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53章 暗流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53章 暗流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洛阳城。荥阳郑府府邸深处的书房,窗棂被厚重的锦帘遮得严严实实,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满架古籍散出的陈旧纸味,凝成一股沉闷的气息。

紫檀木打造的矮榻周围,坐着的皆是关东士族的顶梁——荥阳郑氏宗主郑善果、博陵崔氏宗主崔瑞德、范阳卢氏宗主卢承庆、太原王氏宗主王珪,还有赵郡李氏宗主李博义。五人面前的茶盏早已凉透。

“闲聊就省了,长安来的消息,诸位都该听闻了。”

首座上的郑善果率先开口,他年过六旬,眼角的皱纹里像是藏着千年的风霜,指节叩在桌面上,发出“笃、笃”的闷响,每一声都像敲在众人的心坎上。

他摊开手掌,掌心躺着一张揉皱的纸,上面是长安精盐官铺的价目表。

“李世民要将盐业收归朝廷专卖,不止是那劳什子精盐,连河北盐池、关中盐井的粗盐定价权,都要攥在他手里。”

左手第一位的崔瑞德“嗤”地笑出了声,花白的胡须随着笑声簌簌颤动,他将茶盏往桌上一墩。

瓷盖与碗沿碰撞,发出刺耳的脆响:“他倒真敢想!自永嘉之乱起,河北的长芦盐池、关中的富平盐井,哪一处不是咱们几家轮流照看?数百年的营生,养活了多少族人,填了多少门路,他一道圣旨就要断了?”

他语气里的不屑像淬了冰,“真当玄武门的刀光,能斩得断咱们盘根错节的根基?”

坐在对面的卢承庆却缓缓摇头,他指尖划过茶盏边缘,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声音低沉如古井:“崔兄稍安。问题不在他敢不敢,而在他能不能成。如今他手握玄甲军,京畿兵权尽在掌握;房玄龄、杜如晦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又在朝堂上摇旗呐喊,恨不得把咱们这些世家踩在脚下。明着硬抗,怕是讨不到好。”

“那便任他拿捏?”王珪猛地一拍桌子,茶盏里的残水溅出几滴。他性子最急,想起族中账簿上那些依赖盐利的进项,额角的青筋便突突直跳,“盐业的利钱,占了咱们几家三成进项!没了这笔钱,族里的学堂如何维系?田庄的水渠如何修缮?还有那些关节走动的开销,哪一样离得开?”

他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层层涟漪。

众人一时语塞,书房里只剩下窗外竹叶被风拂过的“沙沙”声,衬得愈发寂静。

五姓七望能盘根错节数百年,靠的从来不止是门第声望,更是土地、盐铁这些实实在在的命脉产业。

如今李世民要动盐业,无异于在他们的根基上刨土掘石,这疼,是剜心剔骨的。

“依老夫看,得分三步走。”郑善果缓缓开口,目光扫过众人,烛火在他眼底跳动,映出几分深不可测,“第一步,先在朝堂上造势。”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上点了点,像是在盘算着什么:“咱们几家在朝中任职的子弟不少——崔家的有人在吏部掌选官,一句话就能让精盐司的官员升迁受阻;卢家的有人在门下省值守,诏令递上去,他能找出十个理由压着不发;还有老夫家的三郎在户部管漕运,官盐想运出关中,得看他的脸色……让他们联名上疏,就说‘官营盐铁,与民争利’,再煽动些地方乡绅、退隐老儒出来说话,把舆论搅浑。”

“百姓最怕折腾。”崔瑞德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捻着胡须道,“只要他们觉得日子要乱,柴米油盐要涨价,自然会怨朝廷。到时候朝臣再一附和,李世民就算再硬气,也得掂量掂量。”

卢承庆却微微摇头:“光靠嘴说不够,得让他尝到点苦头。这便是第二步——断他的盐。”

“怎么断?”王珪追问,身子不由自主地前倾。

“咱们手里的私盐窖,”崔瑞德冷笑一声,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有同桌的人能听见,“光是关中周边,从鄠县到华阴,就藏着十七处,够供三年用度。让底下人把盐藏严实了,再吩咐那些依附咱们的盐商,即日起停了往长安、万年两县的运盐车队。不出一个月,长安就得闹盐荒。”

他端起凉透的茶盏,抿了一口,茶味的苦涩漫开,却掩不住他语气里的笃定,“到时候百姓嗷嗷叫,看他还能不能硬撑着搞官营!”

“不止如此。”卢承庆补充道,他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摊在桌上,上面记着河南、山东各州的士族田产,“咱们还能联合河南、山东的中小士族,让他们拖着夏税不交。朝廷搞官营,得花钱建工坊、养工匠、铺销路吧?国库本就因去年征突厥耗了不少,这一紧,他自然知道厉害。”

众人相视一眼,原本凝重的神色里渐渐透出几分底气。

数百年的根基,岂会被一道圣旨轻易撼动?

