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69章 规划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69章 规划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太平河的水汽带着终南山的凉意,漫过河湾的芦苇丛,扑在人脸上时,竟比长安城里的井水还要沁凉。

陈睿望着河湾里那座耸立的庞然大物,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这便是他亲手设计的第一座竹筒水车,轮盘直径足有两丈,二十四根竹筒像列队的士兵般嵌在轮辐上,随着河水流淌轻轻晃悠,活像头蓄势待发的青牛。

“陈郎君,都准备好了!”杨铁信的大嗓门从栈桥下传来,他正指挥着几个村民调整导流渠的闸门,粗布短打湿了半截,脸上却泛着红光。

“司农寺的大人们也到了,就等您发话呢!”

陈睿低头望去,见河岸上站着不少人。司农寺的李大人带着两个属官,正围着水车的支架打转,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蓉娘站在稍远些的田埂上,帮着刘伯清点带来的干粮,素色布裙被风吹得贴在身上,却时不时抬头望向水车,眼里藏着笑意;张家的木匠则蹲在轮盘边,用锤子敲了敲固定竹筒的藤条,见陈睿望过来,咧嘴露出两排白牙,比了个“结实”的手势。

河对岸的田埂上,黑压压站着一片村民,大多是太平村的,也有几个草堂村的熟面孔,都是刘老汉特意请来的。

他们望着水车的眼神,像瞅着什么稀罕宝贝,有几个老汉还在偷偷掐自己的大腿,仿佛怕这是做梦——谁能想到,河里的水能自己跑到地里去?

“开闸吧!”陈睿朝着杨铁信扬声喊道。

杨铁信应了声“好嘞”,抡起手里的木槌,“咚”地砸在闸门的木栓上。

导流渠的闸门缓缓升起,原本温顺的河水像是被叫醒的猛兽,“哗啦”一声涌进渠槽,顺着斜坡直奔水车的轮盘。

“水来了水来了!”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声。

水流狠狠撞在浸在水里的竹筒上,轮盘猛地一颤,发出“咯吱”的声响。紧接着,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那两丈宽的轮盘竟真的动了!

先是慢悠悠地转了半圈,带起的竹筒舀满河水,随着轮盘升高,到了顶端时,竹筒口朝下,清亮的河水“哗哗”倒进架在半空的木槽里。

“转了!真转了!”刘老汉手里的拐杖都掉在了地上,老泪纵横地拍着大腿,“老天爷!水真的自己往槽里跑了!”

轮盘越转越快,“咯吱咯吱”的声响混着水流声,像支粗粝却动人的歌。

木槽里的水顺着事先挖好的沟渠,蜿蜒着流向远处的田地,干裂的土块被滋润得发出“滋滋”的轻响,连田埂上的野草都仿佛挺直了腰杆。

司农寺的李博看得眼睛发直,手里的算盘珠子都忘了拨:“陈县子,这……这水车一日能浇多少地?”

“保守说,十来亩不成问题。”陈睿笑着说,“水流大的时候,还能再多些。”

“十亩!”李博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账本差点掉进水里,“寻常农户挑水浇地,一人一日顶多浇半亩,这水车抵得上二十个壮劳力!要是推广开,关中的旱地都能变成水田!”

他身边的属官连忙掏出纸笔,蹲在地上就开始画水车的样子,嘴里还念念有词:“轮盘要三丈,竹筒二十四根,导流渠得有斜坡……”

就在这时,河对岸忽然传

“不用画得太详细,我那里有图纸,后面拿去复制几份。”陈睿说。

草堂村的那些村民不知什么时候挤到了前排,为首的是草堂村的村正秦老汉。

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到栈桥下,“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身后的十几个村民也跟着跪下,黑压压一片。

“陈县子!”刘老汉的声音带着哭腔,“求求您发发慈悲,也给俺们草堂村造座水车吧!俺们村的地比太平村高,去年大旱,地里的粟米麦子都枯死了,孩子们饿得直哭啊……”

“是啊县子爷!”旁边一个妇人抹着眼泪,“俺家男人去长安帮工,为了多挣两个钱,顶着日头赶路,中暑倒在半道上,到现在还没好利索……要是有了水车,俺们就不用拼死拼活挑水了!”

