物资。”

陈睿谢过,翻身上马。

一行十三人出了小镇,往九天山方向行去,风卷着马蹄扬起的尘土。

以前从山里出来时,靠双脚丈量山路,走了整整五天;如今骑着马,感觉路也比记忆中好走些了。

遇到比较陡峭的山坡,军士们便牵着马步行,陈睿也下马跟着走,踩着松动的碎石往上攀,倒比骑马更能细看沿途的景致。

山风渐凉,带着松针的清香。

陈睿望着熟悉的山形,忽然指着远处一道瀑布:“过了那道小溪,再翻两个山头,就是下梁村了。”

秦校尉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笑道:“陈郎君记性真好。末将瞧着这山路,若不是常走,定然记不住这般细处。”

过了小溪山路果然崎岖了些。

起初是宽些的土路,能容两匹马并行,路边长满了酸枣刺,时不时勾住裤子。

刘伯走在最前面,手里挥舞着砍刀,劈开挡路的荆棘:“郎君,再往前走三里,就是下梁村,过了村子,走大路骑马一天就到九天观了。”

“那咱出山转了好几天呢?”陈睿问道。

“那不是躲山贼故意绕道吗?大路要不了这么久。”刘伯解释道。

陈睿点点头,目光扫过路边的岩石。

偶尔能见到几块泛着白的石英石,像撒在草丛里的碎银子。还有长石,通常和石英石伴生,心里便多了几分留意。

走了约莫两个时辰,前方忽然出现一片错落的茅舍,炊烟从屋顶袅袅升起,混着柴火的味道。

“那就是下梁村吧?”秦校尉指着前方道。

“是下梁村!”刘伯说道。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孩子正追逐打闹,见一群骑马的人过来,都吓得躲到树后,探出脑袋怯生生地看。

一个老汉在槐树下坐着,见了陈睿身上的衣袍和身后的禁军,愣了愣,忽然喊道:“这不是……这不是小道长吗?”

陈睿勒住马,仔细一看,正是村正老汉。他翻身下马,笑着拱手:“老伯,是我。”

当他们看清陈睿如今的模样,无不惊叹——昔日那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浪小道士,如今身着华服,身姿挺拔,眉目间尽是少年英气,活脱脱一位翩翩公子。

村正更是激动得搓着手,拉着陈睿的手不肯松开:“小道长啊,真是你来了!你过得还好吗?”

“真是小道长!”村正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你当年穿着破道袍,如今……如今竟成了贵人!”他嗓门大,喊得半个村子的人都跑了出来,围着陈睿看,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

不等陈睿回话,村民们早已忙活起来。

有妇人转身回家捉鸡宰鸭,有汉子扛着锄头去后山挖新鲜的野菜,村正更是咬了咬牙,吩咐儿子把村里唯一只山羊牵了出来:“今天说什么也要好好招待小九和各位贵客,这羊,杀了!”

陈睿见状连忙推辞:“老伯,各位乡亲,不必如此破费,我们随便吃点便好。”

“那可不行!”村正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去年若不是你救了我们全村人的命,提醒大家防范时疫,我们哪有今天?这点心意,你可一定要收下。”

陈睿见盛情难却,只得拱手道谢:“那就多谢村正和各位乡亲了。”

让刘伯从包袱里取出两匹布和一包盐巴:“这些给乡亲们分分,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午饭设在村正的茅屋里。

炕桌上摆着一大盆炖羊肉,撒着葱花,香气扑鼻;旁边是一些野菜汤,还有一碗腌野菜。陈睿坐在炕沿上,和村正、几个老人一起吃饭,听他们说村里的事。

“去年那场时疫,把村里折腾惨了。”村正叹了口气,喝了口糙米酒,“走了八个壮劳力,都是各家里的顶梁柱。如今剩下的五十来口人,老的老,小的小,种那几亩坡地,收的粮食刚够糊口,全靠上山挖点药材、采点山货换些盐巴。”

一个瞎了只眼的老汉接话:“前几日去镇上卖山货,掌柜的还压价,说‘山里的东西,不值钱’……”

陈睿听着,心里有些沉。

他从怀里掏出石英石和一块长石——那是来时在路上捡的,放在桌上:“老伯,乡亲们,你们见过这种石头吗?”

众人都凑过来看。

石英石闪着亮光,长石表面光滑。村正摸了摸,说:“这石头多的是!山背面往官道去的那个坡上,一挖一大片,孩子们常捡来玩,就是没啥用。”

“有用!”陈睿加重了语气,“这些石头能做瓷器,能换大钱。我要大量收,有多少要多少。”

村正愣住了:“石头……能换钱?”

“能。”陈睿让刘伯拿出十两银饼子和两贯铜钱,放在桌上。

“这些是定金。你们发动村民去采,石英石和长石分开装,堆在村口的空地上,我会派人来拉。价钱按斗算,保证比挖药材划算。”

十两银饼子在阳光下闪着光,看得村民们眼睛都直了。

“小郎君……这……”村正的手都抖了,“就是些石头,哪能要您这么多钱?”

“必须给。”陈睿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这石头对我有用,往后长期都要收,算是给村里添条活路。按劳取酬,天经地义。”

村正嘴唇动了动,忽然老泪纵横,对着陈睿深深作揖:“小郎君大恩!俺们下梁村……俺们下梁村有福了!”

旁边的老汉们也跟着作揖,孩子们不懂银饼子有多金贵,可以捡石头换钱,都拍着小手喊:“捡石头!换钱!”

吃过饭,村正立刻敲起铜锣。村民们听到锣声,都涌到槐树下。

当村正宣布“陈郎君收石头,给现钱”时,人群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俺这就去挖!”一个瘸腿的后生扛起锄头就往山后跑。

“等等俺!俺也去!”几个妇女挎着竹篮跟了上去。

孩子们更是雀跃,拉着大人的衣角,嚷嚷着要去捡最亮的石头。

一时间,沉寂了许久的山村忽然活了过来,扛锄头的、挎篮子的、牵孩子的,往山后坡的方向涌去,像一股流动的潮水。

陈睿站在槐树下,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里的郁气散了不少。他对村正道:“开采时注意安全,别让孩子爬陡坡。等我从观里回来,就派人送工具和袋子来。”

村正连连点头,又要留他住下。

住了一晚,村正留陈睿多住几天。

陈睿婉拒了:“我得先去观里看看,明日再来叨扰。”

临行前,王二婶塞给陈睿一包煮鸡蛋:“路上吃,垫垫肚子。”

陈睿谢过,翻身上马。

队伍往九天观走去时,身后传来村民们的呼喊:“小郎君慢走!”

“俺们给你多捡石头!”

他回头望了一眼,下梁村的茅舍在夕阳里泛着暖光,山后坡上已晃动着村民们的身影。

山路蜿蜒,前方的九天观却越来越近。

陈睿握紧缰绳,心里忽然生出些期待——不知道师傅的墓前,是不是已长满了青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