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47章 长孙无忌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47章 长孙无忌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两仪殿。

长孙无忌踏着青砖进殿。他停在殿中,双手抱在一起,弯腰下去。

“陛下,臣有罪。”腰杆弯得笔直,像是一柄即将出鞘的剑,“这几日忙于核查关中户籍,竟连陛下的朝会都旷了两次,也未进宫给陛下、皇后请安。清晨在宫门口见了承乾,才知道太子近日还拜了先生,臣竟一无所知……”

李世民握着朱笔的手顿了顿,视线从奏折上移开。

御案上堆着半尺高的文书,最上面那本摊开着,正是陈睿关于精盐制作的奏疏,墨迹还带着新干的光泽。

他看着长孙无忌微颤的肩背——这位大舅哥素来沉稳,连当年玄武门之变时都没见过他这般局促,显然是揣着满肚子的疑问来的。

“辅机这是说的什么话。”李世民放下笔,指了指旁边的锦榻,“坐。承乾那小子,我就是给他找了个聪慧的玩伴。”

长孙无忌没坐,反而又深揖了一礼:“陛下不必宽臣的心。臣虽愚钝,也看得出陛下在谋划大事。只是……”他抬眼,目光撞进李世民深邃的眼底,“臣忝为外戚,蒙陛下信任,位列中枢,却事事落在人后,实在有负圣恩。臣请辞……”

“你啊。”李世民忽然笑了,起身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胳膊,“朕要是信不过你,这两仪殿的门槛,你能踏进来?”他转身从御案上拿起那本奏疏,递了过去,“自己看吧。”

长孙无忌双手接过,指尖触到纸页时微微一颤。

奏疏的开头画着几幅简笔图:一口粗陶大缸,里面沉着密密麻麻的盐粒;旁边是个竹编的滤架,标注着“麻布三层,桑皮纸两层”;最下面写着“每石粗盐可得精盐七斗,色白如霜”。

他越看越心惊,指腹划过“五姓七望私盐价百二十文,官售精盐三十文”那行字时,指节都泛了白。

“陛下……”他抬头时,声音都有些发飘,“这是要动盐利?五姓七望把持盐道百年,清河崔氏在沧州有十二座盐场,范阳卢氏的盐队敢在幽州官道上设卡收税,就连关中的小吏,都要看着他们的脸色办事。咱们骤然以半价开售,他们岂能善罢甘休?”

“善罢甘休?”李世民哼了一声,走到殿外的回廊上。太阳正好照在他龙袍上,织金的龙纹仿佛活了过来,鳞片间都闪着光。

“去年陕州大旱,朕让各地开仓放粮,结果呢?华阴的杨氏把粮仓锁死了,说‘仓中无粮,只有家谱’;太原王氏更绝,让家丁扛着祖宗牌位守在粮库门口,说‘宁让粮霉烂,不供乱臣’。”

他猛地转身,龙袍扫过廊柱,带起一阵风,“辅机你说说,那些百姓是朕的子民,还是他们五姓七望的私产?”

长孙无忌喉结滚了滚,想起去年赈灾时的惨状。

他奉旨去河东调粮,亲眼见着饥民趴在卢氏盐仓的墙根下,而墙里传来丝竹声——卢家正在办堂会。

那时他只能让人拆了驿馆门板,煮了粥给百姓,可那点粥,连塞牙缝都不够。

“可……”他还是犹豫,“五姓七望根系盘错,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崔氏的门生在吏部掌着选官,卢氏的人在兵部管着军饷,咱们动他们的盐利,怕是朝堂要乱。”

“乱?”李世民冷笑一声,从廊上捡起一片桐叶,叶脉在阳光下看得清清楚楚,“这朝堂早就被他们搅得乌烟瘴气了!你以为去年科考,为何录取的三十个进士里,有二十八个是世家子弟?你以为关中的税银,为何年年收不齐?他们拿着百姓的血汗钱修庄园、养私兵,还敢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

他将树叶捏碎在掌心,“朕告诉你,这精盐就是一把刀,朕要亲手握着,把他们扎在百姓身上的吸血管子,一根根挑断!”

长孙无忌看着皇帝掌心里的碎叶,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时他还是个少年郎,两人在太原的酒肆里偷喝酒,李世民说:“将来我若得了天下,要让种地的百姓有饭吃,织布的女子有衣穿。”

“陛下打算如何做?”他问,声音里的犹豫散了大半。

“十日之后,长安万年共开二十一家官铺,挂‘皇唐精盐’的牌子。”

李世民走到舆图前,指尖点在长安的位置,“陈睿的法子能让精盐产量大增,朕已让少府监赶制了百口大缸,就在咸阳设了工坊。价格定在三十文一斗,比世家的私盐便宜大半,品质还更好。”他又点了点洛阳、太原、扬州,“这些地方的也要设立官盐铺,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跟着朝廷,能吃上干净盐、便宜盐。”

