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51章 润物细无声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51章 润物细无声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家里多了惠婶操持,顿时显得井井有条起来。

这位妇人手脚麻利,性情温和,更难得的是对厨事颇有灵性。

陈睿又抽空指导了她几日,将一些现代家常菜的技巧,诸如炒、溜、爆的火候掌握,以及利用精盐和少量常见调料(如酱、醋、饴糖)提鲜增味的方法,细细讲解示范。

惠婶学得认真,不过三五日功夫,做出的饭菜已是有模有样,虽比不上陈睿亲手所做那般精准,却也比寻常市井之家美味得多,至少那股子因调料粗劣和火候不当而产生的焦糊味、苦涩味是彻底不见了。

刘磊、刘淼两个娃娃眼见着脸色都红润了些。

解决了吃饭问题,陈睿的目光便落在了两个日渐活泼的孩子身上。

刘磊九岁,刘淼五岁半,正是该启蒙读书的年纪。

整日困在这小院里,除了帮忙做些极轻省的杂事,便是眼巴巴望着门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陈睿自己便是知识的受益者,深知在这时代,识字明理、懂得计算,对于平民子弟而言,是何等重要的一条出路,哪怕将来只是做个掌柜、账房,也比纯粹出卖力气强上许多。

这日傍晚,饭后闲坐,陈睿便对两个娃娃道:“石头,丫头,你们整日闲着也是闲着,从明日起,睿哥我抽空教你们认字、学算术,可好?”

刘磊闻言,眼睛先是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小声道:“睿哥,认字……那是读书人老爷的事,我们……学那个做啥子哟,费钱又费纸笔。”

他年纪稍大,已隐约知道笔墨纸砚的昂贵,那是他们这样的家庭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刘淼却没想那么多,只仰着小脸,好奇地问:“阿兄,认了字,就能看懂街上招牌了吗?算术是不是就是数铜钱?”

陈睿心中微酸,又觉好笑,摸了摸刘淼的头,对刘磊温和却坚定地说:“石头,记住阿兄的话,知识本身没有贵贱,识字明理、会算账,不是只有老爷才能学。学了本事是自己的,将来无论做什么,都能多一条路走。纸笔你们不用操心,阿兄有办法。”

他说的办法,是前几日特意让王木匠做的一块平整的漆木板,又寻了些质地细腻的石灰,自己捣鼓出了类似粉笔的条块。这样,便可以反复书写,成本极低。

第二日一早,陈睿的小院便传出了朗朗的跟读声。

上午,他先教了六个最基础的字:天、地、人、日、月、田。他用炭笔在漆木板上画出象形的图案,再演变成如今的楷书,讲解字义,两个娃娃听得津津有味。

“往后每日上午,咱们就学这些。”陈睿拿起粉笔,在木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天”字,粉笔划过木板的“沙沙”声在安静的院里格外清晰。

“这个字念‘天’,你看它上面一横像天空,下面像个站着的人,人头顶着天,就是‘天’。” 刘磊踮起脚尖,手指在木板上空跟着笔画描了描,小声念:“天……”他性子慢热,做事总爱琢磨透了再动手,盯着字形看了半晌,才拿起粉笔,在另一块木板上慢慢写起来。

第一笔横画写得有些歪,他皱了皱眉,用指尖擦掉,重新落笔,直到写出个虽不工整却笔画分明的“天”字,才松了口气。 刘淼年纪小些,性子却更活络,她没急着写,反而指着“天”字问:“陈大哥,那‘地’字是不是像块土疙瘩?” “问得好。”陈睿笑着写下“地”字,“你看这个字,左边是‘土’,右边像个‘也’,土堆起来的地方就是‘地’。”

他握着刘淼的小手,在木板上写了一遍,小姑娘的手软软的,握着粉笔有些发抖,写出的“地”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写完抬头冲陈睿笑,露出两颗刚长齐的小虎牙。 一上午的识字课,陈睿教了六个字:天、地、人、日、月、田。

每个字都拆解得简单好记——“人”像两条腿站着,“日”是圆圆的太阳,“月”像弯弯的月牙,“田”是四四方方的田地。两个孩子学得慢,却格外专注,刘磊写“田”字时总把四边画得歪歪扭扭,刘淼就用手指在他手心画田字格;刘淼记不住“月”字的写法,刘磊便在旁边画个月牙提醒她。