陈睿连忙去扶人:“乡亲们快起来,这可使不得!”

秦老汉却不肯起,梗着脖子道:“县子爷不答应,俺们就不起来!您是俺们的衣食父母,总不能厚此薄彼啊!”

陈睿看着他们黝黑的脸上满是期盼,心里叹了口气——他本就打算给草堂村也造水车,只是没想到他们来得这么急。

“起来吧,我答应你们。”陈睿扬声道,“太平村的水车只是试验,过几日我就带人去沣河测量,给你们两个村子造几座更大的,保证能浇到村里的每块地!”

“真的?”刘老汉眼睛一亮,像是不信自己的耳朵。

“绝无戏言,我陈睿说的话也算数。”陈睿笑着点头,“不过你们得先做些准备:去终南山砍些结实的毛竹,截成两尺长的竹筒,一头留节一头开口;再选些年轻力壮的汉子,到时候跟着工匠上工;家里有松木、藤条的,也都先预备着,算工钱抵扣。”

秦老汉这才肯起来,给陈睿作揖,身后的村民们更是欢呼起来,有人甚至朝着水车的方向磕头,嘴里念叨着“活菩萨”。

太平村的村民也跟着高兴,秦老汉拉着刘老汉的手笑道:“这下好了,往后咱们两村就都是‘水浇地’了,秋收时定要比一比,看谁的粟米麦子长得好!”

刘老汉咧着嘴笑:“比就比!不过得请郎君当个见证!”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河湾的水汽里,仿佛都飘着麦香。

到了午饭时分,刘老汉非要拉着众人去他家吃饭,说是家里的老婆子蒸了馒头,还杀了只下蛋的老母鸡。陈睿拗不过他,便带着张正堂等人跟着去了。

农家的院落不大,却收拾得干净。院子里的石桌上摆着满满当当的菜:一大盆炖鸡汤,油花浮在表面,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还有些凉拌的野菜,清爽解腻。

刘家老婆子端上一摞白胖的馒头,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笑着说:“郎君别嫌弃,乡下人家没什么好东西。”

“婶子太客气了,这比酒楼的菜还香。”陈睿拿起个馒头,掰了一半递给身边的蓉娘,“快尝尝。”

张正堂早就饿了,抓起个馒头就着鸡汤吃起来,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小九,我得给你算笔账。”

他放下馒头,从怀里掏出个小账本,“这水车的木料花了十五贯,竹子、藤条三贯,工匠工钱二十贯,还有些零碎的铁器、麻绳,总共四十三贯出头。”

陈睿喝了口鸡汤,点点头:“知道了,不算多。”

“还不算多?”张正堂瞪圆了眼,“寻常农户一年的嚼用也就两贯钱,四十三贯够二十户人家过一年了!你这还只是座小的,往后要造大的,花费更厉害。”

陈睿笑了笑:“钱花了可以再挣,地里的粮食耽误了,可就补不回来了。我手里还有些积蓄,先垫上无妨。”

“你有多少积蓄?”张正堂追问,“皇上俸禄都还没发,封地的租子还没开始收,你那点家底经得住这么折腾?”

陈睿看向刘伯:“伯,咱们手里还有多少银钱?”

刘伯放下筷子,扳着手指头算:“上次陛下赏的黄金百两,一直没动,按市价能兑九百多贯。还有些散碎银子和铜钱,加起来约莫二十贯。”

张正堂大手一挥,“陈郎君要是缺钱,我这边随时能调。客栈和酒楼的收入,先给你支两百贯出来。”

陈睿有些动容:“行,伯父您那边能抽出来更好。”

“这有什么的。”张正堂满不在乎地说,“你为这两个村子费了多少心?我这点钱算什么?再说了,等水车造好了,地里收成多了,你这县子当得稳当,我跟着沾光的地方还多着呢!”

