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45章 人市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45章 人市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陈睿正坐着指挥工匠摆放大水缸,闻言直起身:“是,陛下让太子殿下跟着熟悉流程。”

阎立德摩挲着下巴上的短须,目光扫过禁苑紧闭的铁门,若有所思道:“殿下金枝玉叶,来这作坊里怕是多有不便。这些院子刚整治完,地上还有灰,墙角堆着工具,要不要让内侍们先清一清?”

“不必。”陈睿摇头,拿起块麻布擦了擦手,“殿下是来学做盐的,不是来巡查的。若是铺了红毯、撤了工具,他反倒看不出真实的模样。就让院子保持现在这样——石灰该堆哪里堆哪里,水缸边留着水痕,才是作坊该有的样子。”

两人又回到粉碎院子。

陈睿走到门口,指着那盘刚架起的石碾:“殿下若是来了,我不在,阎少监就说说这碾盘为何要架起来。让他知道,哪怕是个石碾子,也藏着省力气的门道,做事得先替干活的人着想。”

阎立德笑了:“你这心思,倒比老臣还细。行,我记下了。”他转身对身后的管事吩咐。

“去,把工匠都叫来交代一下,见了殿下不必慌张,也不用刻意奉承,就像平常做事一样。”

又看了一会儿各个院子的进度,陈小九觉得已经准备得不错了。

明日把院子再整理整理,打扫一下。后日把原料运来,这粉碎坊没有太多需要指导的,就可以准备开工了。

与少监阎立德告辞,回到家中。

回到怀德坊的宅院,青石板铺就的天井被晒得暖洋洋的。刘伯见他回来,连忙放下活计:“小郎君回来了?灶上温着粟米粥汤,刚熬好的。”

陈睿接过白瓷碗,小米熬得糯糯的,带着淡淡的香。

傍晚又去了一趟张正鹤那里,商议了一些事情,一起吃了晚饭。晚饭是萧丰徒弟张沾做的,味道还不错。

出门回家前又和蓉娘说了会儿话,给蓉娘讲了两个笑话,逗得她捂着嘴笑个不停,然后看着陈睿离去的身影发呆。

回来之后,闲得无事,写写画画了一阵,获得了些灵感。

一画便是一个时辰,待放下笔时,腕骨已有些发酸。又拿起书看了一阵。

窗外晚虫儿在叫,月儿挂在树梢。

陈睿伸了个懒腰。

去后院见刘伯正收拾菜篮,便笑道:“刘伯,明日我跟你去西市采买吧,若是闷在屋里,骨头怕是都要锈了。”

“那正好,”刘伯笑道,“家里的青菜和瓜果都快吃完了,买点回来备着。”

第二日,晨。

两人锁了院门,慢悠悠往西市走去。行人还是那么多,挑着担子的货郎、骑着毛驴的书生、挎着竹篮的妇人,往来穿梭,叫卖声此起彼伏。陈睿走在人群中,感受长安的繁华。

“小郎君如今是官身了,”刘伯忽然开口,声音压得低了些,“按说该添几个家奴才是。平日里洒扫庭院、跑腿采买,总不能事事都让你亲力亲为,传出去也显得咱们家太过寒酸。”

陈睿脚步微顿,他对“家奴”二字总有些抗拒。

前世听多了人身依附的故事,总觉得把活生生的人当成物件买卖,心里不太舒服。

他摇了摇头:“不必了吧,咱们两人住着也清净,何必添人?”

刘伯叹了口气,停下脚步认真道:“小郎君心肠软,俺知道。可您想想,您这脑子里的巧思,动不动就画些新奇图样,若是被路过的街坊、甚至别有用心的人瞧了去,学了去用到歪处,到时候找谁追责?有几个家奴在跟前,至少能守着门户,不让闲杂人等随意进出。”

他顿了顿,又道:“再说,这两年天灾不断,贞观元年关中大水,接着又是霜灾,去年蝗灾闹得凶,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卖儿鬻女的不计其数。您若是能买下一两个年纪小的,给口饱饭吃,教他们些规矩,总比让他们落在黑心人贩子手里强。这不是买奴,是积德啊。”

陈睿沉默了。

他想起刚到长安时,倒是在城外看到就那些逃荒百姓,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史书上那句“贞观元年,关中饥,至有鬻男女者”,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苦难。

“您看,”刘伯指着前面街角,“那卖柴火的小姑娘,听说去年还是跟着爹娘的,今年就只剩她一个人了,爹娘都没了。这世道,能活下去就不易了。”

陈睿望着那小姑娘单薄的身影,心里渐渐松动。

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这个时代的规则,但至少可以让遇到的一些人,日子好过些。

“那……就去看看吧,”他低声道,“最好是年纪小些的,性子老实本分的。”

刘伯脸上露出笑意:“哎,这就对了。西市的口马行里,最近来了不少受灾逃难的,咱们去瞧瞧。”

口马行在西市的西南角,与绸缎铺、珠宝行隔着两条街,这里专做人畜买卖,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混杂着汗味与牲口粪便的气息。

行里用木栅栏隔出一个个格子,里面或站或坐地挤着些人,大多面黄肌瘦,眼神麻木,见有穿着整齐的人走过,栅栏后的人贩子便像嗅到血腥味的狼,纷纷涌上来。

“这位郎君,看看我这姑娘,才十岁,手脚勤快,会缝补浆洗!”

“买个小子吧!这娃才十岁,能放牛能劈柴,力气大着呢!”

