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114章 给军队添一双眼睛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114章 给军队添一双眼睛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秋意渐浓,长安的风里添了几分凉意。

陈睿看着庭院里飘落的树叶,心里清楚,这个时候,朝廷多半在忙着调兵遣将——边关的事,他插不上手,也不想上战场体会战争的血腥。

但总能做点有用的,比如,给军队添件“千里眼”。

他转身往草堂村去。

玻璃工坊里,聂安子正指挥工匠给新出的玻璃盘抛光。

“聂管事,停下手里的活,先赶做一批透镜。”

陈睿递过图纸,上面画着两面凸凹不同的镜片,“按这个尺寸做,边缘要磨得光滑,不能有气泡。”

聂安子瞅着图纸纳闷:“郎君,这镜片不圆不方的,做来当摆设?”

“比摆设有用多了。”陈睿笑了笑,“三天能做出来吗?”

“能!”聂安子拍胸脯,“现在工匠熟手多,保证磨得透亮!”

三天后,几十片透镜摆在案上,阳光透过镜片,在墙上投出清晰的光斑。

陈睿挑出最规整的十对,又马不停蹄赶往将作监。

杨铁信正带着铁匠们锻打铁甲,见他来了,抡着锤子迎上来:“陈郎君可是稀客,玻璃工坊的活忙完了?”

“杨师傅,帮个忙。”陈睿递过另一张图纸,“按这个尺寸做十个铁皮筒子,两头要留卡槽,能卡住镜片。”

图纸上的筒子不长,尺许光景,筒身要打磨光滑,还得能伸缩。

杨铁信眯眼瞅了瞅:“这物件看着简单,就是卡槽得做得严丝合缝。”

他喊来两个老工匠,“按图纸做,用最好的熟铁,别偷工减料!”

两天后,十个漆黑的铁皮筒子做好了。

陈睿把透镜卡进卡槽,又在筒身加了层防滑的麻布,试了试——远处的树梢在镜片里看得清清楚楚,伸缩筒身还能调焦。他满意地点点头,这望远镜,成了。

进宫时,李世民正在太极殿看边防图,案上摊着密密麻麻的标注。

“陛下,臣给您带了件小东西。”

陈睿捧着望远镜上前,黑黝黝的筒子看着不起眼,倒让李世民来了兴致。

“这是何物?”

“陛下您试试就知道了。”

陈睿把望远镜递过去,教他对准宫外的方向,“往宫门那边看。”

李世民半信半疑地举起筒子,刚对准焦距,忽然“咦”了一声:“宫门口那处,是不是有口大水缸?”

旁边的内侍赶紧应声:“陛下,奴才去看看!”

“不必了。”李世民放下筒子,眼里闪着光,“你再看,是不是有两个人刚进宫门?一个穿紫袍,一个穿红袍。”

内侍伸长脖子望了望,只看到模糊的人影,哪辨得清袍色?

正支吾着,李世民已经拿起望远镜又看了看:“是长孙无忌和侯君集。去,给他们带两块刚做的杏仁酥,让他们到太极殿来。”

内侍一脸茫然地去了。

陈睿站在旁边,心里暗笑——这望远镜的效果,果然没让人失望。

不多时,长孙无忌和侯君集跟着内侍进来了。

长孙无忌刚进门就拱手:“陛下,臣刚进宫门,还没来得及通报……”话没说完,就见李世民手里拿着个黑筒子,正冲他笑。

他目光一转,看到了旁边的陈睿,顿时明白了几分,打趣道:“陈郎君,你那玻璃酒壶,老夫可是等了一个多月了。”

陈睿笑道:“长孙大人别急,宫里的订单已经在陆续交付,您府上的那套,再过几日就能送去。”

“好了,别光顾着说酒壶。”李世民打断他们,晃了晃手里的望远镜,“辅机,你不想知道,朕怎么知道你和侯将军要来?”

长孙无忌正纳闷呢,连忙点头:“臣正想问,陛下莫非有未卜先知之能?”