蓉娘在旁轻声红脸道:“我那里也有些积蓄,是以前攒下的,虽不多,也能凑个二三十贯。”

“不用,”陈睿笑着摆手,“伯父先支两百贯就行,应该够了。”他看向张正堂,“那就麻烦您了,先预支上半年的收益吧。”

张正堂立刻拍板:“没问题!下午回去我就去取来给你!”

解决了钱的事,陈睿心里踏实了不少,拿起个馒头慢慢吃着,开始盘算后续的规划:“太平村这边,河湾这座小水车先试运营几日,看看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在沣河下游再建一座大的,直径三丈,用三十二根竹筒,这样一左一右两座,差不多能浇完太平村的八百亩地。”

他用筷子在桌上画着简易地图:“草堂村地势高些,得在沣河上游建两座大的,轮盘要比太平村的更大,直径六丈,用四十根竹筒,再挖几条支渠,把水引到高处的田去。这样算下来,总共要再建三座大水车。”

李博在旁听得认真,忍不住问:“三座大水车,得多少花费?”

“小的四十三贯,大的大概七十贯一座。”陈睿算了算,“三座就是二百贯左右,杂七杂八的开销,两百贯应该够了。”

“两百贯……”李博咋舌,“陈县子真是大手笔!不过这钱花得值,等秋收时,这几个村子的收成至少能翻一倍,到时候税粮都能多收不少。”

秦老汉和刘老汉在旁听着,眼里的光越来越亮。

秦老汉说:“县子爷放心,上工的汉子俺们都选好了,都是手脚勤快的,保证不偷懒!”

刘老汉也道:“毛竹俺们这就去砍,终南山里有的是,保管挑最粗最直的!”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喧哗。

原来是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听说了水车的事,也跑来想求陈睿帮忙。

为首的是个瘦高个老汉,手里拿着个破碗,愁眉苦脸地说:“陈县子,您看俺们村,跟太平村就隔了条河,咋就没划成您的封地呢?要是俺们也有水车,去年就不会饿肚子了……”

“是啊是啊,”旁边的人附和道,“俺们村的地比太平村还好,就是缺水,要是能有水车,保证年年丰收!”

秦老汉见状,连忙护在陈身前:“你们别胡闹!陈县子的封地就这么大,哪能顾得过来所有村子?再说了,这水车是县子爷自己掏钱造的,又不是朝廷拨款,哪有那么多钱?”

陈睿看着他们期盼又失落的眼神,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便对那瘦高个老汉说:“你们村要是真需要水车,可以去司县衙报备。李大人说了,这水车要推广开,到时候朝廷会有补贴,或许不用你们自己掏多少钱。”

李博连忙点头:“没错!我回去就写折子,奏请陛下推广竹筒水车,到时候各县都能造,不光你们村,全关中的村子都能用上!”

那老汉还是有些失落,却也没再纠缠,只是望着太平村方向的水车,喃喃道:“还是太平村和草堂村命好啊……”

午饭过后,陈睿带着众人去沣河勘察地形。

站在河堤上望去,沣河的水面比太平河宽了不少,水流也更急,确实适合建大水车。

陈睿让杨铁信测量水流速度和河底深浅,自己则和李博讨论渠道路线,时不时在纸上画几笔。

蓉娘和刘伯在一旁整理带来的工具,张正堂则在跟两个村子的里正交代上工的注意事项,声音隔着河水传过来,带着股子干劲。

钱没了可以再挣,可当看到水流进干裂的土地,看到村民们脸上的笑,那种踏实感,是多少金银都换不来的。

“开工!”

陈睿朝着河岸的村民们扬声喊道,声音被风吹得很远,“三座大水车,现在就开始准备!”

河两岸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惊起了水鸟,扑棱棱地飞向金色的天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