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97章 又是个人才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97章 又是个人才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两套四君子图案的玻璃碗做好了。

还剩了一些玻璃液,陈睿想着是不是给自己做几个大烧杯和试管。

吹玻璃他也不会,但是还是想办法用空心铁管尝试一下吹了个烧瓶,吹了一阵,感觉自己肺活量完全不够,看着歪歪扭扭的烧瓶,陈睿哭笑不得。

陈睿捏着那只歪得像被狂风揉过的烧瓶,指腹摩挲着凹凸不平的玻璃表面,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玻璃液来之不易,好不容易炼出一炉,因为手艺不精浪费了。

他喘着粗气,胸腔像个漏了气的风箱,刚才硬撑着吹气时,差点没把自己憋晕过去。

“早知道吹玻璃这么费劲儿,就该多跑步练练肺活量。”

他自嘲地嘀咕着,正要把这“残次品”放到一边,聂安子的声音忽然从旁边传来,带着几分轻快的笑意。

“郎君,何必硬吹?”

聂安子走近几步,目光在烧瓶和剩余的玻璃液之间转了一圈,指尖在石桌上轻轻一点。

“咱们也可以先做模具啊。用黏土塑出想要的形状,把沾了玻璃液的铁管探进去,顺着模子的轮廓吹气,自然就会贴合模具成型,既省力又规整。”

陈睿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手里的歪烧瓶都差点掉在地上。

他猛地一拍额头,语气里满是惊喜和懊恼:“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办法?安子,你这脑子也太灵活了!简直是点醒梦中人!”

“先把这锅玻璃液都做成碗吧,做好我们就去弄模具。还有,找一块陶板来,要特别光滑的。”

于是剩下的玻璃液又做了三套玻璃碗和一张平玻璃。

玻璃碗还是那么好看。

平板玻璃就差强人意了,主要是擀得不够平整,也有气泡,不过这也不太碍事,反正是实验品。

放入退火窑,几人立刻动手准备模具。

他们翻出细腻的黄土,混合了少量草木灰增加黏性,加水调成合适的湿度。

陈睿根据自己需要的规格,画出烧杯、烧瓶甚至是试管的草图,聂安子则心灵手巧,按照图纸快速捏制模具,还特意在模具内壁抹了一层薄油,方便后续脱模。

等一切准备就绪,陈睿再次点燃熔炉。

待原料都熔好之后,把铁管烧红,沾好玻璃液。

聂安子自告奋勇,稳稳地将玻璃液对准模具入口探进去,然后缓缓吹气。

温热的气流透过铁管,一点点将玻璃液撑大,贴合着模具的每一处轮廓。陈睿在一旁不时提醒:“慢着点吹气,别让玻璃厚薄不均。”

约莫半盏茶时间后,聂安子停了吹气,待玻璃稍凉,轻轻敲击模具,随着几声清脆的声响,一个形状规整、表面光滑的圆底烧瓶完整地脱了出来。

安子把铁管递给陈睿,陈睿拿起来观察。

虽然瓶壁上还残留着些许细小的气泡,但比起之前的歪瓜裂枣,已是天壤之别。

“好!太好了!!”陈睿举着还连着铁管子的烧瓶,激动地原地转了一圈。

“啪!”

烧瓶从铁管上脱落,掉在地上!

清脆的碎裂声像一道惊雷炸在工坊里,瞬间浇灭了他心头的喜悦。

他僵在原地,眼睁睁看着那只刚脱模的圆底烧瓶在青石板上摔成无数晶莹的碎片,细小的玻璃渣溅得到处都是。

陈睿愣了,下意识地看了看还握着空心铁管的手,脸上的笑容凝固:“哎呀,我……”

“再来!”陈睿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上前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捡起一块较大的玻璃碎片,指尖触到冰凉的表面,心里一阵抽痛,“是我太得意忘形了,忘了先把烧瓶从铁管上取下来再移动。”

他低头看着满地狼藉,刚才的激动劲儿褪去,只剩下满满的懊恼,“这玻璃液来之不易,模具也费了不少功夫,偏偏在最后一步出了岔子。”

话虽如此,他很快定了定神,将碎片轻轻放在一旁:“没事,失败是成功之母。咱们既然能做出第一个,就能做出第二个、第三个!”

他转头看向聂安子,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刚才脱模后直接敲击铁管就能让烧瓶脱落,下次咱们等玻璃再凉透些,动作轻一点,肯定能成。”

聂安子点点头,肩膀放松下来,随即露出一抹干劲十足的笑容:“郎君说得对!我这就再试一次,这次一定小心!”

两人重新忙碌起来,陈睿负责加热铁管、蘸取玻璃液,聂安子则屏住呼吸,专注地将玻璃液送入模具,吹气的节奏比上次更平稳,眼神紧紧盯着模具的轮廓。

这次他们吸取了教训,等玻璃完全定型且温度稍降后,陈睿握着铁管底部,聂安子用小铁锤轻轻敲击铁管与烧瓶连接的部位,“叮”的一声轻响,烧瓶稳稳地落在了铺好的干草上。

“成了!这次真的成了!”陈睿声音都有些发颤,却不敢再像刚才那样莽撞,只是蹲下身,细细端详着这只完好无损的烧瓶。

瓶壁均匀,形状规整,虽然还有些细小的气泡,但完全不影响使用。

接下来,他们趁热打铁,接连做出了十几个烧杯和二十多支试管,每一个都比上一个更加精致。

当最后一件玻璃器皿被送入退火窑时,两人都松了口气,并肩坐在工坊的门槛上。

“郎君,我觉得这烧玻璃,比烧陶器有意思多了!”