木牌上的字写了擦、擦了写,粉笔灰落了两人一衣襟,倒像是沾了层薄薄的雪。

刘磊学得认真,握着粉笔的小手用力得指节发白,一笔一画地模仿,虽然歪歪扭扭,但态度极好。

刘淼年纪小,手腕力气不足,字写得像蚯蚓爬,但她记性似乎更好,陈睿教过两遍,她便能指着字准确读出来。

下午,则是算术启蒙。陈睿没有直接教算筹,而是引入了阿拉伯数字。“来,我们今天学一种新的计数符号,写起来简单,算起来方便。”他在漆木板上写下从0到9十个数字,一一讲解读法。

“这个圈圈念‘零’,表示没有;这一竖念‘一’……”陈睿教得耐心。教他们边读边掰手指计数。

这样教了一天。陈睿对两个孩子有了初步的认识,

刘磊性子毕竟沉稳,书写识字都没问题,只是对抽象符号的接受能力似乎稍弱,写“2”和“5”时常分不清方向,6和9也分不清,挠着头皮很是苦恼。不过这也没什么,熟能生巧。

反倒是刘淼,对这些弯弯曲曲的符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得飞快,不仅写得比哥哥快,陈睿随口出个十以内的数,她掰着手指头,嘴里念念有词,竟也能很快用粉笔在板上写出数字,虽然过程稚嫩,却显露出对数字的敏感。

两个娃娃对这块神奇的漆木板和能写能擦的粉笔爱不释手,写了擦,擦了写,小院里充满了学习的乐趣。

蓉娘过来找陈睿,瞧见陈睿在教两个娃娃用符号数字做简单的加法,不由停下脚步,看了好一会儿。

她父亲是商人,她自幼耳濡目染,对数字并不陌生,甚至帮着父亲核对过简单账目,用的是传统的算筹和汉字数字。

此刻见到这种前所未见的简便符号,眼中顿时闪过惊奇和浓厚的兴趣。

待陈睿一段教完,蓉娘才走进来,笑着先夸了两个娃娃几句,然后目光灼灼地看向陈睿:“睿哥儿,你教的这……这是什么数字?写法好生奇特,我瞧着比算筹和汉字记数要简便得多哩!”

陈睿见她感兴趣,便解释道:“这是一种外邦传来的计数符号,写起来快,计算也方便。我觉着适合启蒙,就先教他们这个。”

“原来如此。”蓉娘点点头,犹豫片刻,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声音也低了几分,“那个……睿哥儿,我……我能不能也跟着学学?我爹有时算账,用算筹摆弄半天,我看着都急,若是这符号真那么好用……”

陈睿微微一怔,看着蓉娘期待又有些不好意思的眼神,随即爽朗一笑:“这有什么不能的?蓉娘想学,随时过来便是。教一个也是教,教三个也是教,只要你们不嫌我教得粗浅就好。”

于是,陈睿的小小“数学课堂”又多了一位编外学生。

蓉娘有基础,学起来比两个娃娃快得多,不仅很快掌握了数字的写法和读法,对加减法的理解也更深,还能举一反三,提出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比如若是买三斗米,每斗十文钱,总共该是多少文?

这让陈睿教起来也颇有成就感。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便到了精盐发售日前一天。

午后,陈睿刚指导完刘磊写完“田”字,院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惠婶去开门,随即传来一声低呼,接着是恭敬的引路声。

陈睿抬头望去,却见太子李承乾一身月白常服,只带着两个同样便装的护卫,笑吟吟地走了进来。

“小先生,你这院子倒是清雅,孤不请自来,没打扰你吧?”他语气轻松,显然心情不错,是特意在发售日前来看看陈睿这边的状况,或许也是想 尝尝陈睿的手艺。

“殿下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快请进。”陈睿连忙起身相迎。

刘磊刘淼和正在一旁练习数字的蓉娘,得知来人身份,都吓得手足无措,就要下拜,被李承乾摆手制止了:“孤今日是便服出行,不必多礼,你们自便便是。”

李承乾目光扫过院中,很快被那块写满奇怪符号的漆木板吸引了。

“小先生,你这是……在授课?这些符号是?”他好奇地走上前,看着板上那些“0,1,2,3,4,5,6,7,8,9”,以及一些简单的加减式子(如3 4=7),大感新奇。

他自幼学习的是传统的算学,用的皆是汉字和算筹,何曾见过如此简洁的符号?