“世家若是动手脚呢?”长孙无忌问,“他们要是让人去官铺闹事,或是栽赃陷害官盐……”

“朕早留了后手。”李世民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单,“这是五姓七望在京中私兵的名册,你让金吾卫悄悄盯着,敢动官铺一根手指头,就按‘谋逆’论处。至于官吏……”

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朕已让戴胄盯着吏部,凡是敢拖延官铺文书的,先摘了乌纱帽再说。”

长孙无忌接过名单,上面的名字密密麻麻,连谁家养了多少私兵、藏在哪个庄园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指尖抚过“崔承基”三个字——那是清河崔氏的家主,去年就是他让人把赈灾粮拉去换了西域的宝马。

“臣还有一事不明。”他抬头,“陛下为何要把精盐之事告诉陈睿?那小子虽有才,献上了马蹄铁,终究是个白身……”

“就因为他是白身,了无牵挂。”李世民望着殿外的梧桐树,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世家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用他们的人,难免被旧谊牵绊,被利益裹挟。陈睿不一样,他从山中来,在长安无亲无故,眼里只有做事,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他顿了顿,转身:“而且,不妨告诉你,这精盐制作的法子,从头到尾都是他带着工匠琢磨出来的。甚至连过滤用的麻布该织多密,都是他一点点试出来的。”

“这小子不仅献上了马蹄铁,”李世民笑道,“前些日子还帮将作监改了风箱,能省三成力气,阎立德都快把他当成宝了。这次精盐工坊的工匠排班、物料调度,也是他定的,皇后都说,这少年心思比老吏还缜密。”

长孙无忌忽然想起前几日在吏部看到的卷宗——陈睿的出身栏里只写着“山中道士,师已逝”,除此之外再无半字。

当时他还觉得奇怪,如今想来,这般干净的出身,反倒成了最难得的好处。

“只是……”他仍有些顾虑,“让一个白身掌着核心配方,会不会太过冒险?万一他被世家收买……”

“他不会。他能献出制盐方子,就足以说明此子不是爱财之人!”李世民斩钉截铁地说,“他跟朕说,就想让百姓吃上干净盐,哪怕少赚些钱。这样的人,眼里有百姓,心里就不会藏着龌龊。”

他走到长孙无忌身边,声音压低了些:“再说,朕掌握的是天下,有朕的支持,他的那些奇思妙想才能最快最好实现。朕觉得,他要的是朕的支持,而不是一丁点赏赐!”

最后一句话里带着淡淡的威严,长孙无忌心头一凛,连忙躬身道:“陛下考虑周全,臣多虑了。”

“你不是多虑,是谨慎。”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正是朕信你的地方。”

他指着图纸上的长安周边工坊地图,“这些工坊的守卫你亲自安排,选些身家清白、跟世家没牵扯的府兵,轮班值守,连工匠进出都要搜身,绝不能让半粒精盐的残渣带出去。一切按精盐条例去办,路已经踏出来了,怎么走的好,还得看你的!”

“臣遵旨。”长孙无忌将图纸折好,“那长安的官铺……”

“官铺的掌柜你可提五个人选,”李世民道,“要选那些家里遭过灾、受过世家欺压的,他们知道百姓的苦,才会把这事当成自己的事办。另外,让户部备好铜钱,若是世家敢哄抬粮价逼百姓买私盐,咱们就开仓放粮,跟他们耗到底。”

长孙无忌一一记下,忽然想起一事:“陛下,太子殿下近日总去工坊,若是被世家的人瞧见……”

“瞧见才好。”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承乾是储君,他去看精盐制作,就是告诉天下人,这是朝廷要做的大事,谁也拦不住。再说,让他亲眼见见百姓吃的盐有多脏,见见工匠们有多辛苦,比在东宫读十车书都有用。”

“十日之后,官铺开张那天,”李世民走到舆图前,指尖在长安的位置重重一点,“朕要让金吾卫沿街巡逻,再让大理寺的人盯着那些世家子弟,敢聚众闹事的,当场拿下,不必请示。”

他的指尖缓缓划过洛阳、太原、扬州:“这些地方也要做好准备,让地方官配合官铺,贴出告示,把精盐的好处、价格写清楚,亲眼见了,才会信。”

长孙无忌看着皇帝运筹帷幄的样子,忽然觉得那些盘根错节的世家,或许真的挡不住这波精盐的浪潮。

“臣这就去安排。”他躬身行礼,转身要走,却被李世民叫住。

“辅机,”李世民的声音柔和了些,“晚上朕过去蹭顿饭。咱们哥俩好久没好好说说话了。”

长孙无忌一怔,随即笑道:“臣这就回去准备,温一坛三十年的汾酒,和陛下很久没有一醉方休了!”

走出两仪殿时,长孙无忌抬头望着天上那片红云,脚步深沉的走着。

而两仪殿内,李世民重新拿起那份精盐司的奏疏,指尖在“陈睿”二字上轻轻一点。窗外的风卷梧桐叶沙沙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