李世民把望远镜递给他,又拿了一个给侯君集:“你们自己看。”

两人依样举起筒子对准宫门,顿时都愣住了。

长孙无忌捋着胡须的手停在半空:“好家伙!数里之外的人影,竟看得像在眼前一般!”

侯君集更是直接,猛地放下筒子,声音都拔高了:“陛下!此物从何而来?若是行军打仗,能提前看清敌军动向、营寨布置,那得少死多少弟兄!这东西必须多造!”

李世民看了眼陈睿,没说话。

侯君集何等精明,立刻反应过来,转头拍了拍陈睿的肩膀:“又是你这小子弄出来的?果然是个能工巧匠!”

陈睿拱手笑道:“侯大将军谬赞了。此物叫望远镜,能看清数里之外的人或物。将军一拿到就知其用处,这般眼光,可不是常人能及的。”

这几句彩虹屁拍得侯君集通体舒坦,哈哈大笑:“你这小子,不光手巧,嘴也甜!说吧,要什么,赶紧多做些,越多越好!”

李世民在旁笑道:“侯爱卿别急,这望远镜的工艺不简单,朕就让陈睿多做一些。”

陈睿道:“能为陛下、为大唐尽些力,是臣的本分。臣这次一共做了十套,若是陛下觉得要做更多,臣多一句嘴,此物可以根据官阶高低配置不同望远距离的望远镜。”

“好,就依你所言,再制作二十套这个一模一样的望远镜。再做一百套你说的各种短距离的。”

“臣遵旨!”陈睿接下了这个差使。

侯君集说道:“

“好小子!有你这话,老夫就放心了!”侯君集性子急,说着又拍了拍陈睿的肩膀,力道比刚才还重了些。

“这望远镜,可得尽快做出来!边关将士们多等一天,就可能多一分危险。我在军中耳闻目睹,多少仗是因为看不清敌军虚实才吃了亏——若是早有这物件,弟兄们也不至于折损那么多!”

他说着,又拿起望远镜,对着窗外比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边关的营帐、敌军的旗号,眼里满是急切。

长孙无忌在旁捋着胡须,目光落在望远镜上,若有所思:“此物不光能用于军伍,勘察地形、巡查城防也大有可为。有了这望远镜,站在高处就能细看,省了多少脚力。”

李世民点头:“辅机说得是。这物件用途广得很,军中要配,地方上也该有几份,不过先紧着军中为先。陈睿,你刚才说按官阶配不同距离的,具体怎么分?”

陈睿道:“回陛下,长距离的望远镜,镜筒稍长,镜片打磨更精细,能看清十里开外的人马,可配给将军、斥候;中距离的,能看五六里,适合校尉、城防官;短距离的,看两三里便够,可给地方官、巡检,用于日常巡查。这样既不浪费,也能让合用的人用得称手。”

“想得周到。”李世民赞许道,“那就这么定了。二十套长距离的,优先送往前线诸将;一百套短距离的,配给斥候校尉。”

他顿了顿,看向侯君集:“侯爱卿,你回头跟兵部拟个单子,哪些将领、营队该配,列清楚给陈睿,免得乱了章法。”

“臣遵旨!”侯君集喜不自胜,又拍了拍陈睿的胳膊,“这下可全靠你了!做好了,老夫请你喝军中最好的烈酒!”

陈睿笑道:“能为将士们尽份力,是臣的荣幸,酒就不必了。只是这镜片打磨费工,短距离的还好,长距离的得格外精细,怕是要多费些时日。”

“无妨,好东西不怕等。”李世民摆手,“但也不能太慢,给你个期限,一个月内,做出来给军中添一双眼睛!”

“臣尽力而为!”

长孙无忌正想插话,侯君集已经抢道:“陛下,依臣看,这陈郎君就是个活宝贝!有他在,咱大唐的军器、器物,定能越来越精巧,往后别说突厥、吐蕃,就是更远的邦国,也得敬咱大唐三分!”

这话正说到李世民心坎里,他朗声大笑:“侯爱卿说得是!陈睿,好好做,朕等着看你更多的好物件。”

贞观三年十月,天气寒冷起来。朝堂上的气氛更加的紧张,进入冬季,北方的突厥人又已经蠢蠢欲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