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135章 脚踏纺车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135章 脚踏纺车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陈睿这话出口,殿内静了片刻。

房玄龄抬眼看向他,目光里带着几分赞许——这年轻人不仅有巧思,更懂进退,知道什么该拿,什么该放。

李世民握着猕猴桃的手指顿了顿,忽然笑了:“你倒是把话说得敞亮。也罢,就依你,但是朕也不能亏待你,关内总坊三成利润归你调度,朕也知道你不爱财就不多啰嗦了。其余各道分坊的收益,尽数入国库。”

“臣明白。”陈睿答道。

房玄龄抚须道:“如此安排,妥当得很。老夫再添一句,各道分坊的管事,最好从长安总坊里抽调老人,既能保证工艺不泄露,又能带着地方工匠尽快上手——毕竟分坊多在边地,离长安远,更要慎之又慎。”

“玄龄说的是。”李世民道,“分坊的选址也得讲究,北疆的分坊靠近草原,方便与部族贸易;岭南的分坊挨着果林,便于收野果。”

他走到案前,提笔在舆图上圈出十几个点,朱砂痕迹在泛黄的绢布上格外醒目:“这些地方,都是你将来要去的。不过眼下,先把长安这三个坊立起来,做出样子给天下人看——让他们知道,跟着朝廷干,既能得实惠,又能有奔头。”

陈睿接过舆图,指尖抚过那些朱砂圈点,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些,但心里却亮堂得很。

这酒坊看似是酿酒的地方,实则是连接民生与边疆的纽带,都藏着大唐的安稳。

“臣这就回去拟章程,三日内给陛下和房相公过目。”

“去吧。”李世民挥挥手,忽然又想起一事,“对了,果酿坊教百姓酿酒,得编本通俗易懂的册子,把发酵的法子、兑水的比例、什么时候该出酒,都写清楚,最好再配些图画,让不识字的老农也能看明白。”

“臣记下了。”

回到怀德坊。

陈东说自己的纺车做好了,请陈睿看看。

陈东蹲在地上,摆弄着脚踏板。

见陈睿进来,他忙放下手里的事情,手在围腰上蹭了蹭:“郎君,您看这纺车怎么用?”

“你这纺车做得好,光做样品太可惜了。”陈睿指着那架三锭纺车,“我想让你把这手艺传开,让更多人能用上。”

陈东愣了愣:“咋传?”

“你去找张家木工坊的王木匠。”陈睿道,“他家坊里匠人多、木料足,你把纺车的图纸给他,教他们怎么做。做成之后,让张伯父的铺子帮忙售卖,就按你四成、张家六成的分成算——你出技术,他们出人力物料,公平得很。”

“四成?”陈东眼睛瞪得溜圆,连连摆手,“太多了!俺就做了个样子,哪能拿这么多?两成就够了,不,一成……”

他搓着衣角,脸涨得通红:“郎君,要不是您给俺指点,俺哪想得出三锭的法子?这钱,俺不能多拿,该给您分大半……”

陈睿看着他局促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我要你的钱做什么?这纺车是你一点点打磨出来的,三个线锭这些巧思都是你自己琢磨的,该得的利,就得拿着。”

他拍了拍陈东的肩膀:“你想想,拿着这四成利,能买更多精巧的工具,更合用的材料,还能自己攒点钱,将来开个工坊,再娶个贤惠的媳妇儿,岂不是好事?”

陈东红脸低下头,手指抠着木头的纹路,喉结动了动:“可……可没有您,就没有这纺车……”

“我不过是指了个方向,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

陈睿语气沉了沉,“陈东,手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你有这本事,就该凭着本事挣钱,挺直腰杆做人。这次你拿着,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自己——让你知道,用心琢磨手艺,能换来好日子。”

他顿了顿,又道:“往后你要是再有新想法,我还能给你出主意、画图纸,但眼下这纺车的功劳,全是你的。拿着这四成利,好好干,将来做出更精巧的物件,不负你这灵巧的心思。”

陈东抬起头,眼里闪着水光,忽然“咚”地跪在地上,对着陈睿磕了个响头:“郎君,您不光教俺手艺,还教俺咋做人……俺……俺这辈子都跟着您干!”

“起来吧。”陈睿把他拉起来,“快去寻王木匠,再晚了,木料都被别人抢去了。记住,教他们做的时候,得盯着点质量,轮盘要圆,锭子要直,可不能砸了你的招牌。”

“哎!”陈东用力点头,抹了把脸,转身就往外跑,跑了两步又回头,“郎君,俺要是再做出新物件,一定先给您看!”

看着他飞跑的背影,陈睿嘴角泛起笑意。

这后生踏实、心细,又肯琢磨,假以时日,说不定真能成个厉害的专业技术人才。

他转身出了工坊,刚走到院里,就见惠婶领着七八个妇人过来,个个手里拿着麻线,眼里满是好奇。

“郎君,她们都想学学那新纺车!”惠婶笑得眉眼弯弯,“要是能一天纺三斤纱,冬天就不用让娃光着脚了,多的还能拿去布庄售卖。”

陈睿指着院子里的纺车:“你们轮流试试,不难学。”

妇人们立刻围了上去,你推我搡地想先试。一个抱着娃的年轻媳妇踩着踏杆,轮盘转起来时,她吓得差点松手,惹得众人一阵笑。

不多时,陈东领着王木匠来了。王木匠是个精瘦的老头,戴着老花镜,拿起纺车翻来覆去地看,手指敲了敲轮盘,又掂了掂锭子,不住点头:“好物件!这轮轴的活儿,得是巧匠才做得出来。”

“王师傅,就按这样子做,越多越好。”陈睿道,“用料得实在,价钱嘛,让张伯父定,别太贵,得让农户买得起。”

王木匠眯着眼笑:“放心,老规矩,物美价廉。陈东小师傅,可得好好教教俺们的匠人。”

陈东挺起胸膛,声音亮堂了不少:“王师傅放心,俺这就教!”