“安子,不错,你脑子挺灵活,这几天你多练练,看这玻璃能不能弄些其他样式,你也别等以后了,过几天你就跟你师傅一起,跟我回长安!”

聂安子猛地抬头,眼里的光比退火窑里的余烬还要亮。他攥着衣角,指节都泛了白,声音带着点发颤的激动:“郎君……您说真的?我能跟师傅一起去长安?”

“当然是真的。”陈睿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这脑子,这双手,留在山沟里太可惜了。去长安,咱们建更大的窑,烧更精巧的物件,让你师傅也能跟着沾光。”

聂安子低下头,鼻尖忽然一酸。

他跟着师傅学了六年烧陶,知道自己性子闷,嘴笨,不会讨巧,总觉得能守着这土窑就够了。

可刚才吹玻璃时,看着玻璃液在模具里慢慢撑起形状,从浑浊到透亮,他心里头像有什么东西被点燃了——原来泥巴能塑形,玻璃也能,而且能美得这么晃眼。

“俺……俺听郎君的。”他抹了把脸,声音还是有点哑,“俺一定好好练,不给师傅和郎君丢脸。”

陈睿笑着点头,目光望向工坊外。

太阳光在刚堆好的玻璃器皿上,那些烧杯、试管反射着耀眼的光。

“郎君,我还有些想法,咱们可以想办法把这玻璃吹成花瓶,酒杯,酒壶的样子,还有可以用模具做一些发簪和手镯的样式,我觉得能卖大价钱!”

“安子,你说这玻璃能做发簪手镯,是个好主意。”陈睿忽然道,“不过嘛,现在咱们这技术还不成熟,以后咱们可以添加别的原料,加一些色彩进去。”

聂安子眼睛更亮了:“俺明天就做模子!刻上桃花、兰花,俺娘以前绣帕子就爱绣这些,说好看。”

“行,你尽管试。”陈睿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等这些器皿退火好了,咱们先带几件回长安,让长安的达官贵人也开开眼。对了,那四君子图案的玻璃碗,得仔细包装好,现在这东西可精贵了,比金银器还体面。”

提到四君子碗,聂安子忍不住笑了:“郎君画的梅兰竹菊,烧出来真好看,玻璃透亮,花纹像浮在里面似的,俺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稀罕的物件。”

“往后还能做得更好。”陈睿望着熔炉的方向,那里还有余温,“等在长安建了大窑,用上更好的料,咱们烧些带颜色的玻璃——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到时候做出来的花瓶酒杯,定能让长安的贵人们都抢着要。”

聂安子听得眼睛都不眨了,仿佛已经看见那些五颜六色的玻璃器皿摆在长安的铺子里,光彩夺目。

第二天一早,聂安子果然没歇着。

天刚蒙蒙亮,他就和泥做模子,手里拿着根细竹片,在模具让细细刻着花纹。

桃花的瓣、兰花的叶、竹节的纹,刻得不算多精致,却带着股拙朴的灵气。

王瘸子拄着木杖过来,看着徒弟忙碌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往上翘。

他没说话,只是蹲在一旁,帮着把刻好的模具搬到阴凉处阴干,动作慢却稳,眼里的欣慰藏都藏不住。

陈睿看着这师徒俩,都是人才啊!

他让人把退火好的玻璃器皿小心装箱,又把那几套四君子碗用软布裹了一层又一层,放进特制的木盒里。

装车的时候,聂安子捧着一个刚做好的玻璃发簪模子跑过来,模子是朵小小的桃花,花瓣层层叠叠。“郎君,您看这个成不?”

陈睿接过模子,对着光看了看,笑道:“好得很!就用它烧第一支玻璃簪子。这发簪先留给蓉娘。”

聂安子闻言,立刻露出了然的笑容:“原来是给蓉娘姑娘的,那我再把花纹修得细些,保证烧出来比金簪银簪还好看!”

说着便捧着模子蹲回角落,轻轻打磨模具内壁,连一片花瓣的弧度都不肯放过。

陈睿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心里愈发笃定自己没看错人。

他转身走到装车的伙计旁,细细叮嘱:“这些玻璃器皿都娇贵得很,每个箱子里都要垫足干草,行车的时候慢着点,千万别急着赶路颠簸。尤其是那几盒四君子碗,单独放在马车里侧,派人盯着点。”

伙计们连声应下,小心翼翼地将箱子搬上马车。

王瘸子站在一旁,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感慨:“老朽烧了一辈子陶,从未想过石头能变成这般透亮的物件,更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带着手艺进长安。”

陈睿走过去,扶着他的胳膊笑道:“王师傅,您的手艺是根基,往后咱们在长安的工坊,还得靠您坐镇把关。等站稳了脚跟,我再请些巧手匠人来,咱们不仅要做玻璃器皿,还要研究更多新花样。”

王瘸子重重点头,眼眶微微湿润:“郎君放心,老朽定当全力以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