陈睿心中一动,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便解释道:“回殿下,这是一种源自天竺、后经大食商人传来的计数符号,因其书写简便,计算迅捷,故臣用来教家中孩童启蒙算术。”接着,他便将十个数字的读法、写法,以及基本的进位概念,深入浅出地讲解给李承乾听。

李承乾是何等聪慧之人,稍加点拨,便明白了其中关窍。

他越听眼睛越亮,拿起一根粉笔,试着在板上写了个“十五”,又对照着写成“15”,再写“一百二十八”与“128”对比,立刻感受到了那种无与伦比的简便性!

尤其是涉及到多位数字的书写和比较,这种符号数字的优势简直是压倒性的。

“妙!妙极!”李承乾抚掌赞叹,“若用于记录账目、计算粮秣,不知要省去多少笔墨工夫,减少多少差错!小先生,你真是处处能给孤惊喜啊!这东西,孤也得学!”

陈睿笑道:“殿下有兴趣,是臣的荣幸。此乃基础,若能熟练运用,后续还有配套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比之用算筹,更为直观快捷。”

他当下取过一张纸,用工整的楷书与阿拉伯数字并列,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数字对照表,从零到万,清晰明了,递给李承乾:“殿下可先将这符号与数字的对应关系记熟,闲暇时自行练习书写。待殿下得空,臣再详细讲解运算之法。”

李承乾如获至宝,小心地将那张纸折好放入怀中,连声道:“好!好!孤回去便看!”他心情大好,又见天色渐晚,便半开玩笑地说:“孤今日来了,小先生总不能让我饿着肚子回宫吧?可是想念你家的炒菜了!”

陈睿也笑了:“殿下说笑了,臣这就去准备。”他亲自下厨,用现有的食材,做了几道拿手小炒:韭黄炒蛋,清嫩爽口;葱爆羊肉,香气扑鼻;一道醋溜菘菜,开胃下饭。

虽都是家常菜色,但火候拿捏精准,盐味恰到好处,吃得李承乾赞不绝口,连添了两碗稻米饭。

饭后,李承乾心满意足,揣着那张珍贵的数字对照表,告辞回宫。

一路上,他脑中还在回味那奇妙的符号和炒菜的鲜香,对次日精盐发售的期待,也因与陈睿这番交流而更添了几分踏实。

回到东宫,李承乾兴冲冲地便去两仪殿寻李世民。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见太子满面春风地进来,笑问:“何事如此开心?可是明日发售之事都已安排妥帖?”

“父皇明鉴,发售事宜,张监正都已安排妥当,儿臣只是去陈睿处看了看。”

李承乾说着,献宝似的掏出那张对照表,“父皇您看,这是小先生今日所授,一种外邦传来的计数符号,书写计算极为简便,儿臣觉得大有可为!”

李世民接过纸张,仔细看去。

他对新奇事物接受度颇高,看着那简单的符号,再对比旁边熟悉的汉字数字,立刻明白了其便利之处。

他沉吟片刻,道:“此符号确然简便,于日常记录、民间账目或有大用。只是……朝廷法度,文书往来,恐非一朝一夕所能更改。”

他抬眼看着儿子兴奋的脸庞,语气平和却带着告诫,“既是陈睿所教,想必有其道理。你若有兴趣,学学无妨,多知一技总是好的。但需谨记,切不可因此耽误了平日经史课业,更不可松懈了眼下精盐发售这等紧要事务。此乃实务,关乎朝廷信誉与民生,方是你当下首要之责。”

李承乾见父亲没有反对,已是高兴,连忙躬身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定当以课业和正事为重,此法只作闲暇研习,断不敢本末倒置。”

“嗯,你明白就好。”李世民点点头,将纸张递还给他,“去吧,明日还要早起,早些歇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