看着两人凑在一起研究纺车,陈睿转身回了屋。

桌上的酒坊章程才写了个开头,他却不急着动笔了。

纺车这事,得报到百工学堂去,树立一个典型出来。

陈睿坐在案前,指尖敲了敲那页刚写了个开头的酒坊章程,最终还是将它推到一旁,另取了张素笺。

百工学堂是工匠的技术人才培育基地,专为收录巧思、培育匠人而设,陈东这个学员的三锭纺车,恰是送到那里的最好“投名状”。

他提笔蘸墨,笔尖在纸上流畅游走:“呈百工学堂:西市巧木坊匠人陈东,观单锭纺车效率微薄,遂潜心钻研数月,改单锭为三锭,以脚踏驱动轮轴,联动三锭同步运转。经试纺,单人日产纱量可达三斤,较旧法倍增其效,且纱线匀实,省工省力……”

写到此处,陈睿稍作停顿,特意添了句:“此纺车构造简而精巧,轮轴嵌铁片以减摩擦,锭座箍铁圈以固其形,皆为陈东自行琢磨之妙法,非依古法而成。”

放下笔,他看着字里行间跃动的巧思,忽然觉得这纸比酒坊章程更有分量。

如今匠人多是守着祖传手艺的老匠人,讲究“祖宗之法不可变”,陈东这后生凭着一股子钻劲造出三锭纺车,正好给学堂里的匠人提个醒——革新并非难事,用心琢磨,寻常工匠也能闯出条新路。

“刘伯。”陈睿扬声唤道。

刘伯从门外探进头来:“郎君,啥事?”

“把这个送到将作监,交给阎立本少监。”陈睿将素笺折好递过去,“就说怀德坊有新制纺车,恳请学堂收录研习,也让里头的学员瞧瞧,学堂的学员有这等巧思。”

刘伯接过素笺,瞅了两眼笑起来:“陈东这小子可要出名了!往后提起三锭纺车,谁都得说声‘陈东造’!”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陈睿点头,“让学堂里的人看看,肯钻研、敢创新,就能被看重。也让陈东知道,他的手艺能进得了将作监的眼。”

刘磊揣着素笺快步去了。

陈睿重新拿起笔,目光落在酒坊章程上,心里却盘算着纺车的事。

百工学堂刚立,正缺些能鼓舞人心的新物件,陈东这纺车来得正是时候——既实用,又能显露出匠人“敢变”的劲头,比那些死守旧法的老物件更有教益。

没过多久,院里传来陈东的大嗓门,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郎君!王木匠说先做五十架!这是定金!”

陈睿走出屋,见陈东捧着个沉甸甸的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二十贯的银饼子。这后生脸涨得通红,手都在抖,显然是头回见这么多钱。

“收好了。”陈睿笑道,“这是你凭手艺挣的,花着也硬气。”

“俺……俺想买些好铁料和木料。”陈东挠着头,眼里的光比铜钱还亮。

“该花就花。”陈睿拍了拍他的肩膀,“手艺越好,挣得越多,日子自然越过越宽绰。”

正说着,惠婶领着那几个学纺车的妇人过来,为首的张嫂子手里捧着一小捆麻线,白得匀净,摸着紧实。“郎君您瞧!这是俺们方才纺的,才一个时辰就纺了这么多,比先前一天纺的还好!”

陈东凑过去捻了捻,忍不住咋舌:“这线纺得比俺还匀!张嫂子,您这手艺真不赖!”

张嫂子红着脸笑:“哪是俺手艺好?是这纺车巧!踩着不费劲,三个锭子转得稳当,就是俺这笨手也能出好活。”

酉时,刘伯从将作监回来,进门就嚷:“郎君!阎少监说这纺车太好了!要亲自来怀德坊瞧瞧,还说要陈东准备准备,给那些学员讲讲咋琢磨出这三锭的法子!”

陈东正在打磨新的锭子,闻言手里的凿子“当啷”掉在地上,抬头看向陈睿,眼里满是不敢信:“俺……俺去学堂讲课?”

“咋不能去?”陈睿道,“你的法子能让更多人省力挣钱,就是最好的课。”

陈东攥紧拳头,指节都泛了白,忽然又郑重弯腰一揖:“郎君,俺一定继续好好专研技艺!”

“起来吧。”陈睿把他拉起来,“这都是你自己挣的。明日阎少监来了,好好讲你的琢磨过程,让他也听听,新想法不是凭空来的,是一刀一凿磨出来的。”

陈东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转身就去调试纺车去了,不能给郎君丢人。

陈睿点点头,百工学堂要树典型,树的何尝不是这种“肯钻、敢变”的劲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