“新到的女子,识得几个字,给郎君当个丫鬟正好!”

喧嚣的叫卖声里,陈睿只觉得心里发堵。

他别开脸,不去看那些伸过来的枯瘦手掌,只跟着刘伯往前走。

忽然,他瞥见最里面的栅栏里,缩着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约莫**岁,女孩更小些,也就六岁的样子,两人紧紧靠在一起,男孩用破袖子给女孩擦脸,眼神里满是警惕,却没有其他孩子的怯懦。

旁边还有个妇人,看见来人眼神放光。

“郎君!郎君!老婆子我会做饭,洗衣,会针线,求贵人收留!”

“这几个是怎么回事?”陈睿停下脚步,指着栅栏问旁边的人贩子。

人贩子是个满脸横肉的汉子,见他问起,连忙笑道:“郎君好眼光!这娘仨是一家,庆州逃荒来的,男人在前年没了,剩这婆姨和两个娃娃卖身为奴。那小子叫石头,力气大,能干活;丫头叫丫蛋,虽然小,却机灵得很。一起买走,只要十三贯钱,划算得很!”

陈睿走到栅栏前,蹲下身子。石头立刻把丫蛋护在身后,瞪着眼睛看他,像只护崽的小狼。

丫蛋却从哥哥身后探出头,怯生生地看了陈睿一眼,又飞快地缩了回去,小手紧紧抓着石头的衣角。

“你们愿不愿意跟我走?”陈睿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温和些,“我家有饭吃,有干净的衣裳穿,不会打你们,也不会骂你们。”

石头抿着嘴不说话,只是眼神里的警惕少了些。

丫蛋却小声问:“有……有粟米粥喝吗?”

陈睿心里一酸,点头道:“有,不仅有粟米,还有白面包子,只要你们好好干活,不偷懒,顿顿都能吃饱。”

“我会干活!”石头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却坚定,“我能挑水、劈柴、扫地,你别卖我娘亲和妹妹,我一个人干活养她们!”

陈睿笑了:“我不卖你们,也不让你们分开。你们一起跟我走,往后就住在一起,好不好?”

石头愣愣地看着他,又看了看刘伯手里提着的菜篮,里面露出半截翠绿的蔬菜,显然是刚买的。

就在石头沉默的时候。

成年女人忽然拉着丫蛋和石头跪下,“咚咚”磕了两个头:“谢郎君!我们一定好好干活!”

刘伯连忙让人贩子开了栅栏,又付了钱,办了文书。

石头牵着丫蛋的手,亦步亦趋地跟在陈睿身后,走出口马行时,丫蛋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些依旧困在栅栏里的人,小声问:“娘!他们……也会有粟米粥喝吗?”

没有听到回答。

陈睿只是从刘伯的菜篮里拿出几个果子,递给他们:“先吃点垫垫肚子,回去给你们做好吃的。”

丫蛋把果子接过去,先递给石头,石头咬了一小口,又塞到女人手里。

往回走的路上,陈睿买了几匹粗布。又去成衣店买了几件衣服。

又买了些白面馒头。

石头捧着果子,小口小口地啃着,丫蛋却舍不得吃,揣在怀里,说要留着晚上吃。

回到家中,惠娘局促地拉着俩娃坐下,石头却坐不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白面馒头,那是他这半年来都没见过的好东西。

丫蛋也咽了咽口水,小手紧紧攥着惠娘的衣角。

“俺叫惠娘,“这俩娃……叫石头和丫蛋。乡下人,没正经名字。”

“那可不行,”刘伯看着俩娃笑道,“往后就在这儿住下了,得有个正经名字。我看石头这娃性子硬,就叫陈石吧,跟着郎君姓,往后郎君不会亏待你们的!”

石头猛地抬头,眼睛里闪过一丝抗拒,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丫蛋也往惠娘怀里缩了缩,显然不太乐意。

陈睿闻言皱了皱眉:“刘伯,不必改姓。”他走到俩娃面前,蹲下身,看着石头的眼睛说,“你原本姓什么?”

石头愣了愣,咬着嘴唇道:“俺……俺爹以前说,俺们姓刘。”

“那就姓刘。你叫刘石头,嗯,叫刘磊吧!”陈睿干脆地说,又看向丫蛋,“你也姓刘,叫刘淼,好不好?”

丫蛋眨巴着大眼睛,看了看她娘,又看了看哥哥,见娘点了点头,便脆生生地应了声:“好!”

刘伯摸了摸后脑勺,嘿嘿笑了:“还是你考虑得周到。”说着拿起白胖的馒头往两娘仨手里塞,“快吃快吃!”说完又让惠娘倒水,就着下馒头。

石头和丫蛋捧着馒头,看了看惠娘,见她点了头,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饭后,陈睿让刘伯在后院收拾了房间,惠娘看着铺着草和褥子的床,忽然红了眼眶,拉着两个孩子又要跪下,被陈睿拦住了。

“往后不用动不动就下跪,”陈睿道,“你们只要记住,好好干活,守规矩,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石头用力点头,攥着拳头说:“我一定好好干活!”

让他们在屋子里整理整理。

陈睿自己回房间。又看起了书,看着看着又走神了。

在这个时代,与其固守前世的观念,不如用自己的方式,护着身边的人,让日子一点点好起来。

他拿起笔,在书的角落里画了个小小的笑脸,笔尖划过纸面,留下一道轻快的痕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