他们有的是办法,让这位陛下知道,五姓七望的力量,藏在水面之下,深不可测,一动便是惊涛骇浪。

“那第三步呢?”一直沉默的李博义忽然开口,他须发皆白,是几人中最年长的,也是最了解皇室手段的。

当年他亲历过玄武门之变,深知李世民的狠辣,此刻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若是……老夫是说若是,李世民铁了心要干,不惜鱼死网破呢?”

这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方才燃起的几分热度。

书房里再次安静下来,连烛火的跳动声都清晰可闻。

是啊,那位陛下可不是吃素的,当年能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如今为了皇权稳固,未必做不出玉石俱焚的事。

郑善果沉默半晌,叹了口气,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摩挲着,像是在权衡利弊:“若是他非要如此,咱们……只能退一步。”

“退一步?”王珪立刻皱眉,语气里满是不甘,“那岂不是让他得逞了?咱们几家的脸面往哪搁?”

“非也。”郑善果摇头,目光扫过众人,“咱们可以让出盐业的主导权,但得在他的官营盘子里掺点沙子。比如盐场的管事、运输的差役、官铺的掌柜,让咱们的人去做;定价时,给咱们的盐商留条活路,让他们能从官营里分杯羹。”

他看向李博义,目光深沉:“李兄说得对,李世民如今权柄在握,硬拼得不偿失。但咱们可以用联姻、荐官的法子,把人插进他的盐务体系里。日子长了,这官营的盐,还不是咱们说了算?就像当年北魏推行均田制,最后还不是靠咱们士族来执行?到头来,好处还是落进咱们口袋。”

“崔家有个侄女,年方十五,模样性子都是上佳,”崔瑞德立刻接话,显然早已有所盘算,“若是能嫁进东宫,成为太子妃,将来精盐司的事,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卢家也有适龄的子弟,精通算学,可荐去精盐司当差,掌管账目。”卢承庆紧随其后,语气里带着志在必得。

王珪也点头:“太原王氏在河东经营盐井多年,有的是熟手,让他们去工坊当管事,保证把制盐的法子摸得一清二楚。”

众人各异的神色——有算计,有隐忍,也有势在必得。

他们都清楚,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李世民想拿盐业开刀,削他们的权;他们则想借着这场交锋,让皇室知道,五姓七望的根基,不是一道圣旨就能撼动的。

“那就这么定了。”郑善果最后拍板,指尖重重叩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明日就让朝中子弟递折子,同时让人去安排私盐的事。咱们走着瞧,看看是他的皇权硬,还是咱们几百年的根基稳!”

众人起身告辞,长袍的下摆扫过青石地面,发出窸窣的声响。

走出郑府时,洛阳城的夜市已亮起灯火,酒肆的喧嚣、商贩的吆喝、歌姬的琵琶声交织在一起,看似繁华依旧。

可没人知道,一场关乎大唐命脉的暗流,已在这灯火之下悄然涌动,正顺着大运河的漕船、沿着横贯东西的驿道,往长安的方向蔓延。

而此时的长安,太极宫内。

李世民站在巨大的舆图前,舆图是用羊皮绘制的,标注着大唐的山川河流、盐池井矿,连最偏远的岭南盐场都清晰可见。

他手指点在庆州(今庆阳境内)的位置——那里标注着盐矿产地,是几年前年收复的失地,现在由军镇控制。此处有采不尽的井盐,也是他推行盐业改革的底气所在,连房玄龄都只知其然,不知其详。

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锐利如鹰隼,扫过舆图上标注的关陇士族聚居地:“来吧!朕就知道你们不会坐以待毙。告诉尉迟恭,让玄甲军盯紧那些私盐窖,尤其是鄠县、华阴一带,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来,一只老鼠都别放过。”

他顿了顿,手指重重戳在胜州的位置:“再传旨给庆州,让他们加紧开采,即刻启运第一批盐矿,直送长安,入库封存,没有朕的旨意,一粒都不许动。”

“遵旨。”长孙无忌躬身应是,心里却清楚,这场与门阀的较量,开始了!原来陛下的底气是在庆州盐矿,还好自己果断拒绝了五姓七望的邀请,不然......

此刻正在怀德坊的小院里,陈睿教刘磊、刘淼演算算术。

“你们看,‘10-3=7’,这个‘-’就是去掉的意思。”陈睿拿着粉笔,在漆木板上写下算式,刘磊趴在木板上,用手指跟着笔画,刘淼则在一旁用石子摆出数字,小声念叨着。

惠娘端来刚蒸好的馒头,麦香里混着淡淡的甜味:“小郎君,歇会儿再教吧,吃个馒头。”

陈睿接过馒头,咬了一口,好吃!

院外,玄甲军的暗卫隐在槐树的阴影里,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